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娟
(江蘇省南通市新華三村幼兒園 江蘇 南通 226000)
隨著課程的不斷改革,幼兒園的教育也在變革,幼兒園教育變革的核心在于促進幼兒的真實發展。幼兒園課程的轉變從“填鴨式”到“留白式”,所謂留白,就是相信幼兒,把幼兒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讓幼兒承擔一定的責任和使命。在幼兒園活動中,教師要讓幼兒扮演角色、承擔責任,讓幼兒認為自己是能干的,也是有用的。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傳統的主題墻被取代,因為主題墻缺乏幼兒的參與,缺乏兒童感,也缺乏幼兒的探索。而兒童海報則是以兒童為本位,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提出問題、找到策略,并從中培養幼兒的學習品質。
兒童海報的核心內涵在于“兒童本位”思想,兒童海報是利用兒童問題,讓幼兒在問題、探索、策略的環節中充分體現到自身的價值,認知到自己作為獨立個體的作用。同時在制作海報的過程中,幼兒不是被操控的,而是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認知、思維對海報進行繪制,這樣幼兒的思維是發散的,同時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是被激活的,同時幼兒的表現力也會得到提升的。這也是兒童海報制作的價值所在。
兒童海報的制作是立足于幼兒的本位發展,王海英博士以《陽光、案例、影子》作為內容進行了兒童海報制作的流程展示,這讓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了耳目一新的體驗。
2.1 兒童的問題。首先是兒童問題,兒童海報的問題要符合兒童的實際發展需求。因此問題的設計應當深入淺出,以簡明的主題活動為明線,以深層次的活動體驗為暗線。如在兒童海報制作中幼兒應當明白“我知道了什么?”“我想知道什么?”“我怎樣獲得我想知道的內容?”“我是否已經知道了我想知道的內容”。這幾個問題看似淺顯、反復,實則循序漸進讓幼兒對問題有了正確的認知。
2.2 兒童的探索。兒童海報的制作一般采用的是教師、家長、幼兒深度合作的模式。首先是教師,教師奠定了主題海報墻的主旋律,也確定了幼兒海報制作的主題。教師以自己為視角,對主題活動進行展示,如活動背景、活動意義、活動內容、活動流程、活動總結等等。而海報的真正主角是兒童,兒童需要用自己的視角,以自我為中心,用自己的符號、感知、認識繪制自己對于主題的認識。同樣都是陽光與影子,可是在幼兒的世界中,他們的陽光和影子與成人世界一定是迥然不同的。而正是幼兒探索的過程,讓幼兒真正得到了發展。
2.3 兒童的策略。在制作海報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幼兒充分調動思維,運用自己的策略完成海報。在制作過程中,有些幼兒的想法雖然是好的,但是自己實施起來比較困難,家長可以讓幼兒當主導,聽從孩子的智慧,按照孩子的思維制作海報。如采集楓葉、用米粒、扣子張貼畫,用果皮做裝飾物等等。這些都說幼兒在表達主題時的一些想法,也是屬于他們自己的解構策略。這時教師和家長不應過多干涉幼兒,而是應該充當“助手”,協助幼兒完成,并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設計理念,從而促進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有了王海英博士的理論指導,我們也開始了一起兒童海報的制作活動,嘗試通過這樣的方式促進幼兒更加全面的發展。
3.1 選擇主題。我們這期的主題是“繞圈圈”,讓幼兒學會涂鴉,并展示自己對線條的認識。選擇這期主題的原因是想要充分挖掘幼兒的想象力,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
3.2 制定內容。首先,我們開展了為期一節課的美術欣賞課,讓幼兒欣賞了米羅和保羅克利的作品,對格子、涂鴉、線條有了最基本的認識,然后嘗試引導幼兒對濃淡墨有基本的認識,并對點、線條、圓圈等基本的溝通元素有了解。然后教師布置“繞圈圈”的主題海報,讓幼兒根據自己心中所想,繪制出自己喜歡的圈圈。教師對幼兒畫圈圈的內容不做限制,要求幼兒根據名家畫作,描繪出自己筆下的“圈圈”。
3.3 展示成果。通過收集上的作品我們發現,有的幼兒是彩色的圈圈,有的幼兒是濃墨,有的幼兒是淡墨,有的幼兒畫圈圈分離、錯落有致,有的幼兒畫的圈圈重疊在一起,形成不規律的形狀。每個幼兒都可以簡單講述自己海報的創意,有的說是尿床圖案,有的說是水波紋,有的說是一塊塊餅干……這是十分可喜的收獲。
總的來說,兒童海報是幼兒美術活動的一項創新體驗,可以有效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詳細本土通過對問題、探索、策略以及具體實踐的分析,可以為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提供思路,進而更好的促進海報這一美術活動的發展與壯大,同時更好的促進幼兒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