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昱同
(延邊大學,延吉 133002)
黨的精神早已深深扎根于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建設中,這樣偉大的精神力量不僅是中國共產黨能夠深得民心、建設發展的制勝法寶,也是中國人民永遠的精神引領。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的指導方針。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將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加強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高校作為培養時代新人的重要堡壘,高校思政課至關重要。黨的歷史作為中國近現代革命發展歷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思政課教育學習、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本文就如何將黨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提出具體路徑。
時代在不斷發展變化,人們在不停地書寫歷史,雖然歲月變遷,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卻從未變更。黨的光榮歷史不僅僅是一段黨的發展史,同樣也是近現代中華民族的奮斗史,其中蘊含的精神內涵,是民族勇往直前的信仰力量。學習黨史、感悟黨史、創造黨史,高校黨史教育從根本上來講不只是歷史課,而是通過黨史知識的傳播,讓高校大學生的思想覺悟不斷提升,從先烈革命史中學習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從改革開放中學習敢于創新的拼搏精神,從物質條件極其豐富的當下學習飲水思源的感恩精神。大學生雖然在年齡上已經步入成年人行列,但在學校這座象牙塔的保護下,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未成型,很容易被浮華蒙蔽雙眼。黨史教育正是傳播黨從無到有、從浴血奮戰到民族解放、從吃不飽飯到真正站在世界舞臺中央的過程,這樣的苦能夠給予大學生深刻的思考——是在安逸中放縱自我,還是能夠做到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共產黨人是“靠總結經驗吃飯的”。中國共產黨一步一步創造歷史,帶領中國人民歷經艱辛實現了人民獨立、民族解放,其寶貴經驗不是從書本中學習到的,而是經過長期不斷摸索積累下來的。黨在歷史中總結經驗,在得失中提高自己迎接挑戰的能力,而高校思政課教育同樣要重視對歷史經驗的傳授,不能只注重書本化品行的傳遞。黨的歷史是一堂十分生動的實踐教育課,不僅黨的故事能夠作為高校思政課堂上具體的例證吸引學生,一個個鮮活的英雄人物形象也能帶給學生精神激勵,是讓他們能攻堅克難的精神力量。黨史是高校思政課的源泉,高校思政課讓黨史教育扎根在每名學生的生命之中。
時代新人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體力量,能夠符合新時代要求,有著高尚的理想、濃厚的愛國情懷和較高的綜合素養,能夠在未來應對中國面臨的各種挑戰。大學生是中國未來的中堅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大學生學術研究水平和思想境界代表著中國未來的發展上限,高校思政課加強黨史教育學習,能夠為培養時代新人提供營養。黨的歷史是必修課,大學生應時刻銘記自己肩膀上的擔當,通過學習黨史教育,樹立正確的歷史觀,面對虛無主義提出的惡意中傷能夠明辨是非,為自己的國家發聲。
高校的思政課教材,多數都是記錄理論的文字,在開展黨史教育中,也不乏將教材作為教學參考的情況。這種情況會讓學生從一開始就產生抵觸心理,書中記載的黨史故事固然生動,但沒有插圖或其他形式的表述,難以讓從高中階段上來的學生更好地吸收歷史故事。而且,書本化的教育形式讓許多本應該牢記的對黨的重要歷史事件的解讀,演變成了走形式、走過場地讀給學生,并不能讓學生充分理解這段時期黨的危機,從而沒有在黨史教育中學習到深刻的精神,使教育成為書本形式,對黨的了解并未升華。
高校思政課是大學生剛步入校園的必修課。本來大學初期其他專業課的課程就比較多,而非專業課的“思想品德”課會讓學生產生輕視心理,因為在大學之前這類課一直作為與其他學科相比分值比重較輕的科目。學生的這種心理是由于片面的理解而產生的,但一些教師的不積極,讓原本可以打動學生的黨史教育慢慢成為隨波逐流的考查課程。黨史教育是要全方位對學生講解黨的革命奮斗歷程,不能為了教育而教育。黨史教育不是應付領導檢查的形式主義,而是要開設的重要的科學課程,無論是學生還是思政教師,在黨史教育前都要有一顆敬畏之心,主動學習,深刻思考。
應試教育讓原本注重思想建設的高校思政課變成了最后以考試形式能輕易總結學生思維的普通課程,忽視了課程最重要的教學任務。對于黨史教育而言,“結果論”的考核方式效果事倍功半。黨史教育的初衷是讓學生了解黨史,讀懂黨史,能清楚地意識到黨的選擇是基于怎樣的時代背景,黨的歷程是如何的艱苦卓絕,星星之火到底是怎樣燃燒到整片草原的。而現如今的考核方式,只能讓學生死記硬背重要的歷史節點內容,卻忽略了黨史是一門過程性的教育,這對于黨史教育是一種損傷。
黨史教育不應該只是一門書本化的課程,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就是理論聯系實際。開展黨史教育可以先加強理論基礎,再在后期的課程中增添其他的授課方式,比如,開展黨史故事讀書會、紅歌比賽、黨史知識競賽等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黨史的主動性,讓黨的歷史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扎根于學生的頭腦當中。同時,教學應摒棄單純的“書本化”,可以由學?;蚪處熢谡n堂時間組織外出參觀活動,比如,參觀革命紀念館、烈士陵園、黨史博物館等。通過對一幕幕歷史的講解,讓學生對于黨史的記憶更加深刻,讓歷史跳躍進學生的頭腦中。課堂作業方面可以不只用隨堂測驗的方式考查學生,可以讓學生通過之前的參觀活動發表自己的觀后感,或者通過紅色電影這類生動的黨的故事,讓學生更能感同身受地記住黨的歷史,讓黨史教育充分發光發熱。
開展高校黨史教育,高校教師是關鍵。教師提高自身的黨性修養,不僅可以讓黨史教育的意義更加深刻,而且教師的自我提升對于高校思政課的深化有著重要作用。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梅貽琦先生曾經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苯處熕刭|的提升對黨史教育具有關鍵性意義,黨史的內涵需要教師能夠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解讀,才能夠給學生更透徹地講解。無論是黨的初心與使命的堅持,還是黨在歷史性時刻的抉擇,都不是只讀理論范式的文字可以了解透徹的,思政課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對黨的歷史有清晰的認知,并對學生進行由繁化簡的教學,才能讓黨史教育真正走入學生內心。
黨史教育的目的是通過黨史的學習,讓學生在了解黨的歷史的同時,能夠提升自己的思想覺悟,而思想覺悟的評定,只通過考試成績是不能完全展示的。在黨史知識方面可以通過考試的方式進行成績考核,但在思想上,學校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過程性評價,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學生的品行表現、宿舍的衛生情況、上課時的聽講態度來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定。采用這樣的方式就需要學校教師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有了這樣的投入,無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中,都能讓黨史教育真正具有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