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臺群
摘要:合作教學法是教學中重要的組成內容,具體是利用小組成員之間的分工合作,互相討論、互相支援地進行學習,以此能夠增進學習的效果,發展學生協作學習的意識,讓學生更為高效地進行學習。現階段,部分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學的方式過于單一,難以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發展。因此,本文將從合作教學出發,闡述合作教學的優勢,改變教師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此促進學生學習的進程。
關鍵詞:合作教學;初中數學;教學
在合作教學中,學生能夠增強學習的專注力,將學習活動作為共同合作的活動,可以構建學習的責任感,塑造團隊的榮辱性,以此激發學習的活力。初中學生在參與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增強對數學知識的解析能力,解答數學的問題,提升數學學習的效力。合作教學是一種具有實用性的教學方式,符合學生現階段學習與發展的需求。
一、創造合作環境,發展學生合作意識
在合作教學中,合作環境的構建極為重要,關系著教師教學的效果。初中學生發展合作學習的意識,則有助于提升協作學習的思維,為有序的解題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為了有效發展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教師需要創造合作學習的環境。
例如: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可以將學生進行科學地分組,以此為學生創造合作的環境。如,教師可以將數學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與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分為一組,以此有助于形成能力互補式的學習氛圍,帶動學習能力弱的學生進行學習,以此促進學生整體學習的進程;可以將活躍的學生與沉悶的學生分為一組,以此有助于形成性格互補式的學習氛圍;可以將學習成績高與學習成績低的學生分為一組,以此有助于形成成績互補式的學習氛圍。初中學生在分完學習小組后,在無形中會樹立團隊的意識,從而在學習中不僅要顧及自己學習的情況,還需要顧及他人的學習情況,幫助組內其他學生進行學習,以達到共同理解與學習的目的,塑造合作學習的意識。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創造合作的環境,還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競爭力,讓學生在不斷突破自我中實現學習的目標。
二、建立目標體系,提升學生合作效率
學習目標的確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還能夠在無形中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發展學生學習的能動力。初中學生在數學合作學習中提升合作的效率,則能夠在短時內對數學題目進行解答,提升自身學習的自信心,發展學習的活力。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需要為學生建立目標體系,為學生構建短期、長期等目標,讓學生根據目標進行學習,以此不斷提升學生合作學習的效率。
例如:教師在教學“一次函數”的過程中,可以為所有的學習小組設置“闡述一次函數的定義、列出一次函數的方程并畫出相對的圖像、解決一次函數簡單的例題”等三個目標,可以起到層層遞進的效果,讓學生由易從難地進行學習。學生小組在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中,需要相互的交流、協作等,分析實施目標的最短路徑,以此對目標進行探究式地解析與實踐,達到學習的標準。在學生小組努力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觀察學習小組的優勢與劣勢,進行針對性地指導學習小組進行學習,以此增強學習小組學習的能力,發展學習小組學習的思維。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建立目標的教學體系,還能夠合理規劃教學的時間,幫助學生更為合理進行學習,逐漸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
三、構建問題課堂,培養學生合作能力
問題課堂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方式,但不同教師運用的效果不同。若能夠根據班級學生學習的能力與狀態構建學習的問題,即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解題,讓學生在解答題目中理解數學知識。教師為了有效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需要加強教學的專注力,為學生構建問題課堂。
例如:教師在教學“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時,可以為學生小組構建“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分別是什么?”等問題。根據教師所提的問題,學生小組可以使用鉛筆與玻璃球進行實踐學習,將鉛筆與玻璃球擺放不同的位置,則能夠得出“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存在三種,直線在圓內、直線在圓上、直線在圓外”等結論。教師針對學生小組探究的結論,可以引導教授學生“相切、相離、相交”的數學知識,延展學生數學實踐的能力。學生小組在合作解題的過程中,將不斷磨合學習的能力,統一分工進行學習,以此有助于逐漸增強合作學習的能力,提升合作學習的質量,大幅提升數學學習的成績。
總而言之,初中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培養的學習能力與獲取的學習知識,與高中學習息息相關,若能夠增強合作學習的思維與意識,培養良好合作學習的能力,則能夠有效提升學習的能動力,發展學習的自主性,為高中數學學習的發展奠定和基礎。教師作為學生在學習中的領路人,需要為學生創建合作學習的環境,為學生建立學習的目標體系,為學生構建問題課堂,才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郝志國.數形結合思想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對策分析[J].考試周刊,2021(69):64-66.
[2]王建林.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中學數學,2021(1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