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壘 邵彥婷 馬曉輝
(金陵科技學院 江蘇 南京 211169)
工程教育認證是國際通行的工程教育質量保證制度,2006年,我國啟動工程教育認證工作,2016年成為《華盛頓協議》正式會員,這標志著我國工程教育質量實現了實質等效。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共有241所高等學校的1353個專業通過了工程教育認證。工程教育認證的核心理念是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根據專業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達成評價,認證的關鍵是確保畢業生綜合素質符合人才培養目標。
新形勢下,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職業素養與技能提出了新要求,這倒逼應用型本科高校緊緊抓住工程教育認證體系構建,深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升高校專業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工程教育認證能夠迅速取得發展,關鍵在于建立一套國際實質等效的認證標準[1],目前適用的標準包括通用標準和專業補充標準,通用標準包括學生、培養目標、畢業要求、持續改進、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和支持條件。
本文以金陵科技學院軟件工程專業為例,圍繞工程認證目標體系,對工程教育認證中學生指導進行跟蹤研究與實踐,旨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學校始終把幫助學生理解、實現畢業要求放在首位,力求從學習指導、職業規劃、就業指導、心理輔導等多方面構建學生指導體系,培養學生在扎實掌握專業技能的基礎上,具備良好的職業規范、優秀的道德品質、健康的身心素質、充分的團隊意識和溝通合作能力、較強的終身學習能力。同時通過建立完整可行的質量評價和持續改進機制,促進學生指導取得實效。
為全面開展學生學習與成長指導,學院建立分管副書記負責,學工辦牽頭,全員參與的指導機制。按學生指導全覆蓋的要求,每個年級配備專職輔導員,每個班級配備班主任和學業導師,學業導師主要負責專業思想、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教育和指導,了解學生學習和思想狀態,幫扶學業困難學生,如實記錄指導情況。
1.入學教育
學院制訂了新生啟航教育工作方案,為每位學生發放學生指南和人才培養方案單行本,一是通過教學院長專場宣講,學業導師班級輔導的形式指導學生理解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和培養計劃;二是通過年級大會、報告會、系主任專題講座的形式開展入學教育,幫助新生順利實現從高中生向大學生的角色轉變,適應大學的學習與生活,做好大學四年生涯規劃。
2.思想政治教育
突出引導學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拓展紅色資源打造黨建和思想教育特色,如開展雨花英烈精神特色教育,通過開設第二課堂素質教育選修課,分年級、分層次,以線上線下課程和社會實踐結合的形式開展教育。
3.學習方法指導
通過開設專業導論課程,幫助學生了解本專業主要學科知識和課程體系;通過班主任和學業導師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學習方法;通過開展朋輩引航、學習經驗交流座談、英語四級模擬考試、考研指導等活動,提高指導的針對性;通過院學習部、班級學習委員開展學習活動,發揮學生自我教育作用。
4.課程學習指導
對學生的課程學習指導主要由專業教師和班級學業導師負責,任課教師設計教學方案,制訂教學任務書,指導檢查課程開展的全過程,并通過考核方式給予學生評價。學業導師針對教學過程中反映出來的問題,進行不間斷滲透式全覆蓋的答疑指導,及時與任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溝通學業情況,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和自我教育的能力。[2]
5.科技創新指導
學院大力加強科技創新指導力度,出臺學科競賽管理實施細則,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建立創新實驗室,實行開放實驗室項目管理,在經費、實驗儀器等方面給予相應支持。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軟件測試大賽、全國高校云計算應用創新大賽、中國軟件杯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等相關比賽。組織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創新創業項目申報和研究,鼓勵教師吸納學生參與科研項目,學生科學競賽獲獎、知識產權申報、論文發表等均有大幅增加。
學院嚴格按照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中的非技術能力的綜合素質要求,重點從體系建設、隊伍建設、課程建設、咨詢輔導和基地建設等方面,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專業性質,提高職業技能,正確定位規劃職業生涯,實現高質量就業。
1.健全服務體系,加強隊伍建設
學院不斷完善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工作體系,成立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全員參與的指導網絡,保證對學生指導的全覆蓋。強化就業工作責任制,落實就業指導服務措施,推進實施“招生、培養、就業創業”聯動機制。學院配備專門負責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的就業干事,依托學校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中心,再加上年級輔導員、各班學業導師和班主任及各專業教師,形成了一支專兼結合、多層覆蓋的高素質就業指導與服務隊伍。
2.分年級開設課程、循序指導
學院依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設置相應的課程和活動,既貫穿全過程,又增強有效性。大一年級重點關注學生認識自我,樹立學業榜樣,主要指導途徑包括開設公共必修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將每位學生的生涯規劃設計書納入考核環節,組織新老生交流會、朋輩引航事跡報告會等活動,促進學生掌握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創業的基礎知識和常用方法,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擇業觀、創業觀及成才觀,增強社會責任感,提高職業生涯規劃的能力。大二年級重點關注學生職業方向,確定學業目標,主要指導途徑包括開設《大學生創新創業》必修課程,組織學生參加職業生涯規劃大賽,開展學業生涯人物訪談、邀請企業人力資源主管開展專題講座等活動。大三年級重點關注學生職業素質,提升競爭實力,主要指導途徑包括開設《創業基礎》必修課程、編印《畢業生就業指導手冊》、發布《畢業生專業、人數介紹》、編寫《優秀畢業生介紹》和《優秀特困畢業生介紹》,加強對特殊群體的幫扶,開展各類就業形勢講座和考研輔導講座。大四年級聚焦求職,重點關注學生求職實踐、學業與職業順利過渡,組織職場禮儀、面試技巧、簡歷制作、求職技能等講座,開展模擬招聘大賽、創業大賽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使其做好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和就業創業的充分準備。[3]
3.廣泛拓寬就業渠道
學院充分利用教學科研合作資源,積極推進校企協作,加強學生實習基地、就業基地的建立和拓展,與相關企業簽訂就業實習基地共建協議,經常赴用人單位推介畢業生,同時邀請企業上門招聘。學院配合學校聯動,大力開展“智慧就業服務工程”,開通就業信息網,組織就業網聯盟信息共享、政策發布、指導咨詢、網上招聘,為畢業生、用人單位和就業管理工作者提供了快捷、高效、實用的平臺。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如QQ 群、微信群、公眾號等,及時將用人單位的需求信息轉達給每位學生。
4.推進創新創業教育
學校制訂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結合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推進創業教育,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創業教育》選修課,成立創客中心,組建創客虛擬班,通過免息貸款、減免稅費、配套服務和政策咨詢等優惠措施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保障。[4]
1.構建心理教育網絡,落實基礎工作
學院出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細則,規范推進心理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和普及化。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導下,學院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與學校中心點線面結合。配備1名輔導員專門負責心理教育工作,建立班級心理委員制度,形成校、院、班、宿舍四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體系;推選輔導員參加江蘇省心理咨詢師考試培訓,鼓勵輔導員考取國家心理咨詢師資質。規范開展學生心理普查,及時發現心理問題,有效開展心理輔導。明確班主任職責,要求關注每個學生的心理狀態,并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和教育。
2.加強心理危機預警,做好心理輔導
抓好學生心理普查,對所有新生開展心理健康普查與心理測試,建立心理檔案。根據普查結果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做出正確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期望。加強心理危機預警,發揮“學校—學院—班級—宿舍”四級心理健康監控體系作用,定期開展重點人群排查工作。重視個別跟蹤輔導,及時匯總在普查和平時監控中發現的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通報給學院領導、班主任,并科學組織心理干預,必要時請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個別干預。
3.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豐富活動載體
開設心理健康必修課程、專題講座及報告、心理行為訓練和團體培訓,傳授心理調適方法,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學院將育心與育德相統一,依托“3·20心理健康周”和“5·25心理健康月”開展主題教育,積極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營造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學院氛圍,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學院每年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動,如講座、觀影、廣場心理咨詢活動等。
4.發揮學生“心協”作用,倡導自我服務
在學院學生聯合會的指導下,成立了“心理健康協會”。協會成員包含各班心理委員、各宿舍寢室長,以及有志服務于學生心理工作的同學。協會從成立之初就確定了工作宗旨、機構設置、職能分工,建立了較完備的運行機制,成立以來,各種常規工作和特色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
通過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學生指導活動,加強了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和核心競爭能力的培養。指導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生學習勁頭足,教學相長,成績穩定,近幾年畢業生一次獲學位率均在 96%以上;二是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強,競賽獲獎逐年增多,經過持續培育孵化,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立項數量,學科競賽獲獎情況、專利申報數量、創業團隊數量等均有大幅增加;三是學生就業質量高,人才培養質量充分顯現,畢業生就業率多年達100%,近幾年,畢業生主要流向IT企業、行業管理部門,就業單位主要分布在長三角地區。“專業基礎扎實、職業素養好、實踐能力強、發展后勁足”是用人單位對本專業畢業生的普遍贊譽;四是學生綜合素質強,全面育人成效凸顯,近年來學院為學生組織各種類型的志愿者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各類實踐活動點面結合、覆蓋面廣,學生的思想素質、社會責任感、人文精神在社會服務中得到鍛煉升華。學生志愿者積極參與軟博會、亞青會、青奧會、輪滑世界錦標賽、南京國際馬拉松、南京江寧春牛首國際馬拉松等各類大型賽會的志愿服務工作,為服務社會做出了積極貢獻。
工程教育認證中構建的學生指導體系緊密圍繞工程教育認證的理念,切實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充分保障了學生培養目標的達成,有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專業建設水平,同時對于學生指導成效建立有效的質量評價體系,并做到持續改進,有力支撐了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轉型建設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