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鶯
(福建省泉州市晉光小學 福建 泉州 362000)
數形結合思想作為數學思想中的一種重要思想,是通過數與形的相互轉化、相輔相成來解決數學問題的一種常用的數學方法。數形結合指的是根據數形關系,通過數字與形狀之間的相互轉化以此解決問題的一種重要數學的思想方法。為了讓學生更能理解到數學知識數形結合思想將抽象復雜的數學問題轉變成簡單形象的問題,降低了數學的學習難度。教師在實際的小學數學小學中將圖形與數量關系相結合,運用數形結合思想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從而提升學生對與數學的學習興趣。
作為學科知識的具體表現,數學核心素養重視于數學的計算過程,對于語言所表達的信息也有所體現,學生具備計算能力與信息分析能力能夠計算數學結果,在復雜的情境中應用數學。由于小學生的思維跳躍性強,小學高年級階段的數學知識對數學運算不再過分強調,轉而注重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所以學生打好數學基礎的重要階段是在小學時期。
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是數學知識所要研究的對象,數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便是“數”與“形”。如果在知識點的研究分析過程中從題目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就能使其作為主要條件用來解決問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相結合就是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作為主導方法解決問題。圍繞問題進行解決的數形結合的三個方面為以形助教、以數解形、數形互助[1]。
2.1 運用數形結合思想,明確數學概念知識。小學生在解答數學問題的時候由于自身認知尚未成形,理解能力不足,面對問題不知道從哪里下手。這時候教師需要將抽象的問題加以形象化,借助實物或圖形將問題呈現出來,方便學生學習掌握。
例如,在“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乘法”中,為了方便學生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用畫點的方式理解豎式計算的含義。比如,一排畫10個點,畫3排,30。要讓學生能夠學會用數形結合的方法來有效解決這一數學問題,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性知識。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掌握數學概念性知識。
2.2 運用數形結合思想,將復雜問題簡單化。要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數學中的概念性知識,將對于學生而要稍微有難度的問題簡單化,就需要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滲透運用數形結合思想。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先帶領學生一起分析問題中的數量條件,再達到以數轉形就是將運用數形結合思想賦予數量條件相應的圖形。在這過程中要解決數學難題,就要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形象化、簡單化數量條件。例如,教師可以運用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講解關于“除法”的知識點,將復雜問題簡單化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知識。
比如有10顆糖果,將10顆糖果平均分給5為小朋友,那么每位小朋友可以拿到多少顆糖果?學生在初始學習除法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畫圖的方式來理解題意,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形象的理解問題,從而列出的計算式[2]。
3.1 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意識。教師在數學中采取數形結合的方式來開展課堂教學,運用數形結合思想解決教學中的重點問題,培養學生數形結合意識,讓學生學會在用數形結合的思維方式解決遇到的困難。例如上述的乘法運算,讓學生畫圖列出算式,充分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意識。
3.2 用數形結合思想解決問題。數學作為一門具有極強的科學性的學科,可以通過推理的方法將很多公式和概念推辭出來。教師在教學中若想要學生具備計算能力,而一味的讓學生進行練習不注重公式定理的推導過程,就會讓學生出于被動的地位,對于計算公式的原理不熟悉導致計算中常常犯錯。因此,教師應當讓學生學習、理解計算公式的原理,掌握多種運算方法并熟練運用,教師在課堂的教學中要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將數字與圖像相聯系,幫助學生更直觀、形象的從事物出發,從而進行深入思考并理解問題,知道掌握計算公式的原理。
例如上述的除法運算,10課堂平均分給五位小朋友,學生在進行思考列出計算方式后,教師還可以緊接著問小朋友如果分給4為小朋友呢?這時便可以巧妙的引入余數的概念[3]。
3.3 創新形式提升學生的思維。教師需要合理引導處于學習習慣和學科思維養成時期的小學生,提升其數學思維和實際應用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習到的數學知識運用自如,能夠自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數學這門學科發揮其真正的作用。教師在教學課堂中要創新教學形式,將書資與圖像采用數形結合的方式進行相互轉化,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的難度,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學生在面對復雜的數學題時有形象認知,從而迅速有效的解決數學問題。
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思維強的學科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數學的抽象與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學生可以運用數形結合的思想更好的理解分析題目,從而進行解答。作為教師在小學教育的課堂中,應當科學合理的培養學生的核心素質,在資源應用與教學實踐中借助數形結合的方法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