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霞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城廂中學
所謂的校本課程,就是中學教師挖掘當地的教育資源,開發特色鮮明的課程,在開發課程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要想方設法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去最大程度挖掘學生的潛能[1]。在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教師還能夠摒棄傳統的體育教學方式,形成自己的特色教育風格,給予教師更多的自主權,讓教師也能夠在體育教學中收獲滿滿。
中學生處在一個身心發育的“黃金期”,這一階段的體育培養能夠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幫助他們養成鍛煉的好習慣,在籃球運動中他們的心態也會更加積極陽光,在籃球訓練中學生能夠形成一定的體育觀念,形成良好的體育習慣和體育態度。而作為戶外體育項目,籃球運動能夠讓中學生呼吸新鮮空氣,緩解學習壓力,陶冶情操,拓展思路,讓整個人得到放松。在籃球運動中,學生一定會學到合作精神的發展認知,個人的競爭意識也能夠得到提高,大家明確自己的位置職責,去進行優勢互補,在隊伍遇到困難的時候絕地反擊,在大比分領先的時候不驕不躁,保持良好的心態。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由于受到場地和設備的影響,每位學生的個人可支配時間比較少,而在此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失去學習的熱情[2]。對此教師可以優化教學形式,緩解場地或設備不足的情況,比如在學校籃筐不足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選擇一面高墻,在墻上間隔5米就設置一個籃筐,高度和正規球場籃筐高度一樣,這樣學生就能夠在短時間內都得到練習的機會了。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投籃比賽,在規定時間內看哪個小組的命中率最高,哪個小組就能夠獲勝,獲勝的小組可以登上學校的校報或者公告欄,而成績墊底的球隊則會受到懲罰,比如集體做100個俯臥撐,或者充當“球童”為大家搬運訓練所需器材等。在進行籃球訓練時,教師還可以提前選擇一些節奏感強烈的背景音樂,在這種歡快的節奏下學生的訓練激情能夠得以激發,給籃球課堂帶來新鮮感,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望。
利用多媒體手段去輔助教學,已經是現代教育的一個趨勢了,很多人可能覺得作為戶外課程,籃球運動教學很難運用到多媒體,其實不然,雖然在課前在室內為學生播放課件,進行動作回放和演示容易讓學生忘記一些細節,但是教師可以攜帶IPAD到籃球場上,讓大家在動作不到位時去觀看籃球運動員的專業動作,對這些技術動作進行分解和回放。通過這樣“趁熱打鐵”,學生能夠現學現用,學會標準的投籃姿勢、接球動作和防守要領。教師還可以在戶外為學生講解人體結構,講解在我們投籃時哪幾個身體部位會得到鍛煉,分析人體進行急轉、急停時,膝蓋是如何受力的,相關健康知識都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而獲取。另外,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NBA比賽視頻,通過身臨其境的賽場氣氛去激發學生的籃球熱情,教師現場為學生講解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這些都能夠吸引學生,讓學生愛上籃球運動。
在班級中,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各不相同,在體育教學時每個人的興趣點也不一樣,正因為如此,在籃球教學中教師要了解每位學生的興趣點,根據他們的身體素質、身高特點等情況進行分類,因材施教,這樣才能讓每位學生能夠清楚自己的特長,明白自己的定位,更好的在場上發揮自己。比如身材高大強壯的學生可以作為中鋒,重點在籃下活動,而速度敏捷身高一般的學生則可以作為控衛,在場上穿插來回。在傳統的中學體育教學中,有很多學生雖然喜歡籃球這項運動,平時也經常觀看籃球比賽,但是他們籃球基礎偏弱,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所以他們往往缺乏運動的信心,在籃球課上也僅僅是觀看其他同學訓練,久而久之他們會覺得籃球課程沒意思,跟自己沒有很大的關系,這種心態會讓他們的性格更加孤僻,遠離群體。作為教師應該注意到這一點,為他們制定相應的學習策略,比如充當籃球裁判,進行籃球戰術的鉆研等,讓他們參與基礎的籃球基本功練習,先儲備好充沛的體力,日后再逐漸發展其籃球技術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能夠讓所有學生各司其職,在每一個位置找到自己的擅長之處。
組建籃球社團,可以幫助學生們進行更加深度的籃球交流,進行更加激烈的籃球碰撞,在校園的籃球社區中,可以布置籃球巨星的海報,還可以張貼籃球運動員的成長故事,可以是學校籃球比賽的照片集錦,也可以是籃球比賽的小知識海報等等。通過這些氛圍的布置讓學生明白巨星不是一日養成的,想要獲得成功,就要吃別人吃不下的苦[3]。在籃球社區中,大家每周都可以組織籃球比賽,在比賽中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讓自己得到充分放松,進而積極的促進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在這個時期他們爭強好勝,做任何事情都不甘落后,作為教師要運用他們的這種心理特征,開展合作學習模式,讓他們在籃球訓練中信任彼此,增進彼此間的交流。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大家能夠敞開心扉,暢所欲言,將訓練的氣氛變得更加融洽。而且這種集體活動也能夠讓學生們在自己的隊伍中表現得更加出色,大家都不愿意給團隊拖后腿。所謂的合作學習,首先要根據學生籃球水平的不同進行分組,可以分為水平較差、實力尚可、實力較強三個小組,在每個小組中選拔出1-2名組長,每個小組根據水平的不同分配任務,比如水平較差的小組以基礎訓練、體能訓練為主,水平尚可的小組以投籃、扣籃練習為主,水平較強的小組則以籃球技戰術講解及三步上籃為主,籃球技術好的學生在小組內幫助籃球基礎偏弱的學生,而籃球基礎偏弱的學生也希望得到大家的認可,努力練習技術,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這樣自己的潛力就可以被挖掘到最大。作為中學體育教師,需要定期組織學生進行籃球比賽,比賽的形式可以是積分賽,也可以是晉級賽,還可以是和其他學校的隊伍進行比賽,在比賽中學生能夠快速成長,快速的掌握籃球技術要領。在合作學習完成之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合作評估和總結,評價的內容和形式不能過于單一,要全面的評價學生的成長,也就是合作學習中的表現。在評價的形式上,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評,然后讓組內成員對其進行評價,最后才是教師和其他學生對他的評價,這樣所看到的評價就相對客觀了,自我評價能夠讓學生正確的看到自己,明確自己的定位,對自己在訓練中所出現的不足進行反思,只有將各種評價形式相結合,才能讓大家實現共同進步,才能讓評價的效果和質量更上一層樓。
綜上所述,籃球運動在中學生校本課程的開發,能夠幫助學生更快的成長,更好的認識籃球是一項團隊運動,而在實際的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教師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利用多媒體設備輔助籃球教學,施行因材施教的策略,去建立籃球社團,運用合作學習模式,真正地讓學生熱愛上籃球這項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