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洪香
(吉林省輝南縣朝陽鎮實驗小學 吉林 通化 135100)
小學語文是小學知識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教學老師在進行語文知識的傳輸時,其要保證語文知識傳輸的效果和方式,否則難以保證學生們的語文知識學習效果。我們知道,傳統的小學語文知識教學以正向的知識傳輸為主,教學老師主導課程教學工作的開展,學生只能夠被動性的接受語文知識。這種教學方式就顯得過于死板,而且不利于提高學生語文知識學習能力的提升。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針對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總結,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小學語文教學注重學生學習的高效率和實效性,需要教學老師更好的經營課堂教學環境。教學老師以滿腔熱情的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實踐活動,讓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最大限度的調動,以自己飽滿的情緒、和藹的態度、親切的語言、富有激情的表演,讓學生更好地受到感染,以教學老師的情感和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使學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互動中去。
例如,學習“曹沖稱象”這一課時,教學老師可以在可以準備這些教具:清水一盆,玩具大象模型一個,石子一堆,小船玩具一個。先讓學生自讀課文,讓學生根據理解以游戲的方式來扮演聰明的曹沖,將課文的場景變成現實的演練。學生非常積極,他們紛紛報名要表演,通過具體實踐真切感知稱象的過程,將自己的想象和實踐相結合。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好地鍛煉,動手能力也得到很好地強化,尤其是將文本閱讀與實踐相結合,不僅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能營造更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無論表演者還是觀看者,都興趣盎然,都在觀察和思考,獲得真切的體驗,教學效果非常好。由此可以看出,教學老師采用更加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和組織形式,打造更加寬松、民主、和諧、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能夠極大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和效率。
正所謂“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學老師在開展小學語文知識教學時,其就可以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學習,如此不僅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和效率,而且還能夠鍛煉和培養學生自身的語文思維能力,進而也就能夠提高學生們的語文知識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時,教學老師就可以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猜猜我們學習這篇文章的主人公的年齡?”學生:‘小英雄,肯定年齡不大。’老師:“對,你們估計他多大歲數呢?”學生:“15/16歲。”老師:“大了,他和你們年齡一樣。”學生:“這么小的年齡。他能做什么?”老師:“對,這么小的年齡,他能夠作什么呢?”教學老師繼續向學生進行提問。接下來,教學老師即可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看看雨來究竟做了什么樣的事情。在學生閱讀課文結束之后,教學老師即可讓學生對于文章的主要內容進行總結。這樣還能夠鍛煉和培養學生自身的語文總結能力。接下來,教學老師繼續向學生提出新的問題,比如文章是按照什么樣的順序進行書寫的,小英雄雨來身上具有哪些特點,我們應該學習雨來的什么精神。教學老師陸續想學生提出新的知識探究問題,并不斷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在學生進行思考的過程中,教學老師可以進行引導,但是不能夠告訴學生答案,否則學生可能就會形成等待老師答案的不良習慣,學生自身的語文思維能力也就會因此而減弱。教學老師在想學生進行提問的同時,企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提問,這樣可以培養學生自身的問題意識,進而保證和提高學生們的語文知識思維培養效果。
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以老師的正向知識傳輸為主,學生只能夠被動接受語文知識。對此,教學老師可以變換教學方式,將學生的被動學習地位進行轉換,使其主動學習語文知識,如此便能夠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最終效果。
例如,在教學“呼風喚雨的世紀”一課時,教學老師可以直接告訴學生,讓學生提前做好課前預習,然后會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求學生上臺講課。這種通過和學生互換身份的教學方式,最是能夠保證和提高學生們的語文知識學習能力。在學生預習知識之前,教學老師可以提前為學生設定好具體的預習問題,比如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樣的思路進行撰寫的,文章表達了什么樣的主題內容,各段落分別表達了什么樣的主題等。在學生預習好之后,教學老師即可引導學生上臺講課。在學生課堂講解的過程中,教學老師不要打斷學生,而是要認真傾聽,因為這代表了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即使學生在知識講解的過程中存在問題,教學老師也要在課堂結束之后在進行闡明,這樣的教學工作開展更具針對性。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并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情,教學老師在開展語文知識教學的過程中,其可以從教學環境的構建、學習思維的引導以及教學方式的變換等角度出發,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學習,進而保證和提高學生們的語文知識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