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蓮
(福建省泰寧縣水南小學 福建 三明 354400)
小學是開啟漫漫學習生涯的起點站,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奠定良好基礎的重要階段。但是,當前小學數學課堂,側重于知識理解教育,教學課堂缺乏溝通互動,忽視了學習方法、學習技巧和學習思路培養,造成了“死讀書、讀死書”現象。如果學生只知道“背知識”,而不懂得如何思考和學習,不僅會影響數學教學質量,還會阻礙了學生健康成長。
1.1 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合作學習是一種團體性、集體性的學習模式,強調成員間的互助和協作,將其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讓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督促,高效的進行知識學習。同時,相比傳統課堂而言,合作學習模式更加豐富多彩,學生可以一邊交流互動,分享對知識的理解和看法,一邊探討知識難點,共同尋求解決方法,讓學生逐漸愛上數學、愛上學習,保障數學教學質量。
1.2 有利于優化數學課堂氛圍。根據調查顯示,傳統小學數學課堂,“灌輸教學”、“填鴨教育”仍然比較常見,學生的思維被限制,久而久之養成不主動、不積極的學習習慣,再加之枯燥的課堂氛圍,嚴重影響了學習效率和質量。因此,從長遠的角度考慮,開展合作學習模式,創造溝通互動的機會,讓學生學習配合、學會分享、懂得配合,共同為了學習,營造出積極上進、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有助于提升數學教學質量。
1.3 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一起活動設計都是圍繞學生,這對學生來講既是“好事”又是“壞事”。“好”在于學生擁有充足的時間,挖掘數學知識演變的過程,對知識的理解也更加深入,而“壞”在于要考驗學生各方面能力,容易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影響數學課堂的進程。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結合學生個體特征,巧妙設計合作學習課堂,制定科學的合作學習計劃,構建多等級難度的合作任務,讓學生逐個攻破,一點一點的成長。
2.1 確立科學的合作學習目標。在小學時期,學生如同一張“白紙”,教師如何教育、如何引導,直接影響學生培養質量,也關系著學生未來發展。因此,基于學生各方面特征,如:年齡、性格、興趣等,創新小學數學課堂,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目標,逐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提升數學教學整體質量。例如,在小學四年級階段,主要涉及小數、平均數、三角形和統計圖等知識,所以在設計合作學習時,可以由“易”到“難”,制定各個階段的教學目標,為數學教學提供指導。同時,在組建學習小組時,踐行“優差搭配”的原則,交叉搭配學習小組成員,不能讓學習小組差距過大,才能有序推進教學工作。此外,在設計合作學習任務時,必須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個成員都能發揮作用,在共同協作和努力的前提下,攻克數學知識難點,這樣才能發揮合作學習的意義,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2.2 創新小學合作學習形式。無論是情境教學模式、實踐教學模式,還是合作學習模式,都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多樣化的學習形式,讓數學課堂充滿魅力,才能吸引學生參與進來,融入奇妙有趣的學習課堂。例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構建合作探索課堂,在學習“三角形”知識時,提問學生“生活中有哪些三角形事物?”,引發學生思考和討論,然后將學生分為三個小組,分別探索“生活中的三角形”、“三角形結構特征”、“三角形與其他圖形的差異”等。基于這樣的任務,學生成員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并結合實際情況,開始了實踐探索,如:一組學生查詢網上資料,了解三角形的結構特征;一組學生尋找生活中常見的三角形,并將其記錄下來等等,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需適當引導,將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挖掘和探索,這樣不僅可以收獲三角形知識,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培養了學生合作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2.3 健全合作學習評價機制。根據小學數學教學要求,健全合作學習評價機制,學生小組每一次合作學習,進行針對性評價和提出意見,給予適當的鼓勵或批評,并結合合作學習效果,不斷改進合作形式和方法,進一步優化合作學習的價值。例如,根據每次合作學習效果,給每個學習小組評分,累計一個學期后,評選出得分最高的小組,給小組成員分發獎勵,如:減免家庭作業、頒發認證獎狀等,肯定學生的學習行為。對于評分靠后的小組,教師可以帶領小組成員,分析合作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并提出改進的建議,鼓勵學生小組繼續努力,爭取下一次爭得“第一”。這樣及時總結、定期歸納的方式,讓學生認識自身不足,并在以后的合作學習中改進,有利于逐步提高合作學習效果,為小學數學教學助力。
綜上所述,以合作學習為核心,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打造以學生為主體的數學課堂,讓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一步一步攻克數學難點,收獲知識、友誼和成長。通過分析合作學習的價值,總結出明確小組學習目標、創新合作學習形式和健全評價機制,優化數學教學課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