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利莉
(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實驗小學 安徽 渦陽 233600)
國學經典誦讀是千百年來了人類智慧的結晶,而小學生不論是思維方式還是情感品質,都是出于成長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教育中,利用國學經典與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有機整合,不僅可以實現學生文化傳承和理解能力的培養,還可以使得學生在經典的誦讀中得到語文學習水平的提升。而且在國學經典中不僅會涉及到為人處事這一道德品質,還會涉及到文化、民族精神等內容,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國學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落實,在引導學生體會經典詩詞含義的過程中使得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得到升華,在進行經典誦讀的過程中實現學生綜合素養能力的提升。
2.1 反復誦讀加深印象。小學時期學生正處于思想觀念以及價值觀確立的時間,這個時期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十分重要。同樣這個時期的學生對于深奧的知識并不能夠快速的掌握,只有通過反復的誦讀來達到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的目的。在學生反復誦讀的同時,對于國學經典中的內容熟悉并且有一個較深得印象為以后學習打下基礎。部編版教材中指定小學一年紀國學課外讀物是《三字經》和《千字文》這兩本讀物朗朗上口,便于一年級的學生誦讀。而內容也比較容易理解,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最合適不過。通過對《三字經》和《千字文》的反復誦讀,不僅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國學讀物內容的理解,還能夠讓學生在心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正確的思想。讓學生從小培養整體素質的全面發展。在學習國學的過程中也同樣響應了核心素養的發展要求。同樣也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化涵養,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對學生的文化熏陶產生深遠的影響。促使學生健康的審美心理和高尚的道德形成。
2.2 利用多媒體傳播經典,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目前,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為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對學生進行傳統經典誦讀能力的培養,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集音、形、影于一體以及生動、趣味、形象的特點,播放關于傳統經典方面的小動畫或者小視頻,或者是制作成小動畫或者小視頻的傳統經典書籍等。小學生由于年齡特點,身心正處于發育期,相對于普通動畫片,對這種傳統經典的書籍小學生會缺乏閱讀興趣,而將這些相對枯燥的經典書籍制作成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形式,能提高小學生對傳統經典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2.3 通過表演,加強學生的認知參與。小學生的年齡相對較小,因此其模仿能力較強,教師的行為舉止、一言一行會極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為了進一步提升國學誦讀教學的效果與價值,教師要摒棄傳統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方式,轉而采用多元化不同形式的教學策略,其中將國學經典轉變為情景劇的方式往往效果最佳。例如李白的詩詞《贈汪倫》,就非常適合被改寫為簡單的舞臺劇,供學生表演模仿。教師要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擬當時的情境與思想,提升學習的效果。又如,在《山居秋暝》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詩文進行賞析,感受詩文背后的情感。要通過導讀的方式,激發學生對情境的思考和想象,讓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表現為圖畫,以圖畫的方式帶動誦讀。盡管這樣的教學方式看似與誦讀并沒有直接的練習,但卻極大程度上刺激了學生的感官體驗,使得學生能夠更好投入到國學的學習中來,生動形象的表現方式也能夠更好促進學生進行自主、自覺地誦讀,以更好地體會國學經典背后的深刻價值。
2.4 改進國學經典誦讀的方式。隨著社會科技的飛速發展,教學方式也越來越現代化,互聯網和多媒體成了小學語文教師常用的教學手段。在實施國學經典誦讀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將學生的誦讀內容,轉化成生動、有趣的圖片或視頻,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誦讀內容的理解與掌握,還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和積極性。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加深學生對誦讀國學經典的接受程度,有效提升學生的國學經典誦讀水平和效率。例如,在組織學生誦讀《伯牙絕弦》一課的時候,小學生受自身知識水平和生活閱歷的限制,對于文言文形式的國學內容,很難僅僅通過自身的想象和教師的講解進行理解和掌握,此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將誦讀內容轉化成視頻影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結合形象生動的視頻畫面,將自己融入文章的情境中去,與作者產生心靈的交流與情感的共鳴,進一步加深對誦讀內容的理解與感悟,從而有效提高小學語文國學經典誦讀的質量與效率。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誦讀國學經典的引導,可以在促進學生對好詞佳句、精美句段和格言警句的積累時,促進學生對語言的有效應用,從而能夠在實現學生誦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加強時,達到學生綜合能力的加強。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更是需要在語文教學課堂中,加強學生對國學經典的誦讀。只有這樣才能在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情況下,促進學生文化素養的提高,從而達到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