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龍飛
(遼寧科技大學經濟與法律學院,遼寧 鞍山 114051)
近些年來,網絡技術在教學領域被廣泛應用,使得課堂教學的現代化技術的發展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網絡平臺的興起給高校法學專業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國內許多高校法學專業教師紛紛開始向網絡領域跨界融合發展。如何結合高校法學專業教學的特點,將網絡教學平臺融入傳統高校法學專業課堂,高校教師也紛紛開始思考信息化時代法學專業教學的轉型發展。
疫情防控期間,為了教育發展,全國實行“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措施,并將網絡教學和教學模式改革密切結合起來。疫情之下的網絡授課方式,只是臨時的應急措施。通過這次的網絡教學,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即回歸傳統課堂后,一些教師就完全放棄了網絡教學,徹底回歸傳統課堂;還有一些教師只是把網絡平臺作為輔助的教學手段。
法學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具有開展網絡教學的先天優勢。首先,法學專業知識更新速度特別快,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制定或者實施的法律規定需要學習,僅僅依靠課本上的知識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可以迅速快捷地將最新的法律規定引入課堂,這樣時效性更強。其次,法學專業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需要大量的實踐案例來學習,在司法公開的大環境下,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可以隨時收集到與教學知識點相關的案例。再次,法學專業是一門社會科學,不能離開社會只停留在課堂上,需要大量的社會實踐,在當前高校法學專業實踐不足的情況下,網絡實際上為學生提供了很好地接觸社會的途徑,應該充分利用這一途徑,開展法學專業實踐教學[1]。
借助網絡技術,增強教學理念,需要師生從思想層面正確認識和認可,從主觀意識上養成自覺和習慣。
傳統的法學專業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是以講授為中心。網絡輔助下的高校法學專業教學,就是要改變以往的教師為中心的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中心。這需要教師和學生都轉變觀念,從主觀上認識到網絡時代學習的新特點,并適應這種學習方式。教師不能再被動地去講,學生被動地去聽,這種灌輸式教學方式一直是教學改革的重點,現在各種網絡教學平臺提供了良好的途徑,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提供了多種模塊,例如各種發言討論模塊、頭腦風暴模塊、投票統計模塊、搶答模塊、隨機選人模塊等等。高校法學專業教學中需要學生發表不同的觀點,交流思想,碰撞觀點,需要語言表達,需要文字表述。學生從小到大的被動學習方式,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不愿意參與其中,往往參與其中的就是積極的個別學生。但是,學生愿意在各種網絡平臺上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是新時代大學生的特點,往往在網絡上更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高校教師應該認識到這一特點,并充分利用這一特點,不能再固守課堂教學傳統的講授。
借助網絡平臺開展教學并不是放棄講授這一教學模式,而是要整合網絡教學、講授教學、實踐教學、案例教學等不同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各種教學模式所長,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能。
首先,高校法學專業教學需要學習大量國家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和司法解釋,這些法律規范更新速度非???。每年全國人大召開會議時需要修改大量的法律,或者出臺實施新的法律;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也是種類繁多;司法解釋和各種批復意見更是層出不窮。這是法學專業的特點,需要迅速更新知識,僅僅靠教材的更新速度是不夠的。這些內容只靠高校教師講授也是不行的,網絡教學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課堂上可以迅速地查詢和收集各種法律規定的信息,為學生提供學習的途徑,同時鍛煉了學生查詢收集信息的能力。其次,講授教學應該以基礎理論為主,結合網絡教學開展討論活動,在網絡教學平臺上設定討論題目,使所有學生都能參加到討論中,而不僅僅是發言的幾名學生。還可以利用網絡教學平臺介紹最新的學術觀點。再次,案例教學中,網絡平臺的作用就更為突出,最高院發布的典型案例和裁判文書網上的案例都可以快捷地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推送給學生??傊?,高校法學專業教學需要巨大的信息量,網絡輔助教學為此提供了途徑,豐富了法學專業的教學模式[2]。
疫情之下的網絡教學催生了大量的網絡教學平臺,例如學習通、云班課、雨課堂、智慧樹等等,各個平臺都有所長。高校法學專業教學要結合本學科特點,結合自己的教學習慣,結合學生的使用便捷性,選擇合適的網絡教學平臺。
首先,高校不能強制要求教師和學生使用某一平臺。有的高校為了集中管理,規定統一使用某一平臺,這就抹殺了網絡教學本身的多樣性。其次,高校教師選擇使用某一平臺,也不是機械地使用,按照平臺設定好的結構、進度和邏輯不變地使用。應該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設定使用方式,并不需要所有的模塊都使用,根據每一個教學單元的需要,設定模塊的適用。再次,盡量不要同時選擇使用多個網絡教學平臺,這會導致學生使用上的混亂,學生需要來回切換不同的網絡教學平臺,影響使用感受,進而影響教學效果。最后,盡量選擇操作界面簡單、設定模塊功能快捷的網絡教學平臺。一方面教師和學生使用起來方便快捷,節省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手機界面快速設定一些模塊功能,而不是需要到電腦端設定和上傳資料,有些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可能臨時增加新的網絡教學內容,在上課前沒有設定的,可以隨時更新。
網絡教學的大氛圍之下,很多教師開始課網絡教學建設,成了網絡主播,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去錄課,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上。這只是把傳統的課堂教學又搬到了網絡平臺上了而已,回歸傳統課堂后就棄之不用了。作為大多數教師而言,沒有必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錄課。講授的內容可以通過借用公共的慕課平臺,例如中國大學生慕課平臺上的成型內容,給學生設計好觀看的進度和任務。高校教師需要做的是合理設計網絡教學和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3]。
首先,要明確網絡平臺在傳統課堂中使用的必要性,結合具體的授課章節的內容,達到教學的目的。其次,要合理地使用,不能機械地使用網絡平臺設定好的結構,要有自己的內容設計。最后,要合理地分配課堂講授和網絡教學平臺使用的比例。不要有的教學章節大量使用網絡教學平臺,有的教學章節只是講授,完全沒有使用,會使整個教學碎片化,學生也會感覺不連貫,久而久之對網絡教學失去興趣。教師也不要只把網絡教學平臺當成考勤的工具,不使用其他功能,這就不是網絡教學了。
在網絡輔助下提升高校法學專業教學效能,涉及多方面的改革和改變,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既需要教師共同來思考和研究,也需要高校的制度設計;同時也需要時間和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可以分步驟實施,從而實現高校教學能力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