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冬雪
(哈爾濱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東北抗聯精神形成于20世紀30—40年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東北抗日聯軍在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中形成的偉大精神。步入新時代,東北抗聯精神作為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力量源泉之一。東北抗聯精神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不僅不會過時,而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意義。
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中談及紅色基因傳承時,特別提到了東北抗日聯軍,列舉了楊靖宇、趙一曼、趙尚志等英雄人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色基因就是要傳承?!盵1]紅色基因的有效傳承,需要對其內涵進行凝練,東北抗聯精神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抗戰時期的新發展,傳承與弘揚東北抗聯精神是當代社會的應有之義。
1.堅不可摧的理想信念
理想是指引我們前進的燈塔,信念是幫助我們取得勝利的法寶,千千萬萬個抗聯將士在與日本侵略者的英勇奮戰中,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信正義的戰爭必然勝利?;谶@樣的理想信念,東北抗日聯軍在冰天雪地中進行了長達14年的浴血奮戰,不懼怕流血犧牲,不屈不撓、奮勇向前。在我國東北地區抗擊日本侵略者是極其艱巨的任務,東北地區的斗爭是復雜的,《東北抗日聯軍后期斗爭史》中提道:“東北戰場與關內戰場相隔絕,處在日偽軍的分割包圍中的抗日聯軍隊伍處境十分艱苦。”[2]東北天氣寒冷,非常不適合作戰,東北抗聯將士們的基本生活條件都難以保障,抗聯英雄們憑借著自身堅不可摧的理想信念,進行了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最終取得了偉大的勝利。這種理想信念源自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源自對黨領導的革命事業的忠誠,源自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
2.矢志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于中華兒女的心中?!盵3]東北人民抗日的自發性生動地體現了東北抗日聯軍的愛國精神。在民族危機日益嚴重的關鍵時刻,東北人民自發組織起來,不分男女老少,大家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打擊日本侵略者,這在東北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不同于歷次的愛國運動,在整個中華民族岌岌可危的時候,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使東北抗日聯軍具有了極強的組織性。以此為開始,東北人民上下一心、休戚與共,同日本侵略者展開了激烈的斗爭。東北抗聯精神體現的愛國主義精神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黯淡失色,在歷史的長河中始終熠熠生輝。
3.百折不撓的艱苦奮斗精神
在我國東北地區展開抗日戰爭的條件是特別艱苦的。東北天氣寒冷,地勢嚴寒,緯度較高,有相當長的時間處于冬季。為了自身隱蔽,防止敵人的突襲,東北聯軍只有等到夜深人靜之時才能生火取暖,在白雪皚皚的冬季,人煙稀少,非常不利于人們生活,東北抗聯將士處于極其艱苦的境地??孤搶⑹總兘洺3圆伙柎┎慌〉没旧钪瓒家冻鼍薮蟮拇鷥r。一曲《露營之歌》,道盡了東北抗聯將士所面臨的艱苦環境,“朔風怒號,大雪飛揚,征馬踟躕,冷氣侵人夜難眠;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后寒”;也展現了東北抗聯將士們百折不撓的艱苦奮斗精神,即使條件如此艱苦,抗聯戰士們依舊誓死捍衛著國土的完整。
4.前赴后繼的英勇戰斗精神
要贏得戰爭的勝利,離不開堅強的斗志和頑強的意志力?!熬乓话恕笔伦円院?,日本侵略者變得無比猖狂,對東北地區進行了更為殘酷的侵略。面對強大的對手,東北抗日聯軍為了保護國家領土完整,以難以想象的意志力克服艱難險阻,同敵人進行了14年的英勇奮戰。在整場戰爭中,東北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傷亡慘重,其中涌現出了很多英雄烈士,在他們身上無不彰顯了英勇的戰斗精神:有連續多天沒有糧食,只能吃樹皮草根卻依舊戰斗到底的楊靖宇;有面對各種困難依舊不拋棄不放棄,最終獻出寶貴生命的趙尚志。
5.休戚與共的國際主義精神
東北抗聯軍隊使日侵略者在東北難以脫身,使全國的抗日行動更加順利,為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作為反法西斯戰爭的東北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同樣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東北軍民的誓死抗爭,使日本軍隊被困在中國戰場。在反法西斯的斗爭中,中國、蘇聯和朝鮮積極配合,共同戰斗,給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東北抗日聯軍與日軍持續對抗,破壞了其攻擊蘇聯的圖謀,使其無法順利北上。對于這一點,蘇聯顧問承認:“在東北,日軍被迫留住大量關東軍?!盵4]
1.東北抗聯精神推動了東北抗日民眾的大聯合
東北地區的抗日戰爭,民眾是最主要的力量之一。首先,廣大東北民眾自發地投入到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斗爭中來,由他們組成的東北抗聯人員來自各行各業、不同階層、不同地域,但他們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萬眾一心,休戚與共,英勇抗戰。這一切都源于對祖國和民族的熱愛;其次,基于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東北民眾為抗日戰爭提供物資,不管是鄉村還是城鎮,即使人民群眾自己的生活條件已經非常艱苦,仍然各盡所能地幫助抗日聯軍;最后,抗聯將士通過創辦報刊,譜寫、傳唱抗聯歌曲,積極宣揚抗日聯軍的偉大事跡,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愛國熱潮,極大地推動了東北抗日民眾的大聯合。
2.東北抗聯精神是鼓舞全國人民堅持抗戰的精神武器
“九一八”事變以后,蔣介石領導國民黨消極應戰,東北地區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被日本侵略者攻破。日本對于中國東北的殘酷掠奪遭到了東北軍民的強烈反抗,東北人民上下一心,憑借著高度的自覺性頑強抗戰,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掀起了東北全民抗戰的浪潮。東北抗日聯軍不怕艱難險阻,不怕任何犧牲,與日本侵略者抗爭到底,既給全國人民樹立了榜樣,也為中華民族精神注入了新鮮血液,鼓舞了全國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爭取勝利的信心,為全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建立做了必不可少的準備。[5]
3.東北抗聯精神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寶庫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中國人民向往和平、維護和平,當遭遇外敵入侵之時,也毫不軟弱,英勇奮戰。在“九一八”事變之后,東北人民憑借著高度的自覺性建立起抗日軍隊,凝聚起各方勢力,表現出了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堅定決心。
在民族危亡之際,東北軍民面對惡劣的氣候條件及日本侵略者的猛烈進攻,沒有軟弱和退縮,英勇抗擊了日本侵略者,在東北這片沃土之上堅定不移,誓死奮戰。在此過程中形成了團結一致、奮勇向前等高貴品格。東北抗日聯軍在同日軍的英勇斗爭中展現了無比堅定的家國情懷,不屈不撓的愛國精神。東北抗聯精神是中華民族萬眾一心的生動體現,是中國人民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為了徹底擊退日本侵略者,抗聯將士不顧個人安危,將國家與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最后取得了偉大的勝利。[6]毫不夸張地說,東北抗聯精神為中華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注入了新鮮血液,增添了巨大的動力,一定會被歷史牢牢記住。
東北抗聯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講究一些方式方法,“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要積極將東北抗聯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發揮其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價值引領作用。
東北抗聯文化資源非常豐富,將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可以充實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利用東北抗聯紅色文化資源,將原本枯燥的知識生動形象地傳達給大學生。[7]將東北抗聯歷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對青年人了解中國近代史、中共黨史有重要作用。例如將東北抗聯史和抗聯精神與思政理論相結合,把東北抗聯精神的傳承教育融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每年清明節開展一次紀念革命先烈的活動,校園廣播站在有關播報內融入東北抗聯的內容,使思想政治教育變得生動鮮活,吸引學生關注,更好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依托就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要使民族精神在青年人心中落地生根,就必須把握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一媒介。創新教學方法,將東北抗聯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盡可能地以大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方法進行民族精神教育,更好地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育人功能。如將東北抗聯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把楊靖宇、趙尚志等英雄人物與敵軍英勇對抗的光輝事跡在思政課課堂上展示出來,把東北抗聯精神的內涵講給大學生,使其在理論層面和思想層面有質的提升。[8]組織以愛國愛黨為主題的實踐教學活動,使青年人了解國情黨情,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代特點,讓東北抗聯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熠熠生輝。
實踐是各大高校進行教學的重要手段,在東北地區,保留著許多革命遺址,并且建立了各種抗聯展館,這些都可以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以此為依托進行愛國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充分考慮當今時代的特點,全面剖析東北抗聯精神的現實價值,使當代青年人在歷史遺跡中感受東北抗聯精神,在實踐活動中加以體會,做東北抗聯精神的踐行者、傳承人。
習近平總書記號召:“當代青年要樹立與這個時代主題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擔當這個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笨稍凇熬乓话恕笔伦兒汀耙欢ぞ拧边\動紀念日,組織大學生們參觀抗聯展館、重游戰爭遺址及拜訪抗聯老兵的社會實踐活動,開展以東北抗聯精神為主題的教育活動,使學生身臨其境,在實踐中錘煉品質,在實踐中感受東北抗聯精神,不忘抗聯將士拋頭顱灑熱血的付出,熱愛祖國,堅定信念,不懈奮斗。
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之外,高校的文化氛圍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可以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產生積極影響。教師可以通過校園宣講會、宣傳欄等媒介,將東北抗聯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弘揚東北抗聯精神,使東北抗聯精神對青年人的學習、生活發揮積極作用。發揮社團的作用,普及東北抗聯精神,并以重大節日為契機,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寓教于樂,把校園文化與東北抗聯精神有機結合[9],激發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充分發揮東北抗聯精神對當代大學生的引領作用。
在抗日戰爭中,東北抗日聯軍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為中華民族取得最終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抗日戰爭中產生的東北抗聯精神始終激勵著中華兒女奮勇向前。當代青年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在高校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積極發揮東北抗聯精神的引領作用,幫助學生培養民族責任感和家國意識,使青年學生擔當起歷史賦予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