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沖
摘要:生物教學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生活中面臨的許多問題都和生物問題有關,農村的生產生活更是離不開生物知識的運用。基于此,本文針對生物教學在農村中學教育中的作用進行分析,希望能夠促進農村生物學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生物教學;農村;中學教育
前言:
和小學的學習生活不同,初中學習標志著學生成長的重大一步,此時的學生相比于小學時期身心發展更為成熟,對世界的認知也更加清晰。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國家對于農村初中教育也更為關注,其中生物教育作為農村教育中一個重要的學科,對農村的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近年來我國農村生態污染環境較為嚴重,并且農村的農產品經濟發展也并不穩定,將生物教學融入農村初中教學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提升自身對于環境保護的意識,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生物技術發展的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生物教學特點分析
從根本上來說,生物教學相對于其他教學更為復雜,這是因為生物的最小組成細胞部分是人類無法通過肉眼觀察得到的,并且生物的變化具有不確定性,生物的細胞會不斷的生長并且產生裂變[1]。但是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如果只采用口頭教學而不進行實踐教學,會打擊學生對生物學習的熱情,并且無法達到教學目的。因此,必須遵從時代教育需求,將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同學生的思維特點相融合進行生物教學的創新。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對于學生的問題進行積極的評價,并且針對學生所展現的成果進行積極的表揚,這樣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目標和學習意識。教師在進行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選擇實驗和理論相結合的辦法進行學習,這樣才能夠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
二、在農村中學教育中實施生物教學的作用
(一)提升農村學生環保意識
建設良好的農村生態環境是我國的目標。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許多青年選擇外出打工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因此在農村地區生活的大部分是一些老人和孩子,老人受教育的水平不夠高,對于環保的意識也比較差,因此中學生對于環保素質的提升是改善農村環境問題的重要手段。在生物教育中融入環保教育有利于提升農村人口的環保意識。首先,生物作為一門重要的自然學科,其中包含著許多豐富的環保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善于使用課本中所蘊含的環保情感,幫助初中學生認識到環保的重要作用[2]。初中生學習生物有利于了解物種的多樣性,也有利于其明確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意義,提升其對于環保的關注力度,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以及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
生物的可實踐性比較強,其中包含著自然資源利用、生態可持續發展、生物生態生存環境等諸多范圍,其中的每一面都昭示著生物和大自然關系的緊密連接。對于農村的學生來說,隨處可以看見生態群,正是由于農村生態群比較廣泛網絡構建比較好,所以在農村中學中進行生物教育才能夠保護學生對于環境保護的意識,這樣才有助于構建和諧的生態環境。首先,在進行初一生物課本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植物與環境的關系》這一章節,來促進學生的環保意識,生物的教學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于生態動物以及植物的認識,提高學生對于保護物種多樣性以及生態多樣性的認識。其次,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我國農村的農作物種多樣,好的土壤、水源以及空氣既為我們的生活健康安全提供了保障,又為我國農作物的發展提供了保護。最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們進行農村生物學習的勞動實踐,引導學生觀察身邊農作物的生長習性以及生長特點,這樣能夠有效地讓學生們通過實踐的手段維護可持續理念的發展,幫助其提高對環境的保護意識,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二)提高農村學生經濟發展意識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國家對于農村的教學也逐漸重視起來,而生物教學在農村中的應用,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環保意識而還能夠為農村發展提供一定的經濟效益。農村學生在進行生物學習的時候可以有針對性的學習一些對于農村經濟發展有利的實用性的生物學知識[3]。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該發揮這一重要作用,來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發展。
首先,教師應該學會利用生物課堂,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遵循素質教育的要求,還要拓寬學生對于知識掌握的范圍,其主要舉措就是盡量將書本上的知識帶入到農產品以及牲畜的飼養中,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目標,將文本知識和實踐知識相結合。例如在學習《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用大棚種植這一產業,為學生介紹農作物生長所需要的基礎元素,然后給學生就講解一些關于你剛作物的種植技巧,這樣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農作物的生長習性。在生物的學習中,《生物的生產與繁殖》這一課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生物生產繁殖的特點,這樣學生就可以學習到一些生物知識,為學生了解當地的生物和農作物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這樣有助于學生振興當地的經濟發展[4]。其次,教師可以利用生物課的活動課讓學生從課堂走入到農村地區以及生活場所進行實踐知識的學習,并且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實施到農村的生產實踐當中,確保能夠促進學習和實踐的統一,實現知識互補。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不到的知識可以通過課本學習,又可以通過實踐加強知識掌握度,有助于學生發展。第三,教師也可以利用寒暑假帶領學生對農村生產重要的資源進行研究,并且找到能夠用作經濟發展的動植物以及農作物或者野生動物,用來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最后,對于部分發展條件合適的地區,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們一起進行生物知識的培養,根據當地的地形以及生物生長條件,培育適合其生長的花卉,教師還可以通過嫁接的手段將綠化以及工業產品進行有機結合,這樣也能促進農村地區的商品經濟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農村教育中實施生物教育是現代化教育的必然選擇,發揮生物教育在農村初中教學的重大作用,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于生態環保的意識,還能夠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提升,提高農村經濟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慶鋒. 分層教學在農村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 生活教育,2021(3):98-100.
[2]譚秋明. 提升農村初中生物教學效率的策略初探[J]. 女報:家庭素質教育, 2020(2):383-383.
[3]張正榮.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 教育研究, 2020, 3(9):27-28.
[4]張雁翎. 淺析農村學校生物教學[J]. 才智,202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