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麗潔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萬福林小學 湖北 武漢 430000)
學生在各個階段的學習過程中會接觸不同的知識,知識之間的相互影響是非常常見的。為了發揮單元遷移對于增進學生知識學習能力、深化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師應該根據單元遷移的具體原則,結合具體的知識性內容,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在具體的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首先應明確遷移教學的方向,對學生進行方向性的引導,在發揮單元知識遷移作用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語言探索能力和主動發現問題的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單元遷移主要是發揮各個單元知識之間的促進性作用,通過之前知識的學習,對學生之后的學習產生積極的正面影響,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具體的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要明確遷移教學的方向,即具體單元的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利用自己已經學習過的基礎語文知識來完成相關的學習。由于五年級的語文教材中文章篇幅較長,閱讀與理解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點,對于同一類型文章的教學來說,發揮正向遷移的作用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其學習質量。教師不僅要在具體單元知識的講解過程中,以本單元內容為核心,增進學生理解和掌握,還要滲透方法與學習技巧的講解,提高學生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在以后相關內容的學習過程中,利用遷移的作用,提高學習效率。在講解系統性知識時,也要發揮系統知識與具體知識之間的聯系性作用,達到以整體帶局部,以局部促整體的教學作用。
語言能力是小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需要著重培養的一項能力,該能力的培養應該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面和各個過程中。在發揮語言遷移作用時,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以進行有目的性的教學設計,提升學生的語言探索能力,讓學生對不同類型的文本內容產生較高的探究興趣和探究熱情,進而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體現出對語言探索的熱情。詩歌、散文是不同的文體,其語言運用和表達技巧有較大差異,在具體的課文內容學習過程中,立足于語言本身,從整篇文章出發,探究其語言運用的技巧,能夠增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學《楊氏之子》這篇課文時,教師不僅要通過細節內容的分析,深化學生對課文細節內容的把握,還要向學生傳授這種類型文本的閱讀方式。在教學《晏子使楚》這篇課文時,組織學生以自主閱讀的形式來完成學習,提高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時讓學生通過對比,了解兩篇課文語言表達技巧方面的異同。由于主題都是有關歷史內容,存在一定的相同點,但是在語言表達與課文結構方面又有一定的差異,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探索能力。
舉一反三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與學習效率的關鍵方法,在發揮單元遷移在小學語文教學作用中的作用時,教師要注意采取這種方法來促進知識之間的橫向遷移,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小學階段學生學習意識比較薄弱,很容易受到遺忘規律的影響,出現記憶方面的問題,舉一反三能夠深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理解和掌握的過程,也是提高學生遷移應用能力的過程。在語文知識教學時,針對具體的文本,通過舉一反三的形式增進學生對于不同題材、不同類型文章的認識,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語文基礎知識。例如在教學《古詩詞三首》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了解三首古詩的主要內容、抒發的情感,對其表達技巧進行推敲,通過舉一反三的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教師要注意采取引導的方式,通過提問問題,讓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和目標。結合古詩詞鑒賞的主要內容,按照畫面描繪、情感分析的方式來對整首古詩進行鑒賞。
單元遷移教學方式的應用能夠增進學生的知識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是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重要體現。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主動發現問題,保證學生的學習具有較強的目的性,主動發現問題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方法以及所要學習的具體內容完成的。知識遷移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將自己在前一部分內容學習過程中掌握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應用到后一階段的學習過程中,而在后一階段內容的學習時,主動發現問題是其遷移能力的重要體現。教師應當鼓勵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質疑權威,不再把學習作為被動的接受,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來說有較大幫助,也是貫徹核心素養教學原則下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
單元遷移會在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這與這門課程各個單元知識之間的聯系有關。在具體的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具體的教學實施方式,明確遷移教學的方向,對學生的知識學習形成正確的引導,并在具體的教學設計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通過單元遷移,以舉一反三的方式來深化學生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