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鈺綾
【摘要】戶外運動區是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課程游戲化的穩步推進,有效開發和利用運動區空間、材料、人力三方面的資源,可在提升戶外運動區活動質量的同時,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課程游戲化;戶外運動區;資源
隨著課程游戲化的深入研究和實施,越來越多的幼教工作者認識到,幼兒園不再是一個單純的教育環境,它更是一個為滿足幼兒健康發展需要,而提供各種資源、各種條件的載體。幼兒好動、愛玩的天性決定了他們對戶外游戲有著天然的喜愛,即便是單純的追逐與奔跑,也少不了伴隨著歡聲笑語;即便再內向的孩子,也會不自覺地參與其中,擁抱大自然。合理的開發和利用戶外運動區的資源,不僅能提高幼兒的活動興趣,促使幼兒根據自己的認知,總結經驗,自由選擇,自主開展區域活動,而且戶外運動區“動”的特性,亦能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強身健體,增強耐力,磨練意志,提高自身的身心素質。要想提升幼兒園運動區的活動質量,那么做好戶外運動區的資源開發和利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開展戶外運動區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運動區的資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空間資源
每所幼兒園的占地面積、建筑設計都是不一樣的,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從本園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布置符合本園特色的戶外運動區。
首先,考慮空間的利用率。大而寬闊的戶外場地肯定是大家都比較喜歡的,也更適宜孩子們開展戶外運動,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很多幼兒園都不具備這樣的資源,不是面積太小就是場地狹窄。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將二維的思維模式上升到三維的空間上去,很多小型幼兒園,可能實際占地面積不是很大,但是其二樓、三樓的都有較為適宜的活動場地,充分利用這些場所,就能成倍的增加運動面積。比如可以在戶外走廊上玩一些不需要奔跑的游戲,例如簡單的投擲游戲,在走廊上放置好架子,將各種大小的海綿積木放在不同位置,每個積木上面標有不同的分值,幼兒通過投擲沙包擊打積木,打中即可獲得相應的分數。而在比較狹窄的區域,可以在堅固的墻體上設置攀爬墻。前后空間不夠,就開發和利用好上面的空間區域,亦能有很好的效果。
其次,善于空間整合。每個區域有每個區域的特點,各自也有不同的玩法和配置,但這并不是說區域與區域之間就是分裂開的。很多時候,區與區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兩個區域之間,甚至三個區域之間,可以通過創設適宜的主題情境,擴大運動區的活動范圍,營造更為良好的發展環境。
二、材料資源
材料是每個區域的靈魂,亦是運動區的重要載體。材料的投放情況,會直接影響到幼兒的戶外運動情況。豐富且適宜的游戲材料,方能滿足幼兒的個性化需要,幫助他們達到運動的效果,實現不同層次的發展。
材料要“簡單”。在我們小的時候,沒有那么好的經濟條件,大家游戲用的材料也非常簡單,但這些材料亦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創造性。例如輪胎、竹梯可以組合練習走平衡;紙箱、廢舊桌椅可以組合練習攀爬;而易拉罐、塑料瓶也是投擲游戲非常好的材料……
材料有“價值”。運動區活動效果不以區域材料的難易程度為依據,其更注重得是幼兒對材料的利用度。富有價值的材料,其一物多玩的潛在價值也更高,隨著經驗的累積,幼兒對各種運動材料有了更深的認識和了解,便會嘗試各種新的玩法。通過自己的實踐,不僅滿足了探索的興趣,在此過程中,亦促進了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發展。
三、人力資源
戶外運動區,作為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組成的一部分,很多人會錯誤的認為,創設戶外運動區是幼兒園的事情,但事實上,戶外運動區的后勤保障,離不開家園合作。
家長要理解。比起一般的區域,戶外運動區有更多不可控的“安全隱患”。摔倒、碰擦是在開展戶外運動游戲時經常會發生的事情,這時家長的想法對老師和幼兒園來說就尤其的重要。老師和家長是朋友,是幼兒共同的守護者,但兩者又有本質上的區別,老師對孩子的愛是群體性的,在守護的同時又有教導的責任和義務,亦會用同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孩子。而家長從情感的角度出發,就會單一的看重自己的孩子,亦更在乎孩子是否吃飽穿暖,是否有受傷,過于溺愛的家長可能不會愿意讓幼兒去嘗試任何有“安全隱患”的活動。爬樹、空中走竹梯、走滾筒……這些游戲都是由一定危險性的,即便老師在下面鋪好墊子,在旁邊做好看護,但如果家長不放心、不同意,那么戶外運動區的活動就會受限,孩子們的能力就得不到充分的發展。能力的提高不是做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而是要去嘗試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失敗、摔倒不可怕,不輕言放棄、敢于面對困難的勇氣才是戶外運動區推崇的精神。
家長要參與。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的行為、習慣、性格上影響很大。班級里很多家長小班家訪的時候,都會和老師反映自己的孩子特別的膽小。天生膽小的孩子有沒有,肯定是有的,但更多膽小的孩子是被后天的成長所影響的。有的孩子在上幼兒園前很少出門,除了家里長輩,很少接觸陌生人,有的孩子因為家人過度的擔心和溺愛,一旦孩子表露出不情愿或者不敢的表情,就會直接幫孩子拒絕新事物,讓孩子失去了嘗試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越來越不愿意去嘗試了。這些孩子本身的運動能力就低于同齡的孩子,在戶外運動區里游戲的時候,也就自然而然顯得很被動,不愿意嘗試新玩具,面對挑戰也會產生懼怕的心理。這個時候若強制要求他們參與,不僅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也達不到老師育人的效果。那么向家長尋求幫助,讓家長利用私下的時間,幫助孩子逐步的練習,或者在家長陪同下,做一對一練習,往往能達到非常好的效果。
綜上,只要開發和利用好戶外運動區的資源,便能為孩子們提供更為廣大的空間。讓孩子們成為運動的主人,游戲的主人。
參考文獻:
[1]許守紅;居開娟;;思行合一?思辨隨行——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的幼兒園改革與實踐[J];好家長;2016年23期.
[2]董慧;;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的幾點思考[J];祖國;2018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