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美
(莆田學院附屬實驗小學,福建莆田 351100)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和邏輯性較強的學科。部分小學生由于自律性較差,加上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計算能力較弱,從而逐步成為數學學困生。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小學生的特性,培養學生嚴謹的態度,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切實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通過對當前班級中的學生調查研究可以發現,學困生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本身的認知能力發展不平衡。部分學生由于基本學習技能發展缺失,學習效果不夠理想。尤其在數學計算過程中,部分學生的注意力、想象力和記憶力不夠出色,在計算過程中總是出現較為緩慢或錯漏的情況。小學是學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這時期,學生會實現自身語言表達思維能力的發展。但由于個體之間存在差異,部分學生難以理解各種抽象的數學知識,從而成為學困生[1]。另外,學習基本技能的缺失也是學困生產生的重要原因。部分學生在數學計算學習過程中,經常出現精神不集中、坐立不安、交頭接耳等情況。這就導致部分學生在數學計算過程中經常出現錯誤。
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學困生的產生,除了學生自身認知能力和基本學習技能缺失這些原因外,還有部分學生因為各種非智力因素的影響而成為學困生。通過對班級學困生的調查研究發現,很多學生的語言能力較為突出,但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卻不盡如人意,尤其是女生和男生的對比更為明顯。此外,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也是影響學生數學計算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一些學生由于缺乏學習興趣,數學計算能力較弱,久而久之,他們就失去了學習動機。另外,部分學生存在焦慮情緒,尤其在做數學題過程中表現得更為明顯。很多學生在做題之前會猶豫再三、不敢下筆,做題的效率較低,長此以往會產生更為嚴重的焦慮癥,影響學習效果。
教育工作不是學校單方面的工作,而家庭也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數學學困生情況的了解,我們發現,家庭因素也是影響其發展的重要因素。部分家長對學生極為嚴苛,孩子一犯錯誤就打罵,這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巨大的恐懼、焦慮和抵觸心理,從而導致部分學生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在家長這樣直接、強勁的干預下,學生普遍沒有學習的信心,也沒有培養獨立思考的意識,在遇到困難之后,就想放棄或者逃避,這對學生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此外,還有部分學生會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如父母的經濟條件、自身的學習成績、外貌條件等原因都是引發學生產生自卑心理的重要因素。當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之后,學生就不敢在他人面前來展示自己,從而導致學習成績提高不明顯,甚至逐步喪失學習的信心。
結合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學困生的產生原因,教師要想實現學困生的有效轉化,就要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信心是成功的重要條件。教師要幫助學困生建立學習的自信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多關心、愛護學困生,給予學困生正確的指導,并號召同學之間互幫互助,使學困生感受到班級的溫暖。此外,教師還要培養學生堅定的學習意志,使學生正視自己的問題,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自覺調整自身的狀態,努力糾正學習過程中的不良行為習慣。教師要讓學生正視學習中的困難,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本身并非一件輕松的事情,在遇到困難時要沉著冷靜,尋找解決的方法,在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時,也不要自卑和放棄,要學會主動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尋求強者的幫助,不恥下問,為提升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學生最希望得到教師的贊揚和肯定。這可以有效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幫助學生獲得成就感。因此,要想有效推進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的學困生轉化工作,教師就要針對這一特性,發掘每位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學生,改變學生對數學計算學習的態度,調動學生主動計算的積極性。尤其很多學困生在學習中飽受打擊和感到壓抑,也經常受到教師的忽略和斥責,因此存在逃避和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比如,在“認識人民幣”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進行生活化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人民幣是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事物,教師可以創設課堂情境,讓學生來模擬購物,由學困生來扮演收銀員,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計算學習中,逐步體會到數學計算的樂趣。
在實際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創新課程教學方法,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對學困生進行重點培養,以此培養學困生的數學計算思維。教師還可以結合小學生的特點,開展游戲性教學、多媒體教學、合作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有效突破課程教學中的重難點內容,實現數學計算的趣味化教學。
例如,在“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創新課程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動手擺、仔細數等方式,從加法算式中,了解乘法的含義。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如果你們現在舉雙手來回答問題,那么班級中會出現多少只手?”教師利用這樣有趣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和實踐,通過學生的實踐操作,厘清學生的思維,了解乘法的概念,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讓學生能夠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獲得新的知識,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要結合當前學困生的實際情況,綜合分析學困生個體的問題,并制訂良好的教學策略,以促進學生的共同發展。同時,教師應從發展的角度出發,給予每位學生表揚、肯定和引導,平等對待每位學生,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使其腳踏實地、穩扎穩打地前行。比如,部分學困生在數學計算過程中,存在學習習慣方面的問題。對于這類學生,教師就要多表揚學生,讓其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進而提升學習主動性;對于學業基礎較差的學困生,教師要多讓學困生進行示范、交流,給予學困生針對性的指導,逐步培養學困生的計算思維,使其精準分析出計算題中數與數的關系;而對于存在心理品質問題的學困生,教師要綜合學困生的實際家庭情況和學習情況,對學困生進行正面引導,聯合家庭進行綜合教學,使其了解數學計算的道理和規律,從而切實提升學困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實現學困生的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的學困生轉化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師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要秉持著持久化的思想理念,提升對學困生的重視度及關注度。教師要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差異,結合學困生的實際情況,重視每位學生,給予每位學困生足夠的關注和鼓勵,幫助學困生重獲數學學習的自信心,進而提升學困生的數學計算效率和質量,真正實現班級學困生的有效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