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英
【摘要】減輕初中生課業負擔過重,使青少年健康成長,一直以來就是許多教育專家和教育工作者重點關注的。只有對學生進行“減負”,才能更深層次地開展教學工作,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應該合理地設置教學作業,科學的布置課堂作業,確保學生學習到知識的同時能夠有充分的時間進行休息。
【關鍵詞】雙減政策;初中生;課業負擔;作業優化設計
近年來,促進學生綜合發展,培養學生素質教育已經成為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目標。但是,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已經成為改革路上的一大阻礙,初中生的學習情況不僅關乎個人能力的提升,也關系到國家未來的希望和前途。因此,減輕課業負擔,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本文以初中物理學科的作業優化設計為例,就雙減政策下減輕初中生課業負擔的作業優化設計進行研究,希望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幫助。
一、什么是“雙減政策”
近年來,教育部門曾多次頒發“減負”的相關政策,但是學生的課業負擔情況卻始終沒有好轉,甚至部分學校還出現了在學校內減負,在學校外增負的情況。對于當今初中生,首先是他們的作業設計不夠高效,其次是一些校外培訓機構的興起,而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基礎上,也減輕校外的課業培訓,就稱為“雙減”。
二、優化作業內容設計,落實減負政策
教師應該深入研讀教材,掌握學生學習的重難點,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確保進行作業內容的精簡和有效整合。學校可以安排教師進行課本研讀,將每個年級的教師進行分組,然后對每個章節的作業進行優化設計。把握好作業的“質量”,避免出現影響學生學習的負面效果。學校的有關領導也要隨時地進行班級抽查,了解每個班級的作業情況,并與教學的整體進度進行比較,及時地進行作業反饋。
(一)培養初中生的創新能力
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效果正在逐漸的提升,但是對于學生作業的反饋情況卻沒有達到理想效果。許多學生做的物理作業,對于培養自身創新能力是沒有幫助的。對于老師來說,他們更注重的是學生的考試成績,從而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就不夠重視。在物理作業的布置上,老師應該與課堂教學一致,多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于一些死記硬背、機械式重復的作業應該減少,多提供一些與生活實際相關的作業,才能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起來。
(二)培養初中生的思維能力
物理是一門理科,有著它獨特的思維方式,因此我們在教學作業內容的設計上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通過物理思維去思考和解決問題。物理教材的每一章節的內容都有注重學生物理思維培養的地方,老師要將其與教學作業有效融合起來。比如,學習牛頓第一定律就是使用了理想實驗的方法,學習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就應用了控制變量法,傳統的物理作業就給學生布置了大量復雜的物理問題,教師應該摒棄這些問題,增加一些需要學生去自我思考的問題,從而培養物理思維。
三、優化作業數量設計,落實減負政策
(一)優化作業的源頭
作業的來源不能全部依靠教材和輔導書上的所有題,教師應該將相關的問題進行篩選,選出適合學生完成并且設置科學合理的題目,摒棄一些復雜重復的問題。同時教師應該結合自己的教學情況、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具體的上課學習內容,設置對應的物理習題,從而保證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能夠有及時地反饋。
(二)優化作業的方式
如何優化作業的方式,教師需要進行以下四點彈性要求:
1、設計科學、合理、質量高的物理作業,使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完成大部分作業;
2、除了書面作業之外,還要布置可以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學合作完成的作業、口頭作業、學生動手操作的作業等等;
3、設計可以引導學生樹立學習思維、發展創新能力的學習訓練;
4、按照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吸收理解情況,進行針對性的作業設計;
教師通過這幾點要求,設置教學作業,既解決了學生由于學習效率不同所造成的差異問題,又有效鍛煉和培養了學生的物理思維,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促進了同學之間的良性競爭,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發展,并減少了一些困難、復雜、重復地不必要作業,確保學生有一定的休息時間。
四、優化作業評價設計,落實減負政策
以往的作業評價只有老師進行評判,這樣的作業評價機制是不客觀、不全面的,我們應該將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以及同學互評進行有效結合。教師的評價可以使教師精準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而學生自己評價,則使學生能夠清楚地認識自身,從而學生可以進行自我總結和思考。讓學生自己找問題,可以避免學生以后由于粗心再犯同樣的錯誤,在一定程度上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同學之間互評,可以互相取長補短、查缺補漏,使雙方共同進步,同時也促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
綜上所述,初中生的“減負”工作是刻不容緩的,“雙減”政策的頒布說明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將這個問題重視起來,但是具體的實施效果,還需要學校和教師積極配合。優化作業的內容設計,重點培養和鍛煉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創新能力,通過有效的方式確保作業的具體安排,以此提升學生的成績和綜合能力,完善作業評價政策,使學生可以直觀清晰地感受自身在學習過程上的不足。希望學校和教師能夠將這項政策重視起來,并且積極配合具體的“減負”政策,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學生的課業負擔情況能夠得到緩解,學生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楊孟丹.轉變教學方式減輕課業負擔——從教師角度探討學生“減負”[J].名師在線,2020(04):94-95.
[2]劉文倩.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減負背后的供需困境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9.
[3]趙肖.初中生課業負擔監測指標體系建構[D].黑龍江大學,2018.
[4]徐亞.課外輔導對初中生課業負擔的影響研究[D].西南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