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珂永 四川工商學院 黃慧琳 四川音樂學院
傳統高校體育教育存在如下問題:在教育的觀念上,只重育體、忽視育心、不注重思想教育,側重競技、輕視普及;重灌輸,輕培養;重眼前,輕長遠,對學生整體素質提高以及終身鍛煉的自覺養成重視不夠。所以,就出現為考試而教學,把體育課上成了純粹為體育達標和對付考試的應付課;在教材的選用上也是單調、重復,更談不上系統、科學、趣味,使其停留在低水平無意義重復階段;在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守舊于“填鴨式、命令式”老套路,忽視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的作用;在體育教學的組織上,不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習慣于“一刀切”。在對體育教育的認識問題上,上對體育的認識和理解存在差異,對高校體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務,觀點不盡相同,認識不一致。
高校體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在校接受的體育教育如何將對他們今后投身社會、服務社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針對高校體育教育存在的問題,根據新時期人才培養的要求 高校體育教育應著力于以大學生為主體,以促進大學生身體健康,精神愉悅、思想進步為目的,幫助大學生形成健身、強體、生活、創業多方面的生存技能;學習和發揚與社會發展適應的體育文化,使在校大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行為和生活習慣,讓他們能夠有充沛的精力學習和吸取相關知識,為今后成為社會需要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扎實的身體基礎。為此,一是著重傳授體育衛生和保健技能的知識;讓同學們掌握健身、健腦、鍵心的技能;二是最大限度的提供身體鍛煉、健壯體格的條件,增強適應能力和審美能力;三是注重學生的個性能力的充分發展的教育,使他們能夠在體育意識、行為養成等方面得到加強;四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培育學生的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高校體育教育既要對學生身體素質教育有所側重,但同時也兼顧思想、審美等方面的教育。
第一,高校體育教育的重點是身體素質教育。一個人的身體素質好壞,會潛在地反映在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勞動中,體育鍛煉方面也不例外。身體素質的好壞雖然有遺傳因素的影響,但更主要的是取決于后天的體育鍛煉和保養。高校體育教育就是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實用能力的培養,例如:指揮列隊、體育活動的組織、裁判水平、簡單的運動損傷處置和指導參與體育實踐的能力。高校體育課程是實現體育目標的主渠道和重要途徑,是高校體育教育中的中心環節。
第二,高校體育教育具有思想素質教育的功能。國民教育的核心內容是素質教育,高等教育,也不例外。素質教育必須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牢記國民綜合素質的提高這個根本宗旨,以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思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高校體育教育是思想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高校體育首先是教育,然后才是運動,也就是說體育不僅僅只是學生的身體鍛煉,更重要的是教育學生要有愛國意識、集體意識,團隊意識和經常鍛煉的興趣與習慣;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因此,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強化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充分發揮高校體育教育的培養學生優秀品質和優良道德作風的功能.寓體育規則、裁判、道德、精神文明規范等于體育活動、運動競賽中。
第三,高校體育教育具有美育教育的功能。世界不少國家,盡管社會制度不同,但把美育列入到學校體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務之中都無一例外,使學生們通過體育教育接受到美育教育的熏陶,他們注意自己的身姿、外表、舉止方面的各種美的養成。我國的高校體育教育更應該根據體育運動自身的特點,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實現全過程的美育教育。
隨著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推進,廣大高校體育教師全身心的為致力于大學生綜合體育素質的全面提高嘔心瀝血,默默奉獻。但也存在部分體育教師對學生重課堂傳授、輕自身鍛煉興趣和自主鍛煉能力的培養。導致,不少大學生普遍不重視體育課,即使喜歡體育課但缺少參加體育鍛煉,采取應付的方式被動接受教師的知識傳授和動作示范,課外時間幾乎不參加體育鍛煉。即使有部分喜好體育運動的學生想鍛煉,卻因沒有正確和有效的指導導致他們的“鍛煉熱”消失殆盡。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
高校校體育必須把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能力的提高放在首要的位置,突出素質教育的根本特征。高校體育教學堅持以大學生身心發展為中心的一個關鍵。就是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自我鍛煉能力和對體育的興趣及愛好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每個學生都受益;因此,對大學生如何科學鍛煉?如何把自身體育鍛煉變成一種自己的行動是高校體育教育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第一,提高認識。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我們長期忽視對學生自主鍛煉的態度、興趣和習慣的教育和培養,學生不能真正掌握好體育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的,更談不上對學生自主鍛煉興趣的調動。我們現在要做到的就是如何充分調動學生自主鍛煉的自覺性,發揮他們的主動性,變“要我鍛煉”為“我要鍛煉”,使自主鍛煉成為一種自覺的行動。
第二,學高為師。自主鍛煉對于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意志力和拼搏精神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教師的“教法”對學生的自主鍛煉具有制約與影響作用,學生的“學法”和獨立作業和練習,都必須由教師傳授相關的知識和方法,只有這樣學生自主鍛煉的能力才能提高。這就要求體育教師,把人體結構、器官功能、衛生常識體育運動規律等基本原理和方法傳授給大學生。讓學生們懂得生理負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鍛煉程序等方面的知識;在具備一定的、有利于發揮學生自主鍛煉活動的教學環境和條件下。教師可以采取要有意識“放”的方法,可采取設點、分組、興趣鍛煉等措施與教法手段,提高大學生自主鍛煉的能力。
第三,身正為范。積極引導大學生進行自主鍛煉。體育教師在高校體育教學中,要精心組織教育教學過程,準確示范教師要通過明示和暗示的綜合效應,培養出大學生良好的自主鍛煉習慣。讓學生們既能都經歷一個科學的自主的鍛煉的過程,又能感覺到到成功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