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波 廣東省技術經濟研究發展中心
能源經濟對于經濟發展的價值是非常顯著的,能源經濟在社會進步、經濟互動、生產能力、生活質量等方面的價值體現,讓人們加強了對能源經濟的深入分析,并積極尋求有效的方法進行能源結構調整,使能源環境與能源經濟得以協調。
能源是重要的經濟資源,能源包括了不同類型,從大的方面上來講,分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從具體層面上分析,能源可以分為石油、煤炭、風力、太陽能、天然氣等,甚至是核能、熱能、生物能等多種類型。如煤炭能源和石油開采量在世界各種能源中占有較大的比例,而煤炭產品和石油產品也成為經濟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甚至能夠起到對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能源經濟作為重要的經濟形式,其價值主要以能源為表現形式,能源價值決定了能源經濟水平。隨著社會進步發展,對能源的消耗量也急劇增加,能源需求缺口巨大,這也是能源經濟的重要機遇[1]。通過能源來創造國家GDP產值,使能源經濟在社會整體經濟體系中占據的比例十分可觀,很多國家都依靠能源來拉動社會發展,為社會提供重要的經濟動力。我國在能源經濟方面也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如煤炭開采、石油開采以及石化產品供應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進展。能源經濟不僅從能源層面為社會發展提供支持,同時也能夠衍生和拓展其他經濟形式,如能源經濟促成了就業崗位的增加,能源經濟也推動力汽車、建筑等領域發展。
能源經濟具有互動性,也就是在經濟體系中,能源經濟能夠為消費提供重要的渠道。能源經濟發展中所創造的經濟空間非常巨大,在傳統能源與新能源交替過程中,通過新能源技術來消除傳統能源應用時的負面影響,使得能源經濟又出現了一波新的高速發展期。傳統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等非可再生資源,這些能源在經濟發展中負面影響也日益 突出,如對環境的破壞等,這種傳統能源經濟催生了新能源經濟。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成為經濟體系的重要研發對象。在國家經濟政策方面也給了新能源經濟更多的保障和優惠。新能源經濟蓬勃發展,對整個國民經濟形成了極大的互動效應。在節能減排方針政策指引下,各行各業都在積極進行節能減排的探索,從而能夠在生態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方面形成一個和諧的關系[2]。能源經濟在這樣一種趨勢下,必然會進行結構改革和優化,逐漸降低傳統能源比例,提高新能源比例。通過新能源經濟來促使新工藝、新技術等的研發,這對于國民經濟也呈現出能源成本的顯著降低狀態,無論是從能源利用成本還是從環境保護成本,都明顯低于傳統能源經濟時期,但是新能源在降低成本的同時,產能等方面并未明顯降低,因此能源結構調整具有科學合理性。
能源經濟在現代經濟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在經濟水平評價中,能源經濟狀況也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生產能力。能源經濟發展需要基于生產力來完成開采和加工等工作,因此在能源經濟層面,影響因素一般為能源的存儲量和開采量。能源存儲是受到地域發展等情況限制,但是能源開采則是與生產能力直接相關。從世界各國的能源開采總量來了分析,生產能力強的國家能源經濟水平也較高,相反如果國家生產能力較薄弱,能源經濟水平普遍也較低。我國在能源經濟體系中還處于發展中階段,整體社會生產能力不能匹配能源存儲水平,這也是我國能源經濟雖然現階段發展水平不高,但是潛力巨大的原因[3]。在能源經濟發展中,國家需要重視能源產業調整,并基于能源經濟來增強能源開發利用能力。在生產能力提高方面,除了重視能源開采,還要注重能源副產品的經濟價值體現,如石油能源的副產品可以用于紡織、建筑等方面,通過全面挖掘能源價值來促進生產力優化。
能源是社會生活的重要消費內容,在提高國民生活質量方面,能源經濟也作出了巨大貢獻。在能源經濟增長過程中,很大程度都是由消費拉動的。能源消費比例也表示了生活質量水平,如石油能源消費量大,一般能夠證明人們在生活方面有著較高的消費能力,如汽車保有量等,都是能源經濟消費的重要構成,發達國家的能源消耗較之發展中國家和貧困國家都明顯提高[4]。煤炭能源消耗量則表達的電力能源使用量,如國家電力能源應用水平與民眾生活質量息息相關,我國在發電方量方面逐年增加,也代表了用電設施使用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發電裝機量明顯提升。
能源經濟迅猛發展所帶來的積極方面是顯而易見的,但是我們在能源經濟進步中也要認識到能源使用的安全性。能源經濟體系中,各種能源都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保障,能源供給情況對于國民經濟也產生著直接影響。隨著能源應用的普及和深化,要清醒認識到能源安全在能源經濟中的影響,這里所指的能源安全是從能源經濟角度分析的,一旦能源出現枯竭,將會給社會帶來的巨大阻礙。當社會越來越依賴于能源經濟時,能源需求量明顯擴大,隨之而來的就是能源供需之間平衡被打破[5]。我國能源儲備量相對而言較為豐富和充足,但是近年來對煤炭能源存儲量的數據分析上可以明顯看出,如果仍然按照目前的能源經濟趨勢發展下去,我國煤炭能源在未來的百年間可能就會枯竭,石油能源、天然氣能源等都存在同樣的危機,這就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因此加快能源結構優化,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原有的石油、煤炭、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通過能源替代方式,在傳統能源消耗的重要層面,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占有量,應對能源安全風險是能源經濟得以持續的必然要求。
能源結構優化的基礎是新能源能夠在應用領域替代傳統能源,這就需要在新能源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總結出不同新能源的特點、優勢和限制等因素,從而在能源結構調整時才能夠有的放矢,發揮新能源優勢,規避新能源劣勢。新能源種類非常豐富,水能具有較好的再生性,能夠通過自然降雨等方式形成有力的補充,而且水能屬于無污染的清潔能源,可以用于水力發電等領域,替代傳統的煤炭發電[6]。但是水能利用方面也受到局限,水能利用只能在水資源豐沛地區開展,對于干旱少雨或者水源緊張的區域則難以有效運用,而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呈現南多北少和東多西少的狀態,大大限制了水力發電的應用。風能是較為易得的新能源,在能源結構優化中可以積極發展風能經濟。我國很多地區都建立了風能發電的設施,如路燈采用風能發電,可以很好地節約傳統電能。風能發電能力與發電機組性能有直接關系,在西部地區平原上經常能夠看到大規模風能發電機在運轉,這得益于西部地區常年多風,從而提高了風能生產量。風能應用的一個局限是風能不穩定,在一些地區風力并不是持續和穩定的。太陽能是目前利用范圍最廣的一種新能源,在太陽能利用方面,以及普及到了交通、建筑等多個領域[7]。太陽能汽車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的代表,建筑上的太陽能板可以提供照明、熱水等服務。太陽能的能源量非常巨大,每秒吸收的太陽能就可以轉化成很多電能,太陽能受到天氣情況影響,陰雨天無法進行能源采集,需要借助太陽能存儲設施來維持能源供給。
能源結構優化需要基于技術手段進行,在能源開發利用方面,要不斷進行技術升級和創新,通過技術優勢來解決能源結構調整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傳統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缺陷主要集中在環境污染、能源緊張等方面,通過技術升級可以改善傳統能源使用情況[8]。如潔凈煤技術就是一種新的能源使用技術,潔凈煤技術可以消除煤炭燃燒時產生的污染物質,在煤炭利用方面,基于先進技術手段和工藝設備對煤炭進行凈化洗選等,在煤炭燃燒過程中進行脫硫,將硫化物從媒體中分離出來,這些硫化物可以重新進行回收和加工,形成煤炭能源的附加經濟產物,運用到工業生產領域,從而實現能源經濟循環目的。
能源經濟對于國民經濟體系具有較強的支持作用,隨著能源在各個領域的使用,需要從更多的層面進行能源經濟的探究,力求能夠發揮能源最大價值。能源結構優化是能源發展的重要保障,通過關注能源使用安全、完善能源優化開發以及加強能源技術升級等舉措,為能源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積極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