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慎華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學改革,順應了時代的發展,滿足了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通過選擇合理的生活場景進行數學知識的傳授,可使學生了解生活與數學之間的關系,引發學習思考,調起學習的興致。因此,教師可從預習時生活實際問題引導著手,創設數學課堂生活化情境教學,使學生數學學習變得輕松有趣,而后通過課堂外實踐體驗活動,鞏固課堂所學,提高實際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改革;實踐;探索
前言:
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又經過整理以系統、便捷的方式服務于解決生活問題,這足以證明數學與生活的密不可分。因此,教師應經過教學實踐,總結教學經驗,梳理教學問題,實現生活化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目標。這樣目標的取得,教師可通過改革傳統生活化教學模式入手,借助現代化教學理念的融入,經過教學實踐中的創新探索,取得改革成效,提高生活化教學效率。
一、改變傳統預習模式,探索生活化實際教學
數學學科教學,教師應從小學階段開始,培養學生預習習慣,使學生經過這樣的預習,做到對將要學習的數學知識有所感知。傳統生活化教學為主的預習活動開展時,學生的預習活動僅限于針對數學知識進行與生活實際的表面聯習,這樣的活動使得學生不能從預習階段就深刻領悟數學知識。因此,想要提高預習效率,將生活化教學理念滲入教學,是學生透徹感知數學與生活的緊密關聯,教師就可從生活化預習環節的指導入手,依托預習教學實踐,探索生活化實際預習指導教學,使學生從預習開始,了解生活實際與生活的關系。
如,《認識時間》教學時,進入預習環節時,教師就可經過實踐教學創新,讓學生能夠摒棄傳統預習模式,以探索性的生活實際融入形式,完成對“時間”相關知識的預習。教師進行課堂指導預習模式,給學生5分鐘的預習時間,讓學生閱讀教材并思考生活實際中起床時間、吃早飯時間、午飯時間、放學時間、閱讀時間、晚飯時間、睡覺時間,想要有效的指導學生完成預習,教師可針對這些生活實際問題理成一張表格讓學生進行填寫。學生閱讀教材后,填寫完表格,經過這樣實際生活實例了解,完成對對這一節知識的大致了解,并以這樣自己熟知的生活場景介入,順暢地完成對這一知識的梳理,以此想要了解更多時間知識,并萌生透過生活實際去體驗的想法,彰顯出預習效果的有效性,提高了生活化教學中的預習效率。
二、改變生活化教學情境,探索融合現代信息技術
生活化教學情境是教師與學生都喜歡的教學新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會使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但傳統教學應用生活化情境,很容易出現教師演示為主的場面,學生自主學習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因此,經過生活化教學情境改革,再進入生活化情境教學的實踐應用中,經過實踐教學探索,學生積極性、主動性調動出來,生活化教學氛圍變得活躍、熱烈,形成良好的探究場景。于此,融合現代化信息技術成為有效的探索成效之一,這使得生活化教學改革效果卓著。
如,《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時,教師就可通過信息技術的融合,創設有效的生活化教學情境,以此幫助學生們實現全景觀看數學知識的目標。學生們經過這樣的生活化場景展示,對“分數”有了初步的概念上認知,這調動起學生數學感知方面的積極性,大家依據畫面中繽紛多彩的生活展示,學習興致濃烈,紛紛加入探究什么是分數,怎么樣利用分數表示生活中的數,怎么樣進行綜合性的知識感知等數學問題的思考,并借助信息技術的畫面靈動,了解這一節知識內容里所蘊含的數學計算,關于分數的計算內容,經過計算知識的運用,學習到“一個西瓜分成10份,拿走3份,還剩幾份?”的實際問題思考,可以運用這樣的知識邏輯,解決生活實際更多的問題,完成對這一部分數學知識的探索。教師經過融合想到信息技術的生活化教學實踐的改革與創新,使得改革的實踐與探索效果顯現,以卓越的姿態呈現改革給學生帶來的全新數學學習感受,幫助學生完成身臨其境般感受生活的數學學習目標。
三、改變課后生活化體驗 ,探索全新課后鞏固模式
改變學生數學科后實踐體驗方式,進行生活化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讓學生以全新體驗模式完成課后數學知識的鞏固目標。這樣數學的生活化實踐體驗,通過生活實踐的積累,使得數學教學發展同時,使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經驗越來越豐富,使得數學新知與舊知系統完整,思考數學知識的途徑也變的廣泛,有效地完成對數學重點、難點的理解,推陳出新,數學學習力上升。同時,教師想要讓學生深刻認知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使“數學來源于生活并為生活服務”的理念根治于心,還可預留一些生活實踐體驗的實際操作內容,讓學生獨立完成體驗,了解數學,感知生活。
如,《數學廣角---找次品》教學時,教師就可預留課后“找次品”的實踐體驗活動,讓學生能夠從找次品活動中得到答案,并將這些方法運用到數學問題解決里,使學生經過自己動手、動腦筋思考。做到了有效的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目標。同時,應對實踐體驗需要,教師還可引導學生體驗時,應針對其中蘊含的實踐內容,設計自己的問題解決方案,并做好實踐體驗的表格,經過實踐的體驗整理,從中整理出適宜生活化體驗能力提升的經驗,將這些積累起來,形成自己的實踐生活感知數學有效知識,培養學生數學意識,提高數學分析、理解、體驗能力,助力于生活化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目標達成。因此,就這樣一節“找次品”相關的數學知識體驗,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是有效地起到主力軍作用展示的改革成果,教師應加以重視,并從適宜的實踐角度給予幫助,使學生可以順利的完成實踐體驗,養成獨立學習習慣。
總結:
總之,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學改革,教師可通過選擇適宜生活化實踐教學方式,使學生了解生活與數學的關系,調起對生活化學習的興致,并經過這樣的教學探索,改革效率得以提高。同時,學生經過體驗,了解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又解決生活問題的道理。教師應經過生活化教學實踐,經過這樣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實現生活化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目標,使得生活化改革成效得以突顯。
參考文獻:
[1]李迎春.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模式探析[J].學周刊,2019(16):41.
[2]李滿倉.淺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26(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