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雪
摘要: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行與深入,小學語文教育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為此,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高閱讀教學的重視,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實現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語文教學
新課標指出,語文閱讀教學重點應放在文章的理解、體驗、思考以及感悟中,讓學生通過閱讀學習得到豐富的思想與情感,啟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心靈的成長。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創新與優化教學形式,通過有效的教育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與核心素養的發展。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提高學生分析能力
對于小學生來講,對于事物的認知比較局限,而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拓展知識范圍,增強學生的見識,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進而拓寬學生的認知范圍,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在大量的閱讀中,學生可以逐漸的掌握文章的主旨,能夠理清文章的脈絡,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
(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可以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文化知識,使學生學到多種類的文化內容,能夠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增強文化底蘊。閱讀量增加了,學生的知識累積也會增加,能夠為學生的習作累積豐富的素材。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學生可以在知識的海洋中汲取更多的養分,使學生累積到大量的寶貴財富。
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營造良好閱讀教學環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教師要想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就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滿懷興趣的投入到閱讀學習中。充足的閱讀時間是提升閱讀氛圍的保障,教師可以從兩方面入手。第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留出一定的閱讀與思考的時間,并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學生制定合理的閱讀計劃,讓學生可以合理地安排閱讀時間,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在閱讀的同時,教師還要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讓學生從閱讀中獲得體驗,從而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第二,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閱讀氛圍,可以讓學生相互交流與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共同進步。這樣既能提高閱讀效率,還能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深入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班級中建立“圖書角”,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書籍帶到圖書角,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讓學生可以沉浸在一個濃郁的閱讀環境中。
(二)豐富閱讀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從而加強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多數教師都會選用講解與分析的方法進行閱讀教學,這樣的教學形式普遍都是逐字逐句的分析,但是很容易影響學生的情感體驗,不利于學生對文章深層含義的理解。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學習信息技術技能,創新教學形式,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內容相結合,幫助學生提高閱讀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建閱讀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與思想情感,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時,很多學生沒有去過小興安嶺,所以對文章中描寫小興安嶺的段落不能很好的理解。為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小興安嶺的現實景象展示給學生,這樣可以加強學生對文章內容的了解,能深刻掌握文章的主旨與思想情感,進而提高閱讀學習效率。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視頻、圖像、音頻等技術,將文章內容直觀的呈現出來,通過為學生創建特定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該情境中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中獲得豐富的感官體驗與情感體驗。這樣的教學形式可以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
(三)聯系實際生活,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語文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將閱讀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通過生活讓學生獲得閱讀感悟,讓學生形成學習生活一體化意識,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豐富的生活經驗。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將內容與生活實際有效結合,從而降低閱讀學習的難度,更好的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了解與掌握。生活化教學還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準確的掌握文章的內涵與情感,在閱讀中獲得深刻的感悟。例如,在學習《落花生》一文時,教師就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展開教學。花生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食物,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通過花生反映了作者小時候的家庭教育,描述了作者童年的美好生活。生活化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拉近閱讀學習與生活之間的距離,可以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從中學到一些良好的品格,如默默奉獻、不圖虛名等。
(四)立足課內,豐富課外閱讀資源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材雖然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素材,但不是唯一的。閱讀學習是一個量的累積過程,教師不能將閱讀教材局限在教材上,而應擴展到課外,從而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豐富學生的學識。課外閱讀的形式多種多樣,很多小學生難免會盲目的進行閱讀。所以教師可以先立足于課內,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例如,在學習《草船借箭》一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三國演義》,這樣可以讓學生充分了解“草船借箭”背景,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也能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等為學生推薦一些適合該年齡段的優秀書籍,并引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讓學生有效的閱讀,使學生從閱讀課外書籍中學習到更多教材以外的知識,逐漸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
三、總結
總而言之,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教師要意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深入了解學生的閱讀學習情況,積極轉變教育形式,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并采取有效的方式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語文綜合能力,使學生逐漸形成適應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與能力。
參考文獻:
[1]賴國強.文本閱讀興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策略[J].課外語文,2019(10).
[2]倪丹.文本閱讀興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