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瓊
(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燕山二小 湖南 長沙 410000)
小學語文教學屬于打基礎的重要時期,而文本細讀又是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教學中引導學生在文本細讀中融入情境,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境,領悟文本內容所要傳達的信息。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習中,教師很少會與學生進行深入地溝通,導致學生無法參與其中,逐漸喪失學習語文的興趣。在實際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幫助學生解決學習興趣的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進來,在教學活動的組織中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盡管在素質教育的倡導下教師們積極地開展教學方式的創新,但應試教育思想已經深入人心,若想要根除當下教育中的弊端,必須要針對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展開進一步的改進,當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1 嚴重忽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素質教育的提倡和真正地實現是需要時間的,就當下而言,仍存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現象,主要體現在實際教學中針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情況,教師不能及時地給予回應,而是嚴格按照自己的教案進行,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打壓,這樣一來,缺乏師生之間的友好交流,只能讓學生逐漸討厭語文課堂。再者打壓學生的積極性,對于教師課堂上提出的一些問題學生也很少去進行積極的回應,長此以往,只能越來越疏遠開始的教學初衷。
1.2 知識的拓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會先就文章的主要內容進行講解和引導,然后按照自己預定的教學方案進行主要段落的細致講解,并針對此要求學生拓展性的分析討論,但實際的教學情況是教師要求的拓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造成學生在思考問題時產生一定的思維誤區,反而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和能力的高效提升。為此,需要教師在引導時循序漸進,減少盲目拓展。
文本細讀可以與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有機結合,形成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教師在使用文本細讀教學方法的過程中,可以選擇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科學合理地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善。小學語文教師首先按照班級的人數對學生進行分組,根據文章的主題和層次設定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合作交流,自主探討。
例如,在《桂林山水》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座位對學生進行分組,每4人一個小組。分組結束之后,教師提出與課文相關的文本細讀問題,如:漓江水有哪些特點?作者通過哪些詞匯描寫了漓江水?通過對文章的閱讀談一談你對漓江水“綠”的理解。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對每個小組的探討情況進行觀察,科學合理地引導學生進行文本細讀,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貫穿主旨,從而完成從整體到部分的銜接性閱讀。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文本細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問題的層次性,使問題更符合文章的主旨,從而加深學生對文章整體和部分的理解。
例如,在《坐井觀天》一文的教學中,教師應首先講解寓言的含義,對文章的內容進行逐層提問,如:青蛙想象中的世界是什么樣的,青蛙得知了外面的世界之后會想去看看嗎,通過閱讀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想,等等。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自主閱讀。學生能夠通過逐層提問的方式,進一步加深對寓言故事的理解,感受文章的細節表述,充分發揮文本細讀的作用。
優秀的文章雖然都有很豐富的情節和人物故事,但是仍有很多的可操作空間,也允許讀者加入自己的想象,將文本內容引向自己想象的結果。這就需要閱讀者通過細讀文本內容,將其中存在的空白進行創造性的填補或者補充完整作者未表達出的想法,這對閱讀能力也會有極大的提升。優秀的文章都會存在一定的留白,而這些內容需要細心的讀者去觀察和想象,只有這樣才能領悟作者想要表達的深刻想法。
例如,在學習《小英雄雨來》一文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細讀,尋找其中隱藏著的一些留白。首先對文章的大致框架要有一個基礎的理解,這部分教師可以做一個引導。如,該文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講述一個名叫雨來的小男孩利用自己的行動支持八路軍的抗戰。接下來鼓勵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精讀,并尋找出其中耐人思考的部分。比如,文章中“幾聲槍響,劃破了天空,隨后,周圍靜了下來,雨來也不見了。”針對這段內容引導學生思考雨來不見了具體是什么情況,他是被打死了還是活著跑出來了。學生經過仔細地尋找發現后來雨來活著,但是這樣的驚險過程文章沒有細致的描述,對于這部分內容可以引導學生開始思維的發散,過程中每個人都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將原本很簡短的話語補充得很是豐滿,最后教師針對學生的補充回答進行點評,以這樣的方式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發展思維和創造思維。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對于學生的視野開闊和知識擴充有著極大的幫助,對學生思維習慣的養成和協作能力的提升有重大的教育意義。當前的文本細讀教學存在一定的漏洞,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改善和提升,并提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來進行彌補和改正,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