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杰
(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鰲峰初級中學校 四川 仁壽 620500)
對于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考查是綜合英語整體運用能力的重要保障,英語閱讀課程教學也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點之一。在進入初中之后,學生的閱讀能力分化現象較為嚴重,如果能夠進行分層教學,對于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提升,也能起到一定的幫助。
分層教學是指可以按照課程大綱,觀察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建立不同的學習目標,根據程度不同的學生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輔導,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有效的進步與發展。簡單來說,因材施教的思想教育分層教學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每個學生都會由于智力、興趣愛好、情感等多方面的原因,擁有不同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如何保證不同情況的學生都能夠提高相關成績,是非常重要的。在進行這樣教學時,對于學生不能夠用統一的標準進行要求規定,學生達到各自的基本目標,盡可能地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使他們能夠按照實際情況取得足夠的進步。
分層教學首先需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考察,對不同基礎的學生進行明確的劃分,根據各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材施教。
其次,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進行教學目標制定,這一過程為教學目標分層,可以有效保障教學任務的完成。傳統的教學方式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并不能起到優良的深層作用,舉例而言,通常老師會表揚90分以上的學生,但是對于中等程度的學生和基礎較弱的學生來說,這樣的目標對于普通學生來說過于嚴格,很容易打擊學生的自信心,無法有效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最后,掌握了學生的具體情況,使學生有相應的學習目標,同時要注重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分層根據先前制定的學習目標和學生的情況,對不同情況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班內學生全面關注,讓優秀的學生能夠得到提高,中等的學生能夠進步學,差生也不會被落后。
作為中學英語教學老師,提升個人教學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為了保證分層教學的順利實施,需要對班級內各個同學的學習能力和英語基礎有足夠的了解,只有老師擁有足夠的教學能力,擁有進行分層教學設計,分層教學課堂內容制定和準確對不同學生的基礎、能力進行分析,才能夠更好地發揮在課堂中的引導作用,提升同學們英語能力[1]。
2.1 課前預習設計。通過課前的閱讀預習要求,能夠對自身的狀況擁有足夠的理解,也便于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進行查缺補漏。舉例,對于閱讀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建議他們在預習時可以自主對課文內容進行相應的理解,進行標注中文,標注出相應的難詞生詞,解決詞匯和簡單句問題,或者對長句難句進行摘抄或標注。對于基礎中等的學生,他們能夠初步對課文進行理解,了解課文的大意,通過閱讀理解相關問題的設計,例如讓學生在課文中標注出文章的中心句。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更多的是培養其閱讀探究的能力,提出的相關問題也設為較為簡單的。可以要求學生在課文中摘抄文章內容的主要人物。要求基礎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相關的預習,讓學生們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也便于整個課堂內容的順利進行[2]。
2.2 教學環節中的分層設計。具體教學過程是在預習之后進行的,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預習結果進行檢查,并且在課堂講解的過程中,對相關問題進行提問,對于較難的需要較大詞匯量和深度思考的問題,可以選擇由優等生進行回答,對于較為簡單的問題,可以要中差等程度的學生進行回答。有關英文短句寫作和感想類的自我敘述,可以考慮由優等生來回答,而對于對閱讀中文章主旨內容的問題,可以考慮由中等學生進行回答,對于簡單句翻譯,可以由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進行回答。在課堂過程中,要求學生能夠對閱讀文章進行精讀,同時通過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更好地理解全文,并輔助學生對文章相關知識產生更深刻的認識。
2.3 課后閱讀任務分層設計。在進行課堂教學過后,還需要進行課后的閱讀訓練,這過程對于學生個人能力的提升是十分關鍵的,在這一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對文章中的相關知識點,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將所學到的字詞、短句、語法等相關內容進行摘錄整理,從而對整個課堂內容進行復習,也可以要求學生對自己掌握的學習內容進行相應的發言與交流,加深對英語閱讀文章內容的理解。
結合上述根據學生不同程度的能力進行相應的教學,保證學生能夠通過努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分層教學的方式可以防止由于設定目標較高,對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引起畏難心理,失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同時也防止因為需要照顧基礎較弱的同學,導致優等生無法學到足夠的知識,學習能力不能得到提升,分層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模式,本身還是存在眾多的問題與挑戰,如何適應大班教學,尊重學生個性并滿足學生的不同要求,需要繼續探討與思考的,但這種方法是值得嘗試和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