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賢嬋
(西安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陜西 西安 710600)
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到訪西安交通大學,就西遷精神的精髓和核心,做了詳細的闡述,并激勵廣大師生繼續接好接力棒,將西遷精神代代傳下去,尤其是要抓住新機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發光發熱。這些重要指示,對青年一代鍛造崇高的思想境界,自覺將個人選擇與國家需要融合在一起,創造屬于我們這代人的光輝,無疑起到了激勵作用。
20世紀50年代,為響應黨和國家號召,交通大學從上海遷至西安。在扎根西部過程中鑄就了以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為內涵的寶貴精神財富,即“西遷精神”。在西安交通大學視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西遷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其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1]
1.胸懷大局
響應國家號召,服從祖國大局。66年前交大師生響應國家號召,將個人得失置于國家利益之后,將個人選擇融于國家需要之中,自愿放棄優越的生活條件和親朋好友,義無反顧遷往相對落后的大西北。將交通大學從大都市上海搬遷至西北城市西安,不僅是一種空間上的轉移,更是交大人擔當使命、愛黨報國以及服務人民的情懷體現。背上行囊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體現了服務人民的家國情懷。這實質上是一種大無畏的擔當精神,一種甘當民族脊梁的大局意識。
2.無私奉獻
交大西遷,遷來一批大愛之人,這種大愛體現在對“大家”與“小家”的取舍。當年交大教職工本著對教學工作的熱衷以及對高等教育事業均衡發展的期盼,對本職教學崗位表現出課比天大的教學理念與嚴謹認真的治學態度。將上海的兩處房產交還給當地房管部門,帶著家人扎根西北黃土地,“錢財乃身外之物”,陳學俊教授的無私奉獻精神佐證了這句話;留學日本的數學家張鴻,遷校時任交通大學的副教務長,面對講師嚴重不足的處境又重新站上講臺,主講高等數學。還有諸多老一輩西遷知識分子,他們“舍小家,為大家”,都是交大西遷大軍中的中堅力量。
3.弘揚傳統
交大西遷規模之宏大,意義之非凡,是中國高等教育史無前例之大事件,一定程度變更了中國西部高等教育發展格局,推動了整個西部地區教育科技事業的蓬勃發展,為新時代高等教育注入了新血液。在認真學習十九大報告后,史維祥等西遷老教授們把熱愛黨和國家、熱衷教育事業、奉獻祖國的展望寫信呈寄于習近平總書記,他們期望培養更多強國的好苗子,齊心傳承“西遷精神”,在國家發展歷程中刻上個人的奮斗足跡,建功立業,再創榮光。
4.艱苦創業
“西遷精神”因艱苦創業而底色亮麗。西遷人的艱苦奮斗表現為在艱苦物質條件下選擇扎根西北的心甘情愿,在教學科研中面對薄弱專業領域的齊心協力與迎難而上,在遷校、建校過程中的掃除重障與旺盛意志。正是這種精神使西安交大成為祖國西部的科教高地,培養各類人才約25萬余名,約10萬人投身于西部建設,取得全國高校“五朵金花”的美譽。大量學術成果應用于生產實際,大批人才在西部和國家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產力軍作用。[2]
理想信念作為人生的奮斗指南針和精神食糧,對青年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西遷精神體現了背上背包就出發的堅定信念,在這片荒涼的土地上,必定布滿荊棘。學習西遷精神,用西遷精神的感人事跡,號召當代青年提高思想境界,讓他們心懷夢想,心系天下,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跟上時代的步伐,爭當佼佼者,銳意進取,在實踐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西遷精神雖然是兩個時代的產物,但是它們有相通的一面。西遷精神從正面反映出交大人對國家決策的無比信任,對事業的高度追求,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個人所倡導的愛國、敬業精神相契合。弘揚偉大的西遷精神,可以引導青年秉承無私奉獻的道德風尚,克服腐朽思想,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自覺將個人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把自身的事業發展和國家民族的興旺發達結合在一起,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實現自身價值。
艱苦奮斗是我國優秀的傳統美德,更是我黨的優良作風。初建西交時,教學環境和條件極為困苦,可是交大人不曾退縮。利用廢舊器材搭建了實驗室,過去荒涼的校園現在樹木成蔭,通過幾十年的苦干,為我國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徹底打破了西部院校落后的格局,為我國西部教育振興奠定了深厚的科研基礎。在新時代下,弘揚偉大的“西遷精神”,提倡負重前行、迎難而上,與奢侈浪費、表里不一做斗爭,激勵當代青年保持勤奮學習、勵精圖治、克服困難、勇往直前的品質,錘煉崇高的思想境界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知根”就是要求青年一代深入挖掘“西遷精神”背后所蘊藏的歷史文化資源,緊緊抓住“愛國主義”這一主題主線,不斷深化自身理論認知。自覺地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用科學的思想理論武裝自己,這是錘煉崇高的思想境界的理論基礎,而“西遷精神”作為中國精神譜系的組成部分,本身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的,因此,對“西遷精神”知根知底,便能錘煉崇高的思想境界。[3]
作為新一代青年,要自覺地挖掘和探索西遷歷史,主動學習老一輩西遷故事。隨著傳播媒介日益多元化,可以通過電視網絡或書刊報紙等方式,詳盡的了解西遷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還可以走進西遷博物館,感受初心的溫度。張張陳舊的老照片,件件鮮活的珍藏品都是對“西遷精神”的最好詮釋。看過那泛黃的本本教材教案、講義手稿,陳舊的機器設備、樟木箱椅等,無數的參觀者被“西遷人”的愛國奉獻精神所感動,一次又一次地學習,一次又一次地感悟,都是他們內心對初心力量的渴求。如今,西遷博物館不僅是師生們學習的場所,更是校外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高校、中小學校、基層組織等單位的學習家園。在這里,我們可以回顧歷史,感悟光榮使命,從而激發出大家堅守初心、砥礪追夢的激情。
鑒往知來,學習“西遷精神”是怎么鑄就的。通過傳播媒介或西遷博物館,最終目的是要做到“知根”,而要知根則必須具體全面地了解“西遷”之舉。其中包括“西遷”這一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全面剖析“西遷”事件,學習“西遷精神”的鑄就過程,從中獲取“西遷精神”的真諦。
對“西遷精神”的了解,不能只停留于表面,應體會、領悟其中蘊含的深刻思想內涵。鑄魂是指錘煉人的魂魄和精神,要求青年一代以西遷鑄魂,真正將“西遷精神”內化于心,不斷錘煉崇高的思想境界。
深入學習先進人物的事跡并以此為榜樣,是青年一代塑造崇高思想的重要途徑。崇高的思想境界不是抽象的,它是在無產階級革命領袖、英雄模范人物的思想和行為中具體表現出來的。鐘兆琳先生被稱為“中國電機之父”,他的妻子臥病在床,他卻獨自來到西安,和大家同吃同住。周恩來曾經說他一大把年紀了還是留在上海生活為好,可是他依舊滿懷激情帶頭遷校,在一片荒蕪的空地上建起了電機實驗室。彭康、張鴻、陳大燮、嚴峻……這些充滿故事的名字鐫刻在交大西遷的史冊上,同樣也鐫刻在千千萬萬人們的心中。當年叱咤風云的青年一代,現如今已是耄耋之年。一些人的生命永遠地停留在了這里,他們的錚錚鐵骨永遠地陪伴著這片黃土地。他們這種對國家和人民的大愛,這種胸懷大局的情懷,正是知識青年共同的文化熔爐。
西遷精神涵養著家國情懷。西遷鑄魂,鑄就的是“愛國魂”“奉獻魂”,禮贊的是大局意識、歷史擔當、重義輕利、艱苦奮斗、追求卓越等崇高的思想境界。作為祖國的未來和希望,青年一代應該自覺把個人理想與祖國需要相聯系,把個人奮斗融入復興民族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中去,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輩子的頑強奮斗來砥礪愛國主義情懷。[4]
“強學”亦作“疆學”,指勤勉地學習。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強學不但是我們當代青年自我覺悟的需要,更是古人對國家富強的美好企盼。《禮記·儒行》中有言:“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強學以待問,懷忠信以待舉,力行以待取。”可見孔子對學問的無上崇敬以及勵志報國的決心。清劉大櫆《程易田詩序》中寫道:“以故與縉紳之士相背而趨,終無遇合,退而強學,棲遲山隴之間,雖非有苦,而亦未嘗有樂也。”強調了清代文人雖然不能進入仕途報效國家,但依然保持艱苦學習的作風,同樣也能收獲到很多的快樂。
西交大西遷是國家振興西部教育的一個重要決策,同樣給當地青年帶來一個機遇,使當地青年擁有更好的師資,接受更好的教育,為國家培養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人才。毛澤東曾說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西交大西遷就擔當了這樣一個角色,為文化相對落后的地區燃起一把濃濃的“強學之火”,為有志青年提供了一個支點,一個平臺,同樣也為國家帶來了快速發展的機遇。作為新一代青年,應當秉承強學之風,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提升自我綜合素質,錘煉崇高的思想境界,以過硬的本領,做好為祖國為人民獻身的準備。
漢揚雄《法言·修身》中提到“君子疆學而力行”,意思是有修養的人鼓勵自己努力學習并且勇于付諸行動。上文側重于強學,但這里突出的是實踐,用行動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追夢要求青年一代去實踐,在行動上下功夫。2019年4月30日,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是社會中最有力量、最積極向上、最富有活力的群體,青年承載著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抱負,甘當時代弄潮兒,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5]
老一輩西遷革命人舍小我、救大我,為了援助西部教育,他們嘔心瀝血。響應國家的號召是擔當,更是使命。有國才有家,家國同生。為了這個心愿,他們不辭辛勞,砥礪前行。新冠肺炎肆虐,國家抗疫用人在即,許多醫護人員冒著生命危險馳援武漢。抗疫如抗戰,西遷精神又一次在他們身上凸顯。他們有組織,有紀律,日夜兼程,不辭辛勞,在祖國最困難的地方現身,時刻鼓舞著我們,我們有決心有信心也有能力拿下這場戰爭。重大的災難可以凝聚一個民族的力量,艱難困苦會讓我們的民族迅速成長起來。
作為青年一代的我們,更要秉承老一輩的“西遷精神”,將其外化于行。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我們要從老一輩交大人手中拿起接力棒,扛起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和責任,腳踏實地,敢為人先,勇于創新,在我黨的正確領導下,用科學、用智慧、用行動去實現偉大中國夢,無愧于我們的時代。
面對在全世界范圍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學習西遷精神的重要性更加凸顯。了解西遷精神,必將激起一代代青年努力學習、艱苦創業、報效祖國的熱情。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接班人,青年要努力學習“西遷精神”,鑄魂于己,以實際行動追夢未來,譜寫華麗的人生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