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凱麟 趙忠偉
(沈陽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遼寧沈陽 110034)
隨著我國籃球體系的完善,球員的水平在不斷提升,對裁判員的業務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2019—2020 賽季CBA 裁判員判罰的準確性屢次遭受質疑,提高裁判員的正判率至關重要。正判率是指裁判員在一場比賽中正確判罰的次數和判罰總次數的比值,正判率的高低是衡量裁判員水平高低的關鍵因素,培養和評價裁判員絕不能忽視正判率的重要性。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學生裁判員將成為職業賽場的中堅力量。
《籃球規則》是裁判員吹罰比賽的理論基礎,《籃球裁判法》是規范裁判員行為的準則,只有熟練掌握規則和裁判法,才能在臨場時做到張弛有度。所有規則的改動都是為了適應現代籃球的發展,大學生裁判員只有做到與時俱進,才能確保判罰時的正判率[1]。
大學生裁判員多為體育專業的學生,很多學生存在認知偏差,認為自己清楚各種犯規和違例情況,因而在研讀《籃球規則》和《籃球裁判法》時不夠認真,導致在實際臨場時常常猶豫不決。優秀的裁判員不僅要精通籃球規則和裁判法,還要具備一定的籃球素質。掌握一定的技戰術不僅可以幫助裁判員鑒別運動員技術動作的合理性,還可以在戰術執行過程中對容易發生犯規的地方做到預判。
各行各業都有行為準則和規范,籃球裁判員作為競技場的“執法者”,其高尚的職業道德體現在嚴格履行裁判員職責,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嚴肅、認真、不徇私情。做人要有人品,執裁也是人品的體現[2]。
學習裁判初期,只能通過執裁學校的比賽和小型社會比賽來提高臨場能力。學校比賽包括教師比賽和學生比賽,在吹罰教師比賽的過程中,會受到教師的壓力,容易出現對自己專業教師偏袒的情況。對于學生之間的比賽,某些學生彼此相互熟悉,在比賽中容易出現“人情哨”;對于校外比賽,會有來自球隊相關人員和比賽贊助商的利益誘惑,使學生迷失自我。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接受無意的誤判,但要堅決杜絕有意誤判的發生。學生要合理利用判罰的權利,杜絕濫用職權、牟取私利的情況發生。
情緒具有兩面性,在裁判員臨場過程中,可以提高裁判員判斷能力的情緒稱為“增力情緒”,這類情緒具有積極作用,能夠使裁判員反應敏捷、判罰準確、移動迅速、視野開闊等;反之,降低裁判員判斷能力的情緒稱為“減力情緒”,這類消極情緒會導致裁判員移動緩慢、視野狹窄、動作不規范、響哨遲鈍,甚至出現錯判、漏判的情況[3]。因此,有效地調整情緒,增加增力情緒,減少減力情緒,在臨場判罰中至關重要。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裁判員水平的高低是通過臨場能力表現出來的,人的認識是由感性認識能動地發展到理論認識,又通過理性認識指導實踐。在學習裁判的過程中,不能只限制于理論知識,需要通過臨場實踐來指導理論。學生裁判員初期學習裁判時,臨場機會較少,因而缺乏臨場經驗。臨場經驗匱乏是導致心理恐懼的主要原因。籃球比賽具有高強度、快節奏等特點,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并且大學生裁判員對犯規的預見性不足,很容易出現漏判或缺少理論依據的判罰。
裁判工作是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結合,良好的身體素質是裁判員可以移動到位、尋找開闊視角及對犯規、違例情況做出迅速反應的關鍵。比賽的攻防轉換越快、戰術越多變、身體對抗越激烈,對裁判員的身體素質要求也就越高。有關數據顯示,裁判員在一場正規比賽的跑動距離平均為4000m,但學校比賽大多采用“毛時”,并且球員水平有限,對裁判員的體能要求并不高。正規比賽的時間為“凈時”,并且比賽的激烈程度增加,裁判員容易出現體力不支的情況,臨場時的正判率也會隨之降低[4]。
對于一名優秀的籃球裁判員來說,在執裁過程中保證沉著、冷靜的心理狀態十分重要。負面心理問題在大學生籃球裁判員中尤為突出。心理壓力產生的原因很多,如有的裁判員天生就屬于易緊張型,執裁重要的比賽時會不自覺地產生緊張;因對籃球規則理解不通透及基本功不扎實,出現錯判、漏判、反判時無法及時調整心態;對球員、教練員、觀眾的質疑會產生心理緊張。過度的心理緊張會嚴重影響判罰的正判率。
態度決定高度。有的學生在執裁態度上不夠端正,對于雙方實力差距懸殊的比賽,會出現跑位不及時、對小犯規忽視等問題;有的學生在執裁思想上不夠重視,把自己當做觀眾去欣賞比賽,忘記自己的裁判身份,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出現漏判;還有學生在學習態度上存在問題,有些學生執裁的目的是賺取生活費,他們很容易在利益面前犯錯。
當執裁的過程中,裁判員在距離犯規地點3~5m處最具有說服力,因此合適位置的選擇對裁判員的判罰會有極大的幫助,能夠增加裁判員的自信心。在三人制裁判中,裁判法規定裁判員站位之間的連線應類似于一個等邊三角形,因此在移動過程中,要盡力維持三角形狀。研究發現,很多漏判、錯判都是由于裁判員移動不到位導致的。在比賽過程中,3名裁判員要始終保證10名運動員在自己的視野范圍內,通過移動尋找開角,很多大學生裁判員在比賽的決勝時期,過度關注強側,而忽視了無球隊員的弱側,無球隊員的犯規動作容易被忽視。
籃球裁判技能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與實踐性,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多媒體技術也在快速興起,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觀看視頻等方式進行教學[1],先通過視頻學習建立動作表象,再通過實踐學習增強肌肉記憶和條件反射,進而提高學生的執裁能力。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規則中的相關概念、明確哪些是值得肯定的技術動作及哪些是被允許的合理接觸,以及當出現非法接觸時,哪一方應負責任,學校可以開設籃球裁判選修課程,聘請國家一級以上的裁判員和高水平教練員進行指導,合理安排教學計劃,提高學生的執裁能力和技戰術水平。學校還可以組織與校外裁判員的交流活動,使裁判員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作為一名裁判員,保證比賽的公平、公正,提升職業道德水平是首要任務。在進行裁判訓練時,要教授學生做人的道理,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吹罰校內比賽時,應回避自己專業教師和認識同學的比賽,堅決杜絕“人情哨”。對于校外比賽,杜絕裁判員與贊助商和球隊相關人員的私下接觸,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于誘惑要給予回絕,同時應對濫用職權的人員進行舉報,凈化賽場環境。
考核是評定裁判員對規則的掌握程度和臨場能力的最直觀的手段之一。定期考核也是監督大學生裁判員學習的一種手段,不僅要對臨場能力進行考核,還要對基本功、體能、臨場表現、執裁態度進行考核,以考核的成績安排比賽場次,形成良性競爭關系,以提高學生裁判員的能力。
臨場經驗是通過實踐積累的,在課余時間督促學生理解規則、訓練手勢及觀看教學視頻,當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基本功后,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來加強學生的基本功和臨場能力[5]。
2.4.1 裁判隊伍內部比賽
為了給初學者提供鍛煉的機會,可以通過課余時間進行訓練,請教師組織一些非正式的比賽并進行指導,重點解決手勢、哨音、換位和宣判流程等存在的基本問題,并在訓練后讓每個學生提出自己的不足及解決問題的辦法。
2.4.2 執裁正式比賽
當學生有了扎實的基本功后,對于雙方實力較大的比賽,可以采用“一帶二”的形式,由一名有經驗的學生帶兩名初學者,三人之間應相互配合,使初學者快速進步。對于執裁能力達到一定水平的學生,學校可以推薦其參加更高水平的比賽,使其快速成長。
體能不足是裁判員頻繁失誤的因素之一。在大學生裁判員訓練過程中,更側重臨場能力的訓練,忽視了體能的訓練,在對抗激烈的比賽中,經常由于體能不足導致移動不到位和注意力渙散的問題。研究表明,萊格爾跑很好地模擬了執裁過程中裁判員的跑動距離和節奏,因此,在訓練中可組織將裁判員分組進行萊格爾跑訓練[6]。
自信心對裁判員來說極其重要,裁判員缺乏自信心,在宣判時就會猶豫不決,容易出現錯判、漏判、反判的情況。在比賽前可以通過各種方法緩解緊張情緒,如呼吸調節法、表象調節法等,又或通過積極的自我暗示和內心想象來調節情緒,還可以進行情景式教學,在平時的臨場訓練中,對比賽過程中的突發狀況進行模擬,如教練的指責、球員的不理智及觀眾的過激反應等,這樣才能在臨場過程中做到臨危不亂。強大的精神力量是裁判員保持良好情緒狀態和心理穩定的重要保障,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裁判員的正判率。
籃球裁判員是籃球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隨著籃球比賽的日益推廣,籃球裁判員供不應求,大部分地區普遍出現“粥多僧少”的情況。籃球裁判的來源主要為學校的輸送,因此,加強大學生裁判員的培養至關重要。該文主要針對籃球裁判正判率的提升展開探討,分析了大學生籃球裁判員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為今后籃球裁判員的培養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