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春剛
摘要:將先進的信息知識引入到教學之中,這對中職院校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中職計算機專業的課程教學過程中,針對其專業可以將智能制造專業有關課程引入到計算機課程中。本文研究了如何在中職計算機專業的教學課程中,將智能制造專業的相關內容引入到計算機教學中,對其存在的困境以及如何進行解決進行了詳細研究分析。
關鍵詞:中職院校;智能制造專業;計算機專業
引言:
在培養中職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的過程中,需要將智能制造課程的內容引入到計算機專業的教學中,使兩者進行有效地融合,以融合的方向為出發點,教師進行針對性地授課,實現智能制造知識與計算機技能的完美結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提升學生自身的操作能力為目的進行有效地授課。
一、突破計算機教學引入智能制造課程的困境
計算機專業相關的知識,有著一定的復雜性以及抽象性,學生在學習有關智能制造的內容時,往往會使用到有關物理以及數學的部分知識,來幫助解決并掌握所遇到的計算機問題。如何學生對涉及到的數學以及物理知識掌握較為薄弱,那么學生在進行該方面學習時,勢必有造成一定的影響。同時,每一個與智能制造有關的計算機工程,往往是涉及多方面知識的,包含著多個工程,是多方面的結合。對此,學生需要掌握每一個工程,可以進行逐一分析,并且要具備有一定的大局觀,可以將多個方面以及各個工程進行聯系起來。例如,教師在引入智能制造相關內容的時候,可以將自動控制原理進行詳細分析,而不是在將這方面知識一帶而過,單純地把理論灌溉給學生,在學生有一定的理論支撐下,引導學生深入解讀有關智能制造方面的知識。在實際的授課時,教師可以將智能制造作為出發點,先通過多媒體設備,投放與自動化控制相關的視頻,講解智能制造的實例與過程,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并掌握該方面的知識。同時,教師在進一步進行授課時,可以根據內容的難易程度,由淺入深地進行講解,使學生逐一掌握其中的知識。
二、優化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的方式
對于中職院校的大多數學生而言,基礎差,底子薄弱是常見的問題,在其進行計算機專業的課程學習時,往往會感覺到力不從心,久之,便會失去對學習的信心以及興趣,乃至影響學習的效率,甚至于造成學生自暴自棄的行為。盡管目前的大多數家庭中都配備得有電腦等各種設備,然而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僅僅只是將電腦當成娛樂用品,對其中的各種計算機應用不甚了解,更多的是對游戲以及聊天軟件的使用。對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授課,可以先邁小步子進行教學,優化教學當中的方式,提升教學質量,在安排課程的時候可以先從簡單開始講解,隨著學生水平的提升而進一步開展相對較難的部分。例如,在進行智能制造相關課程的授課時候,學生僅僅只是對于各種設備有了一些模糊的概念,甚至于不理解什么是智能制造,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先從基礎的理論開始授課,在學生對智能制造以及各種計算機工程有了一定理解之后,進一步讓學生先學會如何使用一些簡單的制造工具,了解一些簡單的計算機編程,使學生們逐步掌握。
三、及時開拓課堂教學的相關知識
較之于課本知識而言,計算機領域的發展是跟隨著時代的步伐的,而課本的更換以及課本知識的更新是相對緩慢的,往往跟不上計算機的發展速度。對此,教師在授課時所講解的不僅僅是課本上的內容,也需要把先進的計算機技術以及信息理論介紹給學生,將計算機課程的授課內容與實際相結合,引導學生可以對各種新知識以及新技術進行不斷學習,如此,學生在不斷地學習之中進行進步,而不是因為技術落后才被社會所淘汰的。同時,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講解各種有關計算機方向的新知識,使學生對計算機的運用技術得以建立完善的體現,進而使學生自身的計算機素養得以提升。例如,在進行智能制造課程的授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投放視頻,進而展示計算機技術如何在智能制造之中進行應用,以及講述智能制造的發展趨勢,使學生得以明白計算機技術在此方向的優勢。同時,教師應給學生介紹并講解如何使用智能制造在計算機上所運用的主要軟件Matlab,進而使學生有關智能制造的知識得以拓展。然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定的作業,讓學生通過使用Matlab軟件完成相關圖形的繪制,從而達到拓展知識的真正效果。
四、加強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對于中職院校而言,教學的目的便是把學生培養成能為社會提供積極發展的專業性人才。對此,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使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本身的計算機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得以提升。教師應轉換自身的定位,不僅僅只是把在課堂講授理論知識作為教育的真正目的,更應引導學生,使學生自覺培養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再加之以教師的指導,為學生提供培養實踐能力的方向,如此,學生方可有效地提升自身實踐操作能力。例如,在智能制造知識的教學當中,教師應使學生對于基礎的操作能力加以培養,為開展下一步學習建立初步的輪廓。在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機的基礎應用之后,教師可以設計相應難度的問題讓學生獨自或者分組完成,使學生能進行獨自思考以及在小組中進行討論,運用學到的知識與操作方法而使教師留下的問題得以解答。教師借助各種問題或者任務,引導學生完成對計算機工程的建立,使學生在實踐之中得以對計算機的相關知識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即以實踐的方式使學生得以完成對知識的深入解析,同時提升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
結束語:
綜上可見,在中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之中引入智能制造課程是有著必要性的,計算機技術與智能制造技術的相互結合,對學生的培養以及課堂的授課質量有著有效地促進作用。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優化教學方式,根據教學的目的,針對性地進行引導,進而培養出多能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海華. 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引入智能制造的探究[J]. 數碼設計(下), 2018, 000(006):9.
[2]杜歲紅. "互聯網+"時代中專計算機教學模式探討[J]. 試題與研究, 2020, No.1037(26):62-63.
[3]楊偉. 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引入創客教育的探究[J]. 職業, 2018, 000(00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