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在和 湯新 袁建軍 徐國添
(佛山市順德區碧桂花城學校 廣東佛山 523814)
為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該校明確提出了特色課程的開發和利用,確立了五大層面的學校育人目標指向[1]。國務院印發的《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中指出:加強學校體育教育,將提高青少年的體育素養和養成健康行為方式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2]。該文以足球校本課程組織與實施進行調查分析,提出一些可行的解決方案與建議,為促進學校體育特色課程的建設提供有益的思路,從而進一步促進學校體育的發展。
該文以碧桂花城學校足球校本課程的組織與實施現狀為研究對象。
2.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為該課題提供理論依據和奠定研究基礎。
2.2.2 個案研究法
以碧桂花城學校個案,總結出對其他學校體育校本課程開展的啟示。
2.2.3 實地考察法
針對碧桂花城學校校園足球活動進行實地考察并做好過程記錄。
2.2.4 訪談法
在調查過程中,對學校領導、教師、學生進行訪談。
2.2.5 數理統計法
利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整理分析。
碧桂花城學校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本,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把“以體促德、以德育人”作為該校體育發展目標,以足球為載體,通過“以體育人”對原有的課程進行完善,推進素質教育全面發展。
核心素養的內在要求逐步落實到大中小學體育課程的內容標準中,作為具體開展課程設計、教學實施與學業評價的重要依據[3]。學校在滿足國家規定的體育課時以外,每周增加一節足球校本課程,課程內容主要以必修課程、輔修課程、訓練類課程為主。從表1 看出,必修課程是足球校本課程的基礎,主要以學習足球的基本技戰術、規則、競賽為主;輔修課程是足球文化類課程,主要陶冶學生的健康情操;訓練類課程主要是針對校足球隊梯隊隊員開展日常訓練。
表1 足球校本課程開展統計表
從表2可以看出技能類課程的主要組織形式主要為體育課堂、專業隊、大課間、體育社團、足球教研;文化類課程組織形式以體育社團、課余時間為主;訓練類課程主要以專業隊、大課間、體育社團;總體來說,整合后的足球校本課程教學內容具有針對性,組織形式選擇性強。
表2 足球校本課程組織形式統計表
3.3.1 足球校本課程時間安排、場地器材情況
從表3 可以看出,體育課堂時間安排是根據學校統一安排的課程授課、每個年級每周一次足球專項課,體育教師根據校本課程的安排自行授課,場地、器材均達到飽和狀態;大課間活動為周一至周五上午10:20~10:15,各班任課教師帶領學生自行前往體育場地進行體育鍛煉;專業隊訓練為周二、周四下午的16:20~17:00,由負責校本課程的教師帶領學生在體育場館進行專業體育鍛煉。體育社團為周一、周三下午的15:30~17:00,由校本課程的教師帶領學生在體育場館進行體育興趣指導;足球教研為周三、四晚19:00~21:00,進行集體備課、訓練。
表3 足球校本課程時間安排、場地器材統計表
3.3.2 足球校本課程師資配置情況
從表4 可以看出,足球校本課程師資配置具有大學本科(含)以上學歷,本科學歷最多、碩士次之;從職稱結構上看,一級、二級職稱均衡分布;教學輔導經驗豐富;年齡相近、易于交流、工作熱情較高,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是該校全面推進校本課程研發的生力軍。
表4 足球校本課程師資配置統計表
足球校本課程的有效實施和推進,離不開制度的保障,校長作為學校的領軍人物與決策者,對學校中課程權力的分配具有最直接的影響[4]。學校成立校本課程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規范各項規章制度,保證校本課程的順利實施。每學期對學生、輔導教師進行技術測評與考核,建立學生活動檔案,明確教練聘任的責任與義務,保障各項課程的有效開展。
3.5.1 足球校本課程推動了學校體育的整體發展
足球校本課程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系統的課程方法體系,形成了以體育課堂教授為主體,專業隊訓練、大課間、體育社團等開發形式,形成了課內課外的有機結合和促進,在足球校本課程實施中,調動了全校的力量投入到此項課改中。
3.5.2 足球校本課程促進了學生素質的提高
只有引導學生充分“動”起來,才能增強學生體質,使學生形成學科核心素養,進而達到提高青少年學生身體活動水平的目的[5]。經過運動干預,通過科學合理地設計體育校本課程活動的項目和組織形式,促進了學生體能素質的提高[6]。
3.5.3 足球校本課程有利于體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學校在足球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授課教師承擔著技術學習、課程推廣及組織教學等工作,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體育教師的運動技能、身體素質得到提高,教科研能力得到發展。
3.5.4 足球校本課程加強了社會體育團體和學校的融合
通過加強校園足球與業余足球、職業足球的多方合作,進一步探討模式中各要素的內在作用機制,進而達成資源共享[7]。該校通過加強和社會體育俱樂部的交流,為學校體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路徑,實現社會體育校園化、本土化。邀請俱樂部進校交流,極大地保障了足球校本課程的開展和課程更新。
由于該校辦學性質的不同,課時、工作量大、校園安全問題是校本課程在實施過程中最大的阻礙,學校領導、體育教師的顧慮直接影響著校本課程的開發。
體育教師不會利用科研方法解決“學訓”問題是普遍存在的。因此,要想推動校本課程的發展,體育教師必須及時摒棄傳統教育觀念,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學校體育課程評價標準主觀性很大,缺乏一定的科學指導,因此在開發足球校本課程的過程中,要加大對評價標準的研究,進一步推動該校足球校本課程研發的科學性。
在校本課程的研發過程中,該校邀請了專家對語、數、英等課程進行專業的指導與評價,而足球校本課程的研發則沒有受到專家的青睞。
(1)足球校本課程的組織與實施受校領導、體育教師、外聘教練等因素影響。
(2)足球校本課程的組織與實施促進了學校體育的發展。
(3)足球校本課程的組織與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研發目的不明確、積極性不高、科研水平有待提高、評價標準不夠科學、缺乏體育課程專家引領與指導等問題。
(1)審視制約足球校本課程組織與實施的因素,尋找突破口,有的放矢。
(2)明確體育教師、外聘教練的積極性,增強研發人員的文化修養,提高教科研水平。
(3)制定科學的足球校本課程評價機制。
(4)以目前的研發課程為開端,促進校本課程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