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義
(重慶文理學院 重慶 402160)
教學技能是師范生順利就業、上崗的必備能力。2017年《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頒布,中小學數學課程進行了新一輪改革,提出了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理念,包括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數據分析。[1]中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都在發生相應的變化,這對中小學數學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應該從“培養人”的角度進行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反思。
本文參考了劉喆、高凌飚、黃淦[2]與閆德明、朱亞麗[3]及閆德明、李冬輝[4]的文章,編制了調查問卷,共15個題目。對數學師范專業大三(已試講,但未實習)45名學生,大四(已實習,找工作)35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發放問卷80份,回收問卷80份,有效問卷80份。
1.學生自身情況
(1)對職業的認同感
兩個年級的學生對于“教師職業的認同感(高、一般、低)”問題,“高”的占比較高:大三認同感“高”占比82.44%,說明大三學生對教育事業是熱愛的、憧憬的;大四認同感“高”占比80%,說明大四學生經過實習、找工作,對教育事業的激情沒有減退;相應地,學生師范技能訓練的內動力是比較積極的、比較足的。
(2)對自身專業知識的掌握認識
對于“師范生素養(數學學科知識、數學教學知識、數學思維能力、數學應用能力)”問題,大三學生最缺乏的是“數學應用能力”,占比最高,為35.56%;大四學生最缺乏“數學教學知識”,占比45.71%。因此大三學生更關注自身素質,而大四學生更關注教育教學。
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授課教師更注重基礎知識、技能的傳授,對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重視程度不足,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較少,大學的教學知識理論用到實際工作中時,發現有一些差距。
兩個年級的學生的“數學學科知識”占比都是最低,說明在校期間學生對數學學科知識(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等)的學習抓得比較緊。在教學實習中,學生同樣認為在校數學學科的教學可以滿足將來工作的需要。
2.校內技能訓練
(1)學科專業知識在教學中的應用
在回答“所學學科基礎課程(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等)與以后工作內容聯系”問題時,大三學生認為“緊密”的占48.89%,比重最多;大四學生認為“有涉及但很少”的占45.71%,“緊密”次之。從結果來看,學科基礎課程教師在平時授課過程中,越來越注重大學數學知識與中學數學知識的銜接及大學數學思維方法在中學數學中的運用等多方面知識的講授、分析。同時,授課教師也會通過讓學生自主學習、查資料、寫論文、作業等方式對學生進行這方面能力的培養。
大三學生在“認為自己實施教學時與大學所學內容有過聯系”的題目中,答“有,但很少”的占60%,“經常用到”比重次之,“基本不用”最少;大四學生,“有,但很少”的占62.86%,比重最大,“基本不用”的次之,“經常用到”的比重最少。說明學生對用高觀點指導中學數學教學的意識很強,有意識地將大學所學知識與中學數學進行連接,但用高觀點指導中學數學教學的方法,學生掌握得不是很牢。
(2)教學技能訓練情況
對于“試講階段(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藝術、說課、其他)”問題,回答“教學設計編寫收獲大”的占比最多,大三占57.78%,大四占57.14%。試講階段首先需要指導學生進行教學設計,其中包括教學設計寫作的規范、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的體現等,這也占去了試講的大部分時間,導致說課、講課、反思、評課等環節很倉促,學生收獲不是很大。后期的反思的方法、評課的環節的指導,只能是點到為止。
對于“在教學實踐課程中最缺乏的訓練(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教學藝術、說課、其他)”問題,大三、大四的學生選擇比重較高的都為“說課”和“教學藝術”,總占比為61.25%。授課教師和試講指導教師比較注重培養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把握、教學過程的實施等方面,但對學生的教學藝術(教學語言的組織、板書的設計、教態、教學手段的運用等)的培養較欠缺。從學生的試講中的講課環節,也可以看出學生需要進一步加強教學藝術。
對于“五個環節(教學設計編寫、講課、說課、評課、反思)中最薄弱的環節”問題,大三、大四學生普遍認為“講課”最薄弱,總占比40%,而“反思”和“教學設計編寫”占比都很低。說明學生在實踐訓練、試講、實習中,對講課關注最高,也覺得困難最大。經過實踐課程與試講的訓練,教學設計的編寫問題不大,但教學設計對教學的指導的掌握不是很好。結合前面試講階段(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藝術、說課、其他),收獲最大和教學實踐課程中最缺乏的訓練(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教學藝術、說課、沒有、其他)的調查數據來看,學生的教學藝術對講課效果具有一定的影響。
對于“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新動向的了解(非常了解、有一定了解、沒有了解、不知道)”問題,“有一定了解”的占比較高,大三學生占比84.44%,大四學生占比91.43%,但大三學生“非常了解”較大四學生的比重要大,大三占比6.67%,大四占比2.86%,說明在校期間,學校對于師范生的培養越來越重視學生對教育改革的了解。
對于“平時了解中小學當下教育教學改革,主要通過(大學任課教師、講座、查資料、其他)”的問題,大三學生選擇通過“大學任課教師”和“查資料”來了解的占比最高,分別為40%和33.33%,選擇“講座”和“其他”的占比較低一些;對于大四學生,選擇“其他”和“查資料”的占比最高,分別為31.43%和37.14%,說明大學任課教師對中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同時,課程中,授課教師也加大了這方面內容的講解與分析。接下來的實習、找工作過程中會進一步了解中學教學改革,了解得更多,體會也更深。
對于“教學技能的鍛煉主要來自(教學實踐課程、校外見習研習、培訓機構、家教、試講、實習、講課比賽、其他)”問題,大三、大四學生選擇得“教學實踐課程”和“試講”,總占比為51.25%,“校外見習研習”比重并不高,說明技能訓練的主戰場還是在學校內。
3.校外技能訓練情況
(1)技能訓練階段
從“學生實習的階段”來看,大三、大四都是即將實習的階段“初中”比例最高,為66.67%、60%,說明學校的培養方向為初中數學教師,學生的就業意向也是從事初中數學教學工作。結合前面師范生素養(數學學科知識、數學教學知識、數學思維能力、數學應用能力)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從數學知識層面上講,學生能勝任初中數學教學工作。
(2)校外技能訓練效果
對于“校外見習、研習中,主要承擔的工作(聽課、批改作業、上課、班級管理)”問題,大三、大四學生選擇“聽課”的比重都是最大,分別為77.78%、54.29%。說明校外實踐基地給學生安排的主要工作是聽課,對指導教師課堂教學進行觀摩,但也有少部分參與上課。結合前面教學實踐課程中最缺乏的訓練(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教學藝術、說課、沒有、其他)調查數據看,學生的教學技能理論學習、課堂教學觀摩比較多,實踐機會不是很多;因此學生覺得上課的能力較薄弱。
對于“在校外見習、研習中,收獲(觀摩青年教師講課比賽、聽名師授課、隨堂聽課、參加集體備課等教研活動)”問題,選擇“隨堂聽課”的占比最大,總占比41.25%。對于“校外指導教師的教學水平(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問題,選擇“滿意”的比重最高,總占比72.5%,“不滿意”為0。從學生的認可程度來看,校外實踐基地對指導教師的指派都是一些在教學上有一定造詣、經驗的教師,對學生的技能訓練是具有一定指導作用的,從中也有比較大的收獲。
對于“觀摩中小學課堂教學后,和同學、老師進行討論”的問題,大三、大四學生選擇“討論”的總重占80%,較“不討論”高出很多。說明學生在觀摩之后會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中小學觀摩課,一般課后都有教師自己說課、同行評課的環節,學生可通過這一環節更加深入地理解課堂教學。
1.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
目前,學生掌握的數學學科知識能勝任中學教育工作,但數學應用能力相對薄弱。在新一輪課改背景下,數學課程中提出了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要求。核心素養不僅是指簡單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復雜的現實問題中所表現的綜合能力。[5]師范生更應加強這方面的能力。在學科教學中,應注重學生提出數學問題與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培養。授課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型選擇合適的講授方法,比如可以采用分組合作探究教學方法,讓學生完成一些相關的項目;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廣泛查閱資料,深入思考,解決問題;也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數學建模活動,促進學生這方面能力的提升。
2.基礎學科的培養
學生很關注自己的數學教育知識;因此,應加強教育學、心理學、課程教學等基礎學科的教學,這也起到了加強學生教育教學理論基礎的作用。教師教學中比較注重學科基礎課程與中學課程的銜接,但學生在用大學知識去解決中學問題時,方法不夠明確。教師需加強用高觀點看待中學知識方面的方法講解,而不是用大學的知識方法解中學題目。
3.教學設計的培養
教學實踐課程中,教師應加強教學設計的編寫訓練,以緩解試講中的壓力。在講授教學設計的編寫時,需加強學生的教學設計的格式、環節、教學設計的前期訓練,分析包括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通過這些訓練,學生的教學設計的編寫會更加充實、飽滿。
4.教學技能訓練
學生的技能訓練主戰場在學校,學校的任課教師、試講指導教師應抓牢學生的技能訓練基礎;應在平時抓實學生的教學藝術訓練,如普通話、粉筆字、毛筆字、鋼筆字、板書設計等,應從進校就開始訓練,打好基礎。大學數學教師應多深入中小學課堂,及時了解教育動向,多關注中小學數學教育改革,與中小學教師開展一些教研活動,將教育教學方面最新成果傳授給學生,將自己的課程、訓練與中學教改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受到所學知識能夠緊跟中學數學教學步伐。
校外實踐基地應明確學生技能培訓工作思路。校外指導教師一般是由比較有熱情、經驗、優秀的教師擔任,學生隨堂聽課的時間多,收獲也很多。在校外見習、研習、實習中,師范生除了聽課,應與指導教師一起探討選擇一些課題,比如習題課等進行課堂實踐,這樣師范生可以親身體會上課感受,對中小學的課堂認識更加清晰,收獲會更大。要使校外教學基地技能訓練的作用落到實處,應與實踐基地建立一定的規章制度,加強學生在校外見習中的管理,同時,學生在校外技能訓練的成果、總結、反思等方面要進行展示,并評定等級,以加強學生的自我約束,并激發校外技能訓練的積極性。
從教學技能環節考查來看,學生的講課能力比較欠缺。大三的學生對中小學生學習情況不甚了解,在試講階段,也可以看出這一不足;因此,除了讓學生閱讀一些發展心理學書籍外,大一、大二階段應增多校外見習、研習的機會,使師范生更了解中小學課堂的具體情況,而不是憑空想象。
新一輪中學數學教學改革對數學師范生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學生自身需要具備數學核心素養及較高的專業知識的功底;需要更強的課堂教學能力,以提高教學效率。作為培養師范生的高校,在課程設置、課程內容的取舍、關注中小學教學改革等方面成效顯著,但教學技能訓練方面欠缺,應抓得更實,要求更高。校外訓練基地的教學實力目前來看是能滿足需要的,但應增加學生鍛煉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