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峰碩 潘書波
(沈陽師范大學 遼寧沈陽 110034)
將閉環運動系統運用到體育課堂中,對體育教師灌輸閉環運動系統的理念,培養體育教師對閉環漩渦上升運動的認知,在體育教學中掌握并傳授給學生正向閉環思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自身體育動機,激發體育學習興趣,還能在很大程度上保留體育教師在學校體育過程中應該發揮的主導性和支配性。學生與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將閉環運動系統嵌入并融合到教學中,能使教學雙方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閉環運動系統是在一切自然活動過程中和人類社會發展中必然顯現的一種基本運行模式。在這個社會中夾雜著不計其數的各種閉環運動系統,有宏觀的閉環運動系統,也有微觀的閉環運動系統。每一個不同的閉環運動系統,它們的運動都并不相似,其中包括了正向閉環運動與反向閉環運動;閉環運動帶來的作用有雙重性、漸進性和社會性。
絕大多數人的閉環是靠意志力維系的,但光憑人的意志力是不夠的,絕大多數人沒辦法形成正確的閉環。所以,想要形成一個持續發揮正向作用的閉環,就要先養成一個好的習慣,讓大腦和身體自動適應一種貼合正向閉環運動的行為模式,而不是單靠意志力。正向閉環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個人堅持和強盛意志力的體現,建立個人獨特品牌閉環,首先是養成個人在所發展領域能夠起到微觀作用的良好習慣,一個真正好的個人品牌閉環是能夠持續為人們帶來所處領域收益的,這種收益是滾雪球式的。
從某種意義上講,閉環是指人的思考方式、行為方式都對所處領域本身有正向促進作用。閉環既是人們腦海中形成的一種思維表象,意識認知指引人們進行社會活動,制約人們的錯誤行為,幫助人們完成階段性目標的行為指南;又是一種非物質形態的概念,烙印在人們腦海中形成了具有閉環思維特征的分析能力,實施計劃的決策能力。具有閉環思維的人們通過非物質形態的閉環思維概念,設計一環接一環,環環相扣的計劃。良好日常生活習慣的建立,從發現興趣,建立目標,制訂計劃,努力實現,達到預期目標,在達到第一階段預期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新的目標,進而完成下一階段目標或將原先的目標進行創新,解構出新的分支,形成新的高階目標,再去實現。
在我國課堂體育教學嵌入閉環運動系統,首先要將學生設定為閉環系統的主體,使學生在教學中成為教學主體、閉環主體的“雙主體角色”,才能使閉環運動系統嵌入到課堂體育教學中發揮出最大的效能[1]。
第一階段,體育教師要在體育課堂中,著力輔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生好習慣的養成不光能作用于學習上,也能作用于生活上,并加強了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建立。體育教師采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建立濃厚的體育興趣,改善學生體育認知,幫助學生建立體育思維,逐漸將學校體育目標中的教學內容有的放矢地安排到體育課堂,而不是毫無主觀情感地無情施加[2]。擁有良好習慣和濃厚體育興趣的學生,能愉悅地完成指定的教學計劃,從而輕松實現第一階段的體育教學閉環系統的運轉。
第二階段的體育教學實施和閉環啟動,要根據第一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及綜合素質發展的進程來綜合分析,在強化原有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建立新階段的教學目標。新的教學階段初期,當閉環運動開始時,學生可能會因為新階段強度和難度的提升,出現膽怯心理,學生大腦中習慣和閉環思維的定型不夠鞏固,此時需要體育教師站出來,激發學生斗志、競爭意識,對學生進行情景誘導,疏導學生心理,幫助學生渡過難關,堅持下去,直至閉環思維和習慣的鞏固[3]。
從宏觀角度來分析,閉環思維和閉環運動系統的概念及運用與我國學校體育教學的具體實施有一定的兼容性。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師為教學主導者,在體育課堂中,教學主導者向教學主體者傳授閉環思維和閉環運動系統的概念及運用,學生既是課堂體育教學的主體,又即將成為學生通過自身閉環思維建立自己閉環運動系統的系統主體。學生在自身的閉環系統中運轉并得到漩渦式上升的發展,這種發展既是學習方面的,又是生活方面的,并具有社會性,而且這種收益呈滾雪球式上升。
學校體育教學內容要符合學生身心特點,體育教師需要尋找一種易于學生更好理解的方法,使學生盡快掌握,教學內容還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安排相應的思想品德教育,從而達到學生德、智、體、美的綜合全面發展,為學生走向社會打下良好基礎[4]。課外體育教學活動也要符合學生生長發育特點去合理布置,重視學生主體的教育,規劃學生體育學習行程,活動規劃要合理,活動強度不宜過大[5]。學生是體育教學的主人,是學校體育教學的對象,教學過程要高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重視學生并發揮學生在學校體育教學的主體地位,體育教學才能和閉環運動系統有機結合。在學校體育教育和閉環運動系統的融合下,學校體育教學中的各個作用媒介,如體育教材、體育教學場地、體育教學環境、體育教學器材、體育教具等結合體育教學“以生為本”的教育觀,也會成為學生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的“助力棒”,同時將各自獨特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完全發揮出來,并且也將成為學校體育教學閉環運動系統運轉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介質。
在學校課堂體育教學中,師生開展教學活動所處的體育課堂環境、師生之間進行教與學活動過程中所用的體育器材設施與教具、學校體育課堂的氛圍、課堂環境、教學場地及氣候都會影響到學生主觀的體育認知。從單一簡單的教學環境,包括一系列教學過程中客觀環境的轉變,學生內心對體育的主觀情感也會隨之豐富,獨具一格的教學環境也會提高學生對體育活動的主觀感受[6]。體育課堂中的其他媒介能強化學生的體育思維表象,為學生在體育課堂建立閉環思維,并為形成閉環運動打下良好的基礎。優化學生在體育課堂中閉環運動的運轉狀態使其更加優良,能加快學生閉環運動系統的運轉,達到下一個階段的速度。
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國體育教學的發展也會與時俱進,不斷改良,不斷進步。將閉環思維和閉環運動系統融入體育教學的前途也一定會一片光明,但是閉環系統與體育教學融合發展的過程中也必然會出現諸多問題,要結合現有學校教學力量逐一解決,并不斷創新改革閉環運動系統在體育教學中的具體運轉,使其可以更貼合體育教學過程的實施,系統的運轉更符合體育教學實施的特點。教師進行閉環思維的灌輸也要考慮每個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性格特點,從而不斷使閉環運動系統和體育教學更加兼容并相互作用于對方,二者之間相輔相成、相互影響,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在學校體育教育的大環境下,兩個不同個體同頻率發展,同時也相互融合發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直至二者完全變為一個連續統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