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華
(成都銀杏酒店管理學院,成都 610000)
民辦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組成,對于高素質人才培養、社會發展具有深刻影響。與公辦高校相比,民辦高校的產生背景和發展特點極為特殊,即民辦高校具有生源不穩定、現金流波動較大的特點,這給民辦高校的財務管理工作帶來較大難度。目前,民辦高校多采用貸款辦學的發展模式,這使得民辦高校受國家政策制約明顯,有必要做好財政預算績效的系統管理。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和《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管理辦法》(財預〔2020〕10號)實施以來,各級事業單位和高等院校紛紛開始進行預算績效管理的改革,預算績效管理的廣度和深度大幅拓展。與此同時,財預〔2020〕10 號文的實施也給財務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開展帶來一定困難[1]。雖然民辦高校的主要經費來源與公立院校存在著一定的差別,但其辦學宗旨與辦學方式存在著較大的類似性。因此,民辦高校也應結合財務預算績效的應用,解決預算績效目標設定、預算編制、預算績效執行和考評的問題,為進一步提升民辦高校財務管理質量,應注重預算績效方法的系統全面創新。
財務預算管理是保障民辦高校各項教學、科研工作順利進行的基礎性保障工作,其實施的目標應包括多個層面和內容,更需要根據不同時期學校的資源配置情況和發展規劃來合理確定,目標設定具有較強的針對性。目前,大部分民辦高校財務預算績效目標設定都有很大的隨意性。民辦高校財務預算績效目標主要包括收入和支出兩個維度,其中收入方面主要有資金到位率和資金按期到位率。支出方面主要設置新增固定資產支出、科研支出、教學經費支出等方面的績效指標。此外,還會制定新生報到率、學生流失率、就業率等相關績效目標,但這些目標的設置主要以民辦高校年度財務計劃為基礎,并受校領導或財務主管人員的個人意見影響較大。同時,績效目標的約束力不強,績效目標編制和預算編制契合度較低,績效目標管理尚未真正融入預算管理。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成因是民辦高校還沒有建立科學的預算績效目標決策機制,目標設定沒有履行必要的程序。現有目標的制定沒有相應的現實和理論依據,基本都是學校領導和財務人員根據上報的統計數字和歷年經驗來制定。
當前,民辦高校預算編制理念的相關問題著重表現在以下層面:首先,內容上還不夠全面,一些資金收入和支出還沒有完全納入預算計劃中來;其次,民辦高校預算編制的流程不夠合理,預算編制主要是以財務處負責,其他部門和其他教職工參與度較低;最后,在編制方法上,一線教學和科研民辦高校財務管理人員業務能力參差不齊,預算辦法應用范圍有限,預算編制材料不夠標準規范,一些資金支出的預算比例增高較為明顯,且缺乏合理性。
民辦高校財務預算績效管理的重點在于執行過程管理[2]。但當下民辦高校還存在預算績效執行過程薄弱的問題。首先,有很多民辦高校在預算績效管理中,僅重視支出預算,但忽視了對收入情況的預算,這使得預算赤字問題較為明顯。其次,在預算執行中,民辦高校對于預算績效執行方案的編制工作重視程度不夠,這使得預算績效執行流程不夠規范,且責任未能得到層層傳導。再次,在預算績效執行中,缺乏對重點事項的監督管理。一方面,民辦高校預算績效關口具有一定滯后性,同時其預算績效管理范圍較為顯著;另一方面,在預算績效管理中,未能實現預算績效評價結構與財務管理制度的協調,降低了預算績效執行效果。最后,在預算執行中,民辦高校未能實現預算項目的追加、修改,執行方法較為死板。
民辦高校財務預算績效管理中還存在考評管理不到位的問題。其一,針對預算績效的實施效果缺乏較完善的考評制度,這使得民辦高校預算績效考核工作的規范性不強。其二,現階段,有部分高校雖然開展了預算績效考評管理,但在管理中未能落實責任追究制度,這使得預算績效考評流于形式。其三,在完成預算績效考評后,未能及時進行考核結果的反饋,降低了預算績效考評結果的指導性,在后期財務資金管理中,民辦高校財務資金應用管理的問題依然存在,這增加了民辦高校的經營風險,不利于民辦高校的持續穩定發展。
民辦高校的預算績效管理是一種目標管理導向的管理模式,學校依據自身發展需求和財務收支情況制定具體的預算績效目標,以此為基礎,進行后續的財務預算編制和執行。同時,財務預算績效考評也應以預算績效目標為基礎,進行考評指標的設置和考評方法的選擇。因此,針對民辦高校財務預算績效目標設定隨意性強的問題,首先要健全、完善其財務預算績效目標的決策機制,建立一套更為科學、規范的預算績效目標設定程序,為此,民辦高校財務管理的主要領導和責任人,應將財務預算管理與學校整體發展規劃有機結合起來,合理設置預算績效目標,在預算績效目標的設置中要凸顯民辦高校的發展需求,充分反映民辦高校在人才培養、教學科研、學校建設等方面的資金使用效果。同時將目標進行分解和細化,使得目標完成情況能夠量化考核,便于考核和測評。
科學開展預算績效方案編制與評價工作,能為民辦高校財務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支撐。對民辦高校而言,首先,應完善預算編制內容。在財務預算編制過程中,加強績效管理理念的融入,強化使用績效的導向。確保預算資金安排符合學校及各部門的資金需求,要將所有的資金收入和支出均納入預算管理中來。其次,優化預算編制流程。編制的過程中,應加強各部門和一線教職工的參與程度,編制的流程以自下而上的需求為主。一般需要由各部門根據自身需求形成部門預算報告。財務處對各報告進行匯總,再由主管領導依據財務預算績效目標,對各類數據進行審核和修訂,而后由預算編制小組匯總各方面意見在財務處形成的預算方案,由全校教職工進行討論、審核,針對具體的修改意見進行酌情處理。最后,形成完整的預算報告并發布實施。
要進一步提升民辦高校財務預算績效管理水平,還應注重預算績效執行的系統管理。一方面,做好民辦高校內部各部門的系統管理,要求民辦高校各部門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的約束下,貫徹落實預算績效執行方案,明確各階段工作重點,并層層傳導績效責任。另一方面,在預算績效執行中,應注重具體執行流程的系統管理,即民辦高校應在校領導的帶領下,制定較為嚴格的資源配置和使用制度,嚴格進行各項要素的管理,并且在資金配置應用中,應深化網絡技術應用,對預算績效執行效果進行監督審計。此外,在預算績效執行中,還應突出重點事項的管理。首先,民辦高校應將績效關口向事前和事中聚焦。其次,民辦高校應注重重點領域績效管理的突破,提高資金運作效率。最后,還應注重預算績效管理范圍的拓展,并實現預算績效評價結構與校園財務管理制度的調整,通過強化管理約束的方式,真正地將預算績效執行工作落到實處。
積極開展預算績效執行效果考評,并進行考評結果的反饋,能從思想上使得民辦高校管理者重視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提升預算績效管理的實際效益。在預算績效考評中,首先,應建立較為完善的預算績效考核制度,將預算績效管理的各個指標納入考核管理當中。其次,對各個部門的執行情況進行系統評價,在部門預算績效考評中,應系統考慮民辦高校各部門的工作實際,實現預算績效考評與教學效果的協調。最后,針對校園內各部門預算績效指向效果,還應實施預算項目追蹤問責,并執行節約有獎、超支有罰的管理要求,要求沒有做好預算計劃的個人或部門承擔損失。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往預算績效考評中,民辦高校往往不會公開具體的預算績效考評結果,這使得校內一些部門并不了解自身預算績效的執行效果。新時期,要改變這一問題,還應建立預算績效考核的公示制度。對于民辦高校而言,要求學校各部門定期向校預算管理小組提交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總結,在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總結報告中,不僅要說明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情況、支出績效狀況,而且要就存在問題、糾正措施和下一步工作重點進行規劃,積極接受校預算管理小組和其他職能部門的監督,提升民辦高校預算績效管理質量。
民辦高校要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就必須建立科學、合理的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管理體系。對于民辦高校而言,要提升財務預算績效管理質量,需要完善預算績效目標決策機制,改進預算編制模式,實施預算績效執行的監督管理,并做好建立預算績效考評和公示反饋,這樣才能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降低民辦高校資金管理風險,促進民辦高校的持續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