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杰 西北政法大學商務英語
自地攤經濟產生之時,學者們就對其進行了探索研究,且國內外學者提出了不同的觀點。此外,關于城市地區地攤經濟的學術文獻很少,這也反映了國外管理相對較好的地攤經濟。因此,很少有國外學者認為要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城市地攤經濟的管理屬于城市管理的范疇,根據所掌握的資料,國外學者主要是從城市管理的角度,或者具體地說是從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新探索的角度進行研究。國內學者主要對于地攤經濟存在的必然性、正負效應、管理發展等進行探討,提出了很多卓越的理論與見解。
歐洲共同體委員會在1990年時成立了可持續城市環保專家團隊,其于1994年發表了《可持續的城市規劃:第一份報告》[1]。本報告書目標之一就是將生態系統視為自然生物,采用全面的方式將其作為生態系統理念應用到每個城市,規劃和管理城市。
英國城鄉規劃協會可持續發展研究團隊成員小組在1993年發表《可持續環境的規劃對策》的研究報告[1],推進了可持續環境規劃的實施和應用,將自然資源、能量、污染、廢物等環境因素的管理納入了空間資源開發規劃所有層面的研究報告并由此制定了一系列的實踐行為指南。
1.地攤經濟存在的必然性
地攤經濟的存在展現出其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王偉鋒在《地攤經濟的可持續性》中從政府管理與金融支持的視角認為,地攤市場的存在是政府推動市場發展的產物,是金融創新為它提供了發展的動力[2]。
2.地攤經濟的正負效應
國內外眾多學者對地攤經濟的正負效應做了許多學術研究與討論,因此產生了許多卓越的觀點。一種見解源于王俊杰在《地攤經濟的社會效益及規范化》,此文中提到了地攤經濟對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展現其在社會中的正效應:(l)緩減城市就業壓力,解決外來人口生計問題;(2)滿足城市居民的部分消費需求。[3]
另一種觀點認為地攤的存在造成了一定的負面效應。在《探析城市精細化管理如何包容地攤經濟》這篇博士論文中,劉娟已經首次明確提出,從長遠角度來看,地攤經濟的零散性會阻礙城市規劃管理;從短期角度來看,流動攤販流動性高等因素,會增加管理成本;存在不誠信現象會損害消費者的權益[4]。
3.地攤經濟的管理發展
自地攤經濟存在至今,其管理問題一直是我國學術研究的中心。李玉杰在執法層面進行分析,認為應進行精細管理,樹立“小地攤,大民生”的理念[5]。本文以相關資料為依據,基于實地考察和對大學城周邊地攤發展的深入調研,對地攤經濟發展對各主體影響程度的作用等方面做了初步分析,并針對當前大學城附近地攤經濟發展狀況提出一些建議。
地攤商品品種豐富,獲小利易,獲大利難。地攤經營種類主要有早晚餐、服裝配飾、果蔬售賣等,其中燒烤小吃、果蔬售賣和服裝配飾分布最廣,數量最多。據實地采訪數據顯示,地攤(以西北政法大學西門攤位為例)日營業額在80—500元,利潤在20%—40%。西安一般普工工資80—120元/天,技術工工資250元/天,流動小攤販(賣菜)日均收入100左右,屬于中等偏下水平,僅可滿足一家人在西安一天生活的最低需求。這也說明地攤經濟中的小攤販的收入是存在不均衡的分配現象的。對于有固定的攤點和集中管理的攤販,收入遠高于流動攤販一天所得。
在寒暑假后,西安各高校地區的攤販為了賺回成本,都對商品進行降價,這帶動了大學生消費的欲望。但是西安有許多高校為了加強對學生安全監管,在周內仍然選擇繼續封校(例如:西安歐亞學院),使作為消費主力軍的大學生不能進行消費。所以,為了滿足日常的購物需求,大部分仍被封校的大學生會選擇網購。這也對高校附近的地攤經濟形成阻礙。除了地攤經濟與消費者的促進與阻礙的關系之外,地攤經濟之中存在不誠信經營也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地攤經濟的存在可能會擠壓售賣類似產品的實體店。雖然兩者滿足的是消費者不同訴求,但是訴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重合。所以,兩者形成了一種既互補又競爭的關系。比如:在陜西師范大學附近的小郡肝串串店會受到附近串串小攤的影響;在西北政法大學附近的長沙臭豆腐是一家商鋪,但是其收益遠沒有小攤販所賣的臭豆腐客流量大;在西安外國語大學附近的油炸餅小攤販很多,這也影響了學校附近炸串店的生意。
地攤經濟會增加西安大學城附近相關行政部門的管理成本。高校聚集處的流動商販大都是低成本買賣,管理部門很難掌控其經營時間和地點,在實際管理中無法實現集中統一有效的管理;加之其流動性強,影響大學生出行、也導致交通秩序等行為不能及時進行有效的處理,成了高校附近群眾投訴的熱點、本城市反映的焦點和西安城市管理工作的難點。
地攤就業無年齡、學歷、時間限制,成本低、形式靈活,成為了靈活就業的首選。但是市場準入門檻低,可能成為違法分子有機可乘的根源。所以,政府對于進入西安大學區市場的攤販,要進行嚴格的把控的監察。一是政府加強制度把控。政府有關部門出臺相關制度,規定地攤經營的市場準入條件、攤主信息登記制度、誠信經營考核管理制度等;二是規劃區域經營。在城區重點規劃部分區域設立流動攤位販賣點,規定經營地點和時間;三是定期開展座談會。傾聽攤主及城市居民的意見,及時解決在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要想更好地保證西安大學城聚集處的地攤市場經濟有序健康發展,首先就需要充分了解地攤市場經濟發展的實際收益與成本,才能從高校地攤市場經濟發展中受益,進而來承擔如何降低高校地攤市場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收益要付出的成本。其次,要進一步建立健全相應的體制或者政策,以便于保證企業能夠獲得更多利益主體,比如占據良好位置的行業主體,承擔相應的責任,承擔更高的成本。做到了權責相匹配,避免了在地攤經濟發展過程中反復產生的矛盾和糾紛,保證了地攤經濟長期為基層人民提供良好的發展機遇。
管理者必須動態地干預當地街頭小販經濟發展機會的分配和協調。管理者需要動態干預攤位的分配順序,根據不同攤位的經濟發展動態調整攤位的分配,避免一些攤位長期占據好的攤位獲得更多的利潤機會,使其他相關的攤販無法獲得應有的利益。這樣也可以使管理者與街頭擺攤的攤主關系變得更加和諧,營造更好的城市氛圍。
地攤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不是獨立存在的?!暗財偨洕?“直播賣貨”的新方法,也將會形成一系列正向的連鎖效應。對于西安大學城附近的商販來說,不斷地接觸新興的模式,并借助網絡的形式銷售自己積壓已久的產品,就可以填補在學生放假期間收入的空白。通過直播的形式賣貨后,商販也不斷地提升自我核心競爭力,提高產品的質量,得到更多收益。
采用“直播帶貨”方式產生鏈式效應之后,并不是單個的攤販在銷售。西安大學城聚集處的攤主應依靠相應的包裝團隊,通過團隊把某一個區域內的攤販整合,達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在線上,攤販的身份也轉變為主播,借助粉絲把攤販賣貨所能得到的利益最大化。在網絡上直播達到一定的階段之后,通過大數據分析消費者需求、優勢產品、地方特色等,讓大批量產品依托線上直播與實體店銷售,實現利益最大化。在進行線上線下深入結合的模式的過程中,促進西安地攤經濟不斷發展。
西安市為形成城市核心競爭力,吸收本地高校畢業的專業人才,不斷發展經濟。在2020年5月底國家發布了“暫時不將占道經營及市容市貌作為城市績效考核”的政策后,逐漸炒熱的“地攤經濟”成為了新的經濟風口,西安抓住國家政策和各種經濟風口來提升經濟。本文通過論述“地攤經濟”在西安大學城區發展對不同主體的影響以及需要整改之處,明確要持續發展地攤經濟仍要以政府這只“無形的手”作為主要抓手并且攤販作為主體需要不斷提高自我競爭力?!暗財偨洕弊鳛橐粋€有爭議的話題,即使學術界有對“地攤經濟”造成的不利影響進行批判,但是“地攤經濟”對促進西安大學城區經濟的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希望本文對地攤經濟發展的探討可以對政府進行行政決策起到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