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體剛 任昭君
(棗莊學院 山東棗莊 277160)
就當前的體育科研內容來說,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與教學主動性,需要在實際的團隊意識培養方面鼓勵教師不斷去挖掘、探索,讓教師能夠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積極有效地探索全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研究體育學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1]。除此以外,體育科研實驗能夠較大程度地提升學生的智力水平,讓學生能夠利用自己的智慧挖掘全新的知識,提升自己在體育方面的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更加積極地從事體育活動。另外,還能從根本上提升教師的教學綜合素養,并調動學生的反應能力以及靈活程度。鑒于此,對體育教學與科研關系進行分析,能夠進一步促進教學工作的推進與發展,這對于教師與學生來說都是受益匪淺的。
因受到傳統的認識偏差及教師本身的素質能力制約,高校體育課程出現兩種極端形式:一是技術派,即從教學訓練入手,讓學生進行體育鍛煉;二是理論派,將科研的內容放到至高的位置,在教學中并沒有技術作支撐[2]。如今,當教學與科研發生矛盾時,會出現忽視科研的情況,所以,對高校體育教育與科研教育的平衡問題,需要進行適時調整,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推進后續體育科研的內容發展[3]。
通過科研實踐等諸多因素,將學生的智力進行全面激發,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這樣的教學目的才是當前高校體育最重要的內容。鑒于此,學生在參加科研活動期間,需要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優勢,提升當前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效果;并且,這樣的教學模式還能培養學生熱情開朗的性格,幫助學生更好地調整日常繁重的課業壓力[4]。
鑒于此,在科研活動期間,需要對學生各個方面進行多重訓練,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質的飛躍。體育科研的實驗能夠讓學生在提升綜合素質的同時,對后續的體育技術動作的掌握也能夠更加的精準,從根本上提高課程質量。比如,在進行健美操訓練期間,課前,教師讓學生先進行熱身活動,再進行訓練,這樣的熱身鍛煉能夠幫助部分身體素質不好的學生最大限度地規避因運動強度大而導致身體不適的情況,進一步保證了學生的安全;在健美操教學環節,教師可以先進行動作講解,將動作采用節拍的形式進行展現,動作與節拍的相互結合,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體驗和學習健美操動作。在動作教學完成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留下部分時間進行練習,在練習階段,學生也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增加全新的元素內容,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5]。最終,教師還可以采用小組的形式進行相互之間的比賽,贏得比賽的隊伍能夠得到額外的加分,這樣就能夠激發學生的潛力與團隊力量,通過加分的模式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使課程變得更加生動且富有活力,而不是讓教學單純地局限于枯燥的練習。
體育科研是體育教學成功的根基,只有通過科研,教師才能夠不斷探索教學改革的最新發展趨勢,以此來改變當前的體育教育教學模式和體育教學內容,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得心應手。實際上,在體育教學評估階段,課程反饋極佳的教師大部分都是愿意在課程上積極備課的。在日常的課程教學階段,教師只有充分地進行課程的創新,將新穎、科學的內容分享給學生才能夠進一步提升體育教學的整體質量[6]。同時,體育教學與科研相輔相成。從當前高校的人員結構能夠看出,科研人員大部分都是教師隊伍中的一分子,教師在長期的教學積累下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在科研過程中能夠保證課程教學的積極性,找到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使得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得到統一發展[7]。比如,教師在進行第一節體育課程的教學階段,教師就需要觀察學生的性格特點,并不斷摸索學生的優點、缺點以及擅長點,在后續的課程中,就能夠按照學生各個方面的素質狀態進行科學分組。就性格內向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將其與性格外向的學生相互搭配,這樣就能讓性格外向的學生影響性格內向的學生,慢慢打開自己的心扉,從而更好地融入體育課程中[8]。除此以外,還能夠按照學生的能力差異進行小組劃分,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發揮出自己的優勢,激發學生的團結心理。采用這樣的形式也能夠直接將小組的成員進行任務劃分,分工明確的合作可以更大程度地保證最終的效果,這樣就可以保證后續的體育活動積極有效開展。
當前,體育教學與體育科研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在實際的體育教學期間,教師也需要落實“以生為本”的原則,能夠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狀態下,再進行教學方法的選擇,采用個性化的教學模式來提升最終的教學質量。當前,持續提高教學質量是高校教育工作長久不變的主題,在這樣的要求下,科研水平的提升是如今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積極推進的必備途徑。所以,高校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采用全新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來促進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想要達到最終的目的,首先高校教師要能夠積極地開展科研工作的內容,提升教師本身的科研能力,讓自己能夠在科研期間積極地探索高效的教學方法,并在教學期間得以應用。其次,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在創新之后更加有效的教學方式,從而綜合提升教學效率。最后,教師還需要重視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重視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情況。在實際的科研實驗中,需要對學生采用多方面分析的模式,制定科學有效的方針,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能夠在身體素質、體能等方面都能得到相應的提高。
比如,學生在分工完成“鐵人三項”任務期間,所有的學生都需要認真分析所有成員對于該項內容的想法,該過程是對學生自身想法的一種尊重,也是一種信息的相互傳遞。所以,每一位學生都需要在團隊中積極表達自己的見解,在相互信息溝通中也能夠發現有益于教學的內容。學生可以根據不同成員的優勢進行分工,并能夠根據適合該項目的理由進行表述,其他學生也能夠結合自己的意見,在相互的見解分析中體會他人對自身的認識,還能夠在該階段不斷完善自己的不足,形成更加堅固的團隊基礎。這樣的分工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團隊分配能力,還能夠讓學生在不同的團隊中積極發揮出自己的體育優勢,讓學生能夠獲得能力以及素質的提高。
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一直都是高校教育的根本,傳統體育教學更加關注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而以往對學生綜合素質未能給予充分的關注。但是,在體育科研的要求下,應激發學生的智力水平和潛能,完成既定的體育動作。比如,教師在進行體育課程教學前期,可以讓學生參與到科研活動中,讓學生選擇多樣性的體育鍛煉模式。課程教學前,學生能夠自主地選擇熱身活動,并在確保學生安全的情況下,進行體育鍛煉,這樣的體育個性化活動模式也能夠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進行全方位鍛煉,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之后的課程學習也將會更加得心應手。這樣的科研模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還能夠將最終的體育學習效率充分展現。
當前,作為高校的體育教師,需要積極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只有將學生引導到感興趣的體育知識中,才能更大程度地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但若要使教學質量得到質的飛躍,就需要教師對科研實驗加以重視,努力將科學教學工作和科研工作相互結合,更大程度上保證教學的科學性,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體育知識。高校體育教師需要不斷鞏固自己的教學能力,在科研中不斷提升,將最好的教學方法及教學內容教授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在體育課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