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慶
(甘肅省銀川二中 寧夏 銀川 750000)
學習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技術技能,培養其信息技術專業素養,為其將來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打下基礎。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信息技術應進一步加強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以生活為出發點,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這對提高信息技術教師授課效率和培養學生信息技術技能都具有積極意義。
所謂的生活化,其實是指學生從一堆枯燥、晦澀的課本堆中跳脫出來,是一個使課本知識更通俗易懂的過程,使學生更貼切生活、時事,與現實世界進行更深層次的接觸和交流的過程。更簡單直白地說“信息技術生活化”,其就是讓學生從個人生活出發,在生活中發現信息技術,借助生活實例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把信息技術真正應用到生活中。
2.1 結合生活實例,引入教學內容。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通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可以改善教學過程,并且以一種淺顯易懂的方式讓學生了解知識,從而達到事半功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由學生身邊的生活實例引入自己的授課內容,將二者相互融合并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發散思維,從具象的生活體驗中理解抽象的課本概念。
比如在開始學習《信息技術基礎》第一章節的內容時,由于這部分的內容更偏向理論化,如果教師只是單純的帶著學生過一遍理論,那對學生來說可能會覺得很枯燥,甚至難以理解,所以教師準備在其引導下,舉出生活中的事實現象。由教師向同學們提問引入教學內容:“請同學們說一說,什么是信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們認為哪些屬于信息?”課堂氣氛頓時熱鬧起來了,有同學站起來說“校園里的上下課鈴聲就是信息,我們靠它來判斷上課還是下課”還有同學說“校報也是信息,我們可以通過它了解學習每天發生的事情。”同學們都發散思維想出了許多關于信息的東西,通過引入生活中的生活實例,同學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什么是信息。
2.2 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讓學生清楚了解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教具,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信息技術知識在生活中應用。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課本是教師唯一的教具,教師在講解信息技術知識時,學生無法真切的感受到信息技術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因此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通過動畫或者圖片把生活中的現象描述出來,展示出來,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的感受到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幫助學生理解信息技術知識。
例如,在學習表格的制作這一課時,教師先打開了一個excel文件給學生們看,在邊看的同時教師還在進行一系列操作,填寫數字進入表格內然后就自動得出了合計,學生都感到驚奇,這份好奇心也使得他們都全神貫注的聽起課來。另外,在學習word這一課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屏幕廣播講授了該系統軟件的一些要點,隨后在課堂上抽取學生,讓學生自己使用word軟件,運用軟件中的編輯功能美化照片,并對一段隨意從課本上抄寫的文字進行排版,將其制作成生活中常見的報刊封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進行調整,加深了對word相關知識的理解,以一種更生活化的例子進行練習,也促進了學生后期對相關知識點的記憶。
2.3 結合課后作業,幫助學生鞏固教學內容。在高中教學過程中,要想其教學效率達到最大化,就必須要結合高中生的年齡特點,從他們年齡段的實際生活出發,利用其身邊發生的各種事物,努力營造出一個良好的、令人輕松愉悅的生活化教學情境,增強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興趣,促使主動學習并深入掌握相關知識。因此,在給高中生布置課后作業時,應該盡量避免無意義的抄寫型作業。
例如,在學習了PPT的制作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生活中的有用的素材來學習制作PPT。課前,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校園內拍照或者錄像的方式收集多媒體資料,讓學生在課后自己制作PPT演示文稿,然后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由學生來展示自己的演示文稿,并詳細介紹在某一處使用了何種特效。而這就要求學生善于從生活中提取素材,將生活與課本知識相結合,積極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在這樣一來,學生可以從生活中找到素材,自己動手制作,既讓學生增長了知識,鍛煉了動手能力還會提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
歸根結底,使信息技術教學課堂生活化其最大的根本就是要貼靠近學生的生活現狀,貼切學生的生活實際,讓課堂立足于生活,讓生活折射出學習。通過生活化的信息技術教學課堂,不單可以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還能促使學生在生活中發散思維,提出疑問,進行更深入的探索,由內而外的掌握信息技術知識,使未來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充滿生活氣息,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