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忠 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
新時期教育以培養學生科學精神、責任擔當、創新實踐、學會學習等素養為目的,讓學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時能具備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及社會發展所需的品格及能力。因此,作為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學校體育教學應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增強體質、錘煉意志,讓學生享受到體育鍛煉的樂趣,進而獲得健全的人格和品質,由此契合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校教育發展重任,充分發揮出體育學科的教育價值,促進體育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
素養實質上是指知識、情感、技能以及價值觀等互通互關的綜合體。核心素養則主要表示個體在接受教育的同時,在面對不同背景、不同情況時逐步形成的解決不同問題的綜合能力形態,這些關鍵能力主要由個人思想、態度、技能以及態度所組成。《意見》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描述了核心素養的定義及目標,而根據體育課程本身所具備的特點及功能,認為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應以體育精神、運動實踐、健康促進等三個方面為主,這三個方面又可細分為六大要素,分別包括體育情感和品格、健康知識和行為以及運動能力和習慣。核心素養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使其適宜于社會發展,而實施以核心素養為理念的高校體育課程則可以促進核心素養目的達成。
我國高校以往開展的體育教程主要以體育教師技術性教學為主,其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各種運動技能及技巧,并不會涉及學生的情感意識。雖說新時代背景下課程改革后,提出了課程內容的涉及應讓學生能有自主性、合作性以及探究性,從而全面培養其情感、認知以及價值觀,但是因各大院校教學條件及理念存在較大的局限性,使得當前各大高校的體育教學仍舊拘囿于傳統模式,無法獲得自我突破。
近年來,我國國民身體素質下降等話題成為社會輿論的焦點,國人尤其是青年群體遠離運動,身體素質不斷下降,這使得國家將國民身體素質列為重點關注領域。隨著高校不斷推進體育教學,高校體育課程改革也在持續深入,自全面提出以核心素養為基礎的高校教育,急需發揮個體優勢對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實施進一步培養。而當代大學生體育教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需要在課堂中傳授學生一定的技能,還需強化學生在體育情感、體育品格、運動能力、運動習慣及健康知識、健康行為等方面的培養,從而有效落實核心素養教育。鑒于此,高校體育課程應在核心素養理念的引導下,轉變傳統觀念,重點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特別需注意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品格,培養其終身體育意識和習慣,確保其在未來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站穩腳跟。
現目前,高校體育課程改革中主要是堅持“三維目標”原則,該原則是為了培養學生在體育運動鍛煉中具備自主性、合作性以及探究性,從而使其內心樹立情感體驗意識、責任品質意識以及情緒管理意識。核心素養雖提出,但就當前各大高?,F狀看來,仍普遍存在課程目標與理念不相符的現象,鑒于此我們需對體育教學課程目標加以完善。①高校體育課程應在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上,提出體育課程總目標,以及在實施不同的體育項目時的分目標;②高校體育教育應通過對不同體育項目分目標進行分析,進而制定與之相應的不同課時、單元的學習目標,明確教學方法及內容;③高校體育教師在實施體育教學時應將核心素養目標放于首位,進而確保教學時能促使各大分目標能滲透進教學中,從而確保核心素養教學完成、發展。
對于高校學生來說,學生生涯即將結束,但其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仍處于持續發育、提升階段,在這個階段下其身心均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鑒于此,高校體育課程應以體育核心素質及當下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作為根據進行設計。由于體育項目所具備的不同特點,如登山、長跑等可以鍛煉人的意志,使其在未來人生道路上學會堅持;拳擊和摔跤等項目讓人了解失敗和傷痛會讓人產生痛苦,進而提升心理耐受能力等。在予以體育教學時就可根據各個學生的興趣、個性,選擇與之相應的多樣化課程內容,進而提升體育課程內容的多樣化和生活化。
體育教師應從以往傳統體育教學的側重運動技能傳授逐步轉移至于運動情景創設,如在進行課程準備過程中,應以打歌的形式讓學生分組唱紅歌,進而激發其昂揚的愛國熱情;同時在排球傳球錢,可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尋求有效答案。另外,在進行體育教學時體育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們積極參與,如在設計教學內容前,應多聽取、采納學生所建議的內容,或是在學習過程中盡可能讓學生自我安排,從而激發其體育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總之,當下高校體育課程改革中,應將核心素養作為基礎理念,并圍繞體育精神、運動實踐以及健康促進三個維度進行,促進大學生良好體育精神及價值觀的塑造,推動其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使其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