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良武 梁 標
(廣東海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廣東 湛江 524088)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深入發展,人類社會分工體系日趨細密和多樣,相應的人才需求也呈現專業化和多樣性。為適應這種分工體系和人才需求的變化,各高校必須根據國家發展戰略、市場需求,以及自身辦學優勢、特色培養人才,打破千篇一律、“千校一面”的辦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海洋強國戰略,“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1]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指出:“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2]作為海洋類高校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必須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培養既具有深厚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又適應我國海洋發展戰略、具有海洋意識的新型人才。為此,必須實現培養目標創新、課程體系創新、學科研究創新、培養方式創新,五方面改革創新相互聯系、缺一不可。統籌推進五方面改革創新,才能為人才培養指明方向,提供課程學習保證、學科研究支撐,以及相應的實現途徑。
培養目標是一個學科、專業發展的指針,也是學生開展學術研究的根本遵循和指南。培養目標決定了一個學科、專業發展的方向和高度,以及學生的基本專業素質、科學研究的潛力;因此,培養目標對于學科、專業的發展,以及學生的成長成才至關重要。新時代涉海高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既要以學科性質為依據,也要適應新時代我國海洋強國發展戰略要求,以及對接學校自身發展定位和發展特色。
2005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頒發《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及所屬二級學科簡介》規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屬的一個二級學科。該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為:在政治思想上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信念,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在學術研究上要把學生培養為“比較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進程與理論成果……了解本學科的最新動態”。因此,“馬克思主義中國研究”專業在培養目標上必須要求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具備較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使學生畢業后能夠勝任與本學科相關的教學、科研、宣傳和黨政工作,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海洋對于人類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國近現代發展史表明,海洋關乎國家興衰安危。當今社會隨著科技進步的快速推進,人類對海洋認識的不斷深化,海洋對國家發展的戰略意義越來越明顯,海洋開發成為國際社會普遍發展的重點。海洋強國戰略的實施和深入推進離不開海洋人才,必須培養大量符合時代要求人才,才能在激烈的世界海洋開發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涉海高校作為海洋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必須立足海洋,面向海洋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鮮明品質是與時俱進,涉海高校在研究生教育中,培養學生的海洋意識既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的要求,也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適應世界發展形勢的必然結果。
課程體系與培養目標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關系。課程體系是培養目標的重要載體和手段,學生培養目標依賴相應的課程設計,課程體系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培養目標為課程體系設計提供了明確方向和相應選擇,課程體系要圍繞人才培養目標而設計,反映人才培養要求,為人才培養服務。因此,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課程體系的具體內容,課程設置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目標需要與之相匹配的課程體系。
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專業的特點是具有極強的理論性,研究生如果在學習階段沒有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畢業后將很難勝任本專業研究和教學工作,因此在課程設置上必須立足于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掌握。由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淵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形成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因此,為了夯實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練好基本功,在課程設計方面要分兩個層次開設:一是開設必修專業基礎課程。主要涉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理論方面的課程,包括馬克思、恩格斯主要經典著作選讀、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國外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等等。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理論和觀點,了解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時代背景、來龍去脈、發展歷程和發展趨勢。二是開設必修的專業主干課程,包括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基本著作與重要文獻選讀、中共黨史、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專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課程。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及其經驗等方面的知識。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的特點是研究范圍非常龐雜、廣泛,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都是其研究范圍,涉及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廣泛領域,導致很多高校在課程設置方面出現針對性不強的通病。各校均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為主線開設專業課程體系,未考慮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和變化,以及學校特色、發展重點。為了改變這種千篇一律的課程設置模式,在課程設置上要堅持以實際問題為導向,立足國家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國家的重要發展戰略,根據學校特色進行課程設置。涉海高校的特色和發展重心在于海洋學科,以培養海洋類專業人才為主。因此,作為涉海類高校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在人才培養目標方面有意識培養研究生的海洋意識,既符合國家海洋發展戰略需求,也是弘揚學校特色的必然結果。在課程設置方面,增加關于海洋方面的人文社會科學課程,如海洋類政治學、經濟學、文化學、社會學,海洋史等課程,既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與時俱進性,也能滿足社會對海洋人才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推動國家海洋戰略的貫徹落實。
學術研究與教學存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辯證關系。學術研究是開展有效教學的基礎,可以為教學提供理論支撐,教學上遇到的理論問題只有深入研究才能解決;同時,通過教學實踐可以發現理論的缺陷與不足,促進理論發展和創新。理論創新的正確與否要靠實踐來檢驗,教學實踐就是重要渠道。
每個學科之所以能夠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就是因為這個學科有自己相對獨立的研究范式、研究領域和研究對象,有自己特有的范疇、概念和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自2005年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以來,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歷程、重要成果、主要經驗、發展規律、重要意義等方面,取得了許多重大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研究領域和研究對象,對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日益突顯,已成為指引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或缺的學科。因此,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發展,必須在研究上繼續堅持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不動搖。
海洋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地位日益凸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海洋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做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重大部署。實施這一重大部署,對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對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3]作為海洋大學承擔著國家海洋發展戰略的歷史重任,學校的科學研究、學科建設也應強調海洋特色。同時,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特點是實踐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應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研究解決當代海洋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提出解決海洋問題的基本觀點、解決途徑和對策等。
由于馬克思主義誕生時代的久遠性,以及西方話語體系與漢語之間的巨大差異性,馬克思主義理論確實不容易理解。即使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也由于其產生的時代背景、社會變遷等原因,存在理解上的困難。因此,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離不開導師的指導和學生的刻苦研讀。馬克思主義來源于實踐,極具實踐性,在人才培養方式上必須堅持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統一的途徑。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的基本理論包括兩個層面,一是系統學習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理論;二是系統學習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源’,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流’,無‘源’則無‘流’”[4]。馬克思主義誕生于十九世紀中葉,創始人是馬克思、恩格斯,他們基于當時歐洲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吸收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空想社會主義的基礎上,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結合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創立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由于時代背景、語言特點、社會變遷等各種原因,無論是學習源頭的馬克思主義,還是學習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都存在一定的難度。學生只有立足原著、深刻體會,才能掌握理論精髓,把握和理解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精髓、核心要義。
馬克思非常重視實踐的作用,他指出:“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5]60并且批評道,“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5]61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只有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推動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彰顯其時代價值。實踐的方式多種多樣,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的學生而言,開展教學實踐是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隨著新中國七十余年的快速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后中國教育事業的飛速進步,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普及化階段,高校急速擴招,大學生數量劇增,大學生的比例越來越大。隨著高學歷人才逐漸增加,碩士研究生進入中學教學已成必然,北上廣一線城市博士畢業生入職中學也成為常見現象。因此,在制定人才培養計劃時應適當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類內容,增強碩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學實踐,培養研究生的實際教學能力,以適應從事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要求。
隨著海洋在國家發展戰略中地位的凸顯,以及我國海洋強國戰略的實施,作為涉海類高校要勇于承擔起實現海洋強國戰略的歷史重任。作為涉海類高校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要與時俱進,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培養為本的同時,要通過課程體系、學科體系、培養模式創新,加強研究生海洋意識的培養,把學生培養為具有強烈海洋意識的馬克思主義專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