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燁
(吉林省通化縣二密鎮馬當學校 吉林 通化 134000)
小學美術學科具有基礎性、綜合性、審美性等特征,占據整個學科中十分重要的地位,美術課程對學生的各項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觀察、理解、審美、鑒賞、實踐、創新等能力均有所提升,遵循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方向。為了進一步發揮美術課堂的育人優勢,必須加強對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設計以及內容的研究。教師要積極創設多元化情境,解決現有的教學問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小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審美能力。小學美術教師應積極將多元文化理念引入教學工作,設置更為合理的教學課程,豐富教學方法形式,充實教學內容,為小學生提供富有藝術氣息的美術課程。
受應試教育影響,無論家長和教師將重點都放在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上,小學美術課不屬于主科,在很多家長的思想意識中美術課程可有可無,所以對美術學科難以提起重視。小學生天性活潑、想象力豐富,喜歡動手創作,學習美術能夠提升他們創造性思維,增加對美術的感知。所以,我們不能抹殺小學生的天性,只一味關注學習成績。教師應及時改善現狀,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他們的學習潛能,從而獲得最佳學習效果。而多媒體技術手段是發展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不僅能夠帶來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環境,還能改善美術課堂教學效果。美術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平臺創設教學情境,通過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圖片、視頻、動畫、音樂等信息化技術還原真實情境,使美術課堂增加趣味性。
例如,在學習《未來的建筑》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設備,將提前做好的小視頻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以先進行課前導入,帶領學生進入時空隧道,將由古至今的建筑設計播放出來,比如坐落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化建筑,還有江南水鄉的特色建筑,北京鳥巢和水立方的獨特建筑等,正確引導學生現代建筑提倡環保和節能。通過觀看視頻對建筑設計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知,接下來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當做一個小設計師,在未來的建筑設計中會設計出什么樣的建筑呢?讓學生在課堂上盡情的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將未來生活中的建筑設計出自己的風格,從而實現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創新思維不單單是僅限于課本知識上的,它也需要我們目光放長遠,走出書本,走出課堂。所謂實踐得真知,而這個實踐性在課堂上是不足以完成的,課本上的風景只是這大千世界的偏安一偶,它所能帶給學生們的幫助也是有限的,所以我們會經常了解到袁隆平爺爺為了雜交水稻的創新,每天不分晝夜的在田里實驗,而這種創新能力的具備,是在書本,實驗室所不能達到的,他需要我們走進自然,親近自然才會有所收獲。當然這也不是要整日放學生們出去玩,那么學校的存在也是形同虛設,而是找尋合適的機會,教師引導學生們去體驗,去欣賞外面的景色,在這一點上教師是引路人,作用是非常關鍵的。當教師能夠有效地帶領學生們觀看外面的風景,讓他們有所感悟,這也是一種巨大的收獲。
例如,當教師在美術課堂上講授關于樹木的內容時,可能很多學生會不知道如何去下筆繪畫,因為他們只在PPT上觀察,沒有實物,平時在上學的路途中可能對于那些樹木也只是匆匆一瞥,沒有什么特別的印象,那么自然也不會畫出令人滿意的作品了。此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去校內或者校外樹木比較多的地帶,讓他們親身感悟一下樹木的外表以及內部結構,去觀察這些樹木的生長環境,這樣做的益處是課本和課堂上所不能帶來的,它更能帶給人們靈感和創新思維的形成,這也是創客教育一直所追求的,走出課本,走出課外,學生們會發現另一片天地,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們積極性的培養,另一方面可以開闊他們的視野,能夠包容萬物,這對于創新思維的形成,乃至創客教育的教學模式的推進都是極為有幫助的。
綜上所述,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打開學生的內心,挖掘他們的興趣點,才能吸引學生的目光,能夠全身心投入于美術學習。因此,小學美術教師應當優化教學設計,打破傳統教學理念,結合學生的學習實情和興趣所向來創設豐富有趣的教學方案,提升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能夠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美術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