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婉兵
(湖南工業大學包裝設計藝術學院 湖南 株洲 412000)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已經和互聯網息息相關,也讓互聯網一躍成為傳統文化藝術傳播推廣的最大平臺。5G技術又在原本多樣的互聯網服務功能上有了多重創新,給新時代下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騰飛插上了翅膀。如果說3G“圖片時代”讓我們與互聯網親密接觸,讓學習形式不再拘泥于具體的環境;4G“視頻時代”給了我們充實全面的傳統文化學習資料;5G“物聯網時代”對我們學習傳統文化藝術來說,是前所未有的體驗革新。5G不僅是通信技術的升級,它是一個全新的數字化時代的支撐點和開辟點,為傳統文化藝術推廣方式的更新迭代帶來無限的可能。隨著“5G商用元年”的提出,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的熱潮不退,AR/VR的卷土重來,讓新興技術成為社會各界無法回避的話題。[1]科技部、文化和旅游部等6部門共同制定的《關于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明確表示,要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創新能力,轉變文化發展方式,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更好更快地發展,進一步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2]如何在5G時代利用好5G技術和5G環境,通過智能交互手段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藝術發揚光大,把中國的故事講好,讓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藝術以操作最方便、形式最生活化、流露最自然的模式昭示世人,展示出新時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結合著科技全面發展,并豐富著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描繪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新畫卷,是我們共同的關注的問題。
基于用戶體驗,以用戶為中心的“交互設計”概念是由設計師BillMoggridge提出的。為創建新的用戶體驗,交互技術應運而生。在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的當下,多媒體互動這種以互動式體驗為特點的新型展現方式正在滲入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3]5G技術的日趨成熟不但提升了人機交互的豐富體感,也推動著萬物互聯。萬物互聯,即5G可以實現物與物以及物、人與網絡的相互連接,從而為技術應用帶來無限可能——閱讀書籍、觀看電影等文化消費行為不再囿于固定場景,傳統的文化消費場景發生改變。[4]同時,將有更多的硬件設備和軟件應用進軍視聽傳播領域,如VR智能眼鏡、全息投影儀、智能家電、可穿戴設備等新設備投入應用,豐富多元的視聽內容與種類繁多的應用場景,將形成新的“跨屏”乃至“無屏”視聽生態系統。[5]如今,基本人手一部智能手機,將人與人、人與物、人與時代的聯系成一個多維的牽動系統,5G的傳輸速率對于提升人們的物質生活體驗和精神文化體驗將會是一次巨大的飛躍。快捷的傳輸速率給萬物互聯概念下的物聯網技術開拓了許多可開發新區域,同時為智能移動終端增添了許多可在快速傳輸技術下啟用的如VR、AR、AI、全息投影等新技術,我們可將這些新技術運用至國內傳統文化藝術推廣網站、傳統文化藝術博物館、校園內傳統文化藝術課堂、傳統文化藝術商品出售等多類應用場景,實現傳統文化藝術與科技的融合,起到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多維推廣、激發人們的學習興趣、便捷人們藝術生活的作用。
各地的傳統文化藝術博物館普遍是當地主題最明確、受眾最廣泛、內容最專業、延伸最全面的傳統文化藝術推廣學習場所。隨著技術的發展,博物館的服務也相對得到了提升,在5G時代下,利用IP定位和VR情景模擬體驗可使博物館的服務更人性化,給觀眾更多的自由參觀空間和學習收獲。
1.VR模擬文化情景再現
博物館在收藏展品時,往往因其在流傳過程中的科技水平限制和記錄載體的不同,流傳下來的只有文獻和繪畫等物質形式,無法具體感知展品創作時的文化環境。我們可以結合專家學者的研究材料,利用VR技術制作與對應傳統文化相關的360°全環繞式文化起源、發展歷程模擬影像,搭建虛擬場景,觀眾可通過佩戴VR眼鏡參觀,沉浸式感受展品作者們創作時的人文環境,融入其中感受展品背后的故事,更全面地了解相關傳統文化藝術。
2.IP地址定位播報
觀眾在參觀博物館展品時,往往需要官方的講解才能充分了解藏品所代表的人文和歷史意義,從而達到有意義的觀賞。目前國內博物館多為租賃式講解耳機,內置講解音頻為一體式講解,需要觀眾跟隨講解音頻的節奏和順序去參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觀眾對參觀行程的自主選擇性。5G時代我們可以利用智能終端的IP定位功能,依靠互聯網將館內藏品講解按照其藏品的IP分段上傳,當用戶的智能終端連接到館內WIFI時便自動聯網獲取講解,精確定位觀眾的IP后匹配對應藏品IP,分配藏品講解,這樣便可使觀眾得到最大的參觀自由,依據觀眾自己的瀏覽方式采取講解流程,獲得更好的參觀體驗。
傳統文化藝術推廣網站是主流的傳統文化藝術學習途徑之一,互聯網的存在使人們學習時不再受到地域、師資、時間等客觀條件的影響,在互聯網網頁端把傳統文化藝術的推廣做好、做新、做大是5G時代創新發展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手段。
1.終端網頁微簡化
5G時代下,新技術層出不窮,這些新技術必須在5G基礎上,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突破時空限制,連接各類主體,構建聯動交互的數字創意生態,實現融合創新應用。[6]隨著數據傳輸速度的提高和移動端視聽設施水平的提升,用戶使用的聯網設備必然越來越智能、精簡、便攜,傳統文化藝術網站應主要著眼于發展輕應用模式,借助5G的傳輸速率,實現低內存快加載,以快、小、精的形式向主流便攜智能終端推廣。
2.虛擬場景互動學習
傳統文化藝術作品只是傳統文化藝術的物質體現,傳承傳統文化藝術不僅是保護這些作品,更是學習制作技藝。因地域條件限制,我們可能無法切身去體驗學習這些傳統文化藝術作品的制作技藝,但我們可以利用交互軟件設計相關場景,特別是需要手工制作的體驗類文化藝術,如模擬非遺手工藝品的制作過程,拖動制作工具和制作原材料按步驟合成非遺手工藝品成品。不但可以提升網頁互動性,還可讓用戶清晰了解制作步驟的同時,有趣味性地學習相關傳統文化藝術,成為網頁傳統文化藝術介紹的拓展和補充途徑。以央視節目《非遺公開課》在微信上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互動小程序為例,該節目運用趣味拼圖組合式交互手段,吸引了廣大年輕群體,幫助用戶探索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形態、結構、歷史、發源地,向玩家普及非遺文化概念,起到文化傳播的作用。
3.搭建行為捕捉式主題獎勵機制游戲
5G的高速度意味著移動終端的體驗性更強,這對當下的視頻行業、游戲行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5G將使文化生產和消費的距離被弱化,生產和消費的即時性、個性化特征凸顯,將促進文化產業消費市場的增長。[7]獎勵機制游戲是傳統游戲中最受歡迎的一種,目前市場上大部分游戲都是獎勵機制游戲,從最早的《超級瑪麗》《黃金礦工》到現在大熱的《貪玩藍月》《王者榮耀》等,都是以玩家做任務達成任務目的而實現獎勵。而行為捕捉也是智能化人機交互行為的一種,機器通過攝像捕捉用戶行為,依據機器內設的行為規則判定用戶行為是否合規進而實現行為目的。我們可以在傳統文化藝術網站內搭建以行為捕捉為吸睛點的傳統文化藝術主題獎勵機制游戲,用戶通過移動端配置的攝像頭參與這種獎勵機制游戲,依據游戲規則完成游戲下達的任務后獲得獎勵,積累一定獎勵后可兌換實體獎品,實現寓教于樂的目的,增強用戶參與感,提升用戶參與積極性。
校園是青少年學習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最佳場所,校內教授式課堂學習比起校外自主學習來說更規范,更普及,學生接受程度更高。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對青少年來說是必備的學習條件,而文化強國的實現也要依靠大家共同努力。在5G時代運用智能交互的新技術將中華傳統文化藝術課堂打造得更加精彩,給同學們留下深刻的學習印象,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是未來教學發展必不可少的嘗試。
課堂教學中新媒體教學是當下主流的教學模式,甚至有人推論在不遠的將來,學生的課桌將成為智能交互式課桌,內嵌基于生物電識別的電容屏,學生可“隨手查閱、隨手學習”,新媒體教學能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感知學習內容,吸收課堂知識,留下深刻的課堂記憶。如學習講述伯牙子期相遇相知佳話的《高山流水》時,無須老師用語言描述《高山流水》帶來的美妙體驗,只需下載音頻直接用新媒體教學設備播放給同學們聽。5G時代,校園傳統文化藝術課堂教學可以利用3D播放設備和環繞式音響,播放3D傳統文化藝術視頻、圖片,學生無須佩戴3D眼鏡便可達到裸眼3D的效果,學習《清明上河圖》時就讓自己“站”在清明上河圖里,了解古代汴京的城市風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們的生活,獲得沉浸式傳統文化藝術課堂學習體驗,拓展自己的傳統文化藝術知識庫,感受新時代新技術下的數字化科技課堂。
傳統文化藝術產品是傳統文化藝術的物質呈現,是我們研究和學習傳統文化藝術的一大著手點,因此其購買和出售也成為一個活泛的自由市場。如何提升傳統文化藝術商品的交易率,打擊破壞交易市場規則的不良行為,我們可以在5G時代引入全息投影、AR+AI智能識別和數據庫檢索等功能,為傳統文化藝術商品售賣者和購買者提供更多的交易服務。
1.文物全息投影拍賣
文物拍賣市場的存在歷史悠久,出于保護原因,文物拍賣時的展示一直都是以平面化的展示為主,如照片、視頻等,無法讓所有參與競拍的消費者都實實在在地接觸到拍賣品。隨著5G時代的到來,線上直播拍賣成為與傳統的現場拍賣相同的主流拍賣模式。如果我們對拍賣品使用全息投影,參與競拍的消費者都可通過全息投影觀摩拍賣品,并360°地欣賞它,這無疑是對拍賣品全面的展示,也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前來參與競拍,對文物拍賣市場的拍賣方式是一次巨大的革新,全息投影將成為文物拍賣會上展示拍賣品更好更安全的手段。
2.文物古玩AR+AI識別
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文物古玩市場,因大部分文物古玩自身的存在經歷了長時間的歷史變遷,具有獨一無二的特殊性,大部分消費者在文物古玩市場往往沒有明確的購買目的,常常是因為看到一件文物古玩時心靈受到觸動而激發出購買的想法。消費者在購買時都會先了解文物的年代、類型、作者等要素后再估值,需要一定的文化歷史功底和鑒別能力。以古董瓷陶文物器具為例,很多器具缺乏作者或者名稱的具體標識,在查詢過程中將會耗費不少時間,而AR(增強現實)+AI技術就能提供解決辦法。如曾經大熱的游戲Pokemon go就是使用了AR功能,將游戲與現實結合,給玩家帶來二維平面與現實世界互動的新玩法。由于AR是與認知對象的動態交互過程的呈現[8],在搭建多類型的文物古玩識別庫后,消費者利用AR掃描這些文物古玩,AI(人工智能)便可智能識別出作品作者、年代、相關文化背景、文化思潮等信息,并依據庫內同類產品成交價格利用大數行估價,再將這些信息通過AR反饋在被掃描物體上,消費者可根據反饋信息自主選擇購買,大大降低了消費者的搜索成本,也通過提供樣本分析,降低消費者的交易風險。
通過對智能交互技術引入傳統文化藝術領域的應用研究,我們不難發現,互聯網對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傳統文化領域結合5G時代智能交互技術,達到“新與舊”的碰撞,可讓傳統文化藝術散發活力,展現出勃勃生機。隨著人們精神需求的不斷提高,傳統文化藝術成為新的文化潮流,要想讓更多的人聽見中國的故事,我們就應利用好5G“萬物互聯”的特點,在新時代立足傳統文化創新發展趨勢,最大限度地將人們想了解的、感興趣的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以能被學習接納的形式呈現在人們面前,全方位服務人們的文化藝術生活。將中華人民五千多年以來包羅萬象、源遠流長的文化內核中自強不息、心系家國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精氣神描繪出來,結合相關產業,利用5G時代的牽引勢能達到融合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