宋丹丹
(江蘇省高郵市送橋鎮郭集幼兒園 江蘇 高郵 225600)
幼兒活動常規的建立不僅有利于培養幼兒獨立的生活能力,還有利于幫助幼兒們更快更好的適應集體生活,促使幼兒良好習慣,為幼兒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要轉變傳統單一的教育觀念,樹立科學的常規教育理念,采用符合幼兒身心特點的常規教育方法,有效的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幼兒園常規教育為幼兒發揮特長起著積極作用。首先,由于幼兒的年齡尚小,對個人認知和對知識的探索有太多的局限性,科學文化知識幼兒難以理解。而幼兒園常規教育作為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規則,不僅可以釋放幼兒的天性,還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特長,是幼兒健康良性的成長;其次,常規教育還能夠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強烈引起幼兒的探索欲望。幼兒日常規教育增加幼兒生活的經驗,常規教育日積月累,教師不斷的豐富教學內容,不斷的滿足幼兒成長的需要;再次,常規教育能夠幫助幼兒更快更好的適應幼兒園集體環境,能夠增強幼兒與他人更好的相處和交流,在日常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也增加幼兒對生活和社會文化的認知,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能夠更好的約束自己的行為能力、控制自己的情感,為幼兒今后的發展與學習奠定基礎。
2.1 教師家長聯合共建,為幼兒樹立榜樣。幼兒時期的孩子們一切的學習與認知都是來自他人的模仿,幼兒善于模仿他們感興趣的人和物,所以教師和家長必須抓住幼兒這一特點,為他們樹立典型和榜樣,使幼兒們更加良性的健康發展。[1]在幼兒園內,幼兒教師要以良好的形象和行為習慣為幼兒樹立學習的榜樣,幼兒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管理,提升綜合素質,注意言談舉止;在家時,家長更要以身作則,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父母良好的行為對幼兒的影響深遠,幼兒更直接的模仿父母的所有,家長更加要注重自己的修養,言傳身教傳遞給孩子們。例如,父母下班回到家,換衣換鞋時,把換下來的衣服鞋帽整理好,放在相應的地方,這一簡單的做法幼兒看在眼里,幼兒也會整理自己的衣服鞋帽,養成規規整整的好習慣。同時,家長應與教師聯合共建,對幼兒起到雙幫助、共同監督、相互鼓勵幼兒的行為習慣的鍛煉與培養,家長與教師形成良性互動,為培養幼兒的良好發展而共同努力。最后。通過幼兒園、家庭和幼兒自身三方的共同努力,提高幼兒們的積極性,使幼兒們自覺的遵守日常教育規則,為幼兒的良好教育大發展奠定基礎,同時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確立幼兒常規教育的目標。教師應科學有效的為幼兒在常規教育中要建立一個短期的目標,教師要充分尊重以幼兒為主體地位的教育理念,教師要引導幼兒積極主動的去參與班級活動,充分發揮幼兒想象力、觀察力以及主動操作能力,鼓勵幼兒積極大膽的創造,這是幼兒教師教學的目標和方向。[2]這也是實現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方針。教師要科學的為幼兒確定目標,根據不同幼兒的特點,實事求是的注重幼兒分層、階段性和多向性的教育。例如:幼兒大班的時候,上下課要有一定的秩序,不能隨意喝水,隨意走動,聽從教師統一的安排,為幼兒過度到小學奠定基礎。幼兒常規教育的場地為幼兒提供一個平臺,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是幼兒實現動手操作的一個重要場所,是幼兒更好的施展是開展常規教育的前提。場地大小的選擇都影響孩子進行常規教育時的發揮。根據幼兒的特點,教師更應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充分吸引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更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的發展,同時,教師也要循序善誘,幫助幼兒實現每一個階段的目標。
2.3 因材施教,滿足幼兒不同需求。幼兒時期的孩子因個性及家庭教育的影響,表現出來的各種能力參差不同,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具體情況,采用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滿足幼兒不同的教育需求。首先穩住幼兒情緒。比如新生剛入園時,幼兒的哭鬧及各種不適應,教師怎樣穩定幼兒的情緒,使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是教師的重要工作,這也是許多幼教工作者的一大難題。在這個問題上,教師采取了全面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根據各個幼兒的性格特點來因材施教,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大班時期的幼兒們,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接受文化知識的能力也不盡相同。教師講解5以為的分解時,接受能力快的孩子可以高效的完成課堂作業,使其充分發揮想象力,能夠將這些知識舉一反三;接受能力慢的孩子們可以量力而行,使其明白分解的原理,一步一步的達到教學目標,使幼兒們都能有所提高,滿足幼兒的不同需要的發展。
幼兒園教師對于幼兒常規建立與發展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科學有效的借助常規教育,激發幼兒自身的特長,提高幼兒對感興趣事物的探知欲。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常規教育進行學習,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為幼兒良好健康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