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梅
(商丘工學院,商丘 476000)
為充分了解大學生“四自”管理的現狀,作者對學院大一至大三學生進行了匿名問卷調查得知,在對“自我教育”的認同度方面,45%的學生自認為能較好地進行“自我教育”,39%的學生認為自己不能較好地進行“自我教育”,16%的學生感覺自己“自我教育”能力較差。在對“自我管理”的認同度方面,60%的學生認為有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20%的學生認為“自我管理”能力較差,20%的學生不清楚“自我管理”能力如何,這部分學生以專科學生為主。在對“自我服務”的認同度方面,50%的學生自認為能較好地“自我服務”,32%的學生認為“自我服務”能力有待于進一步提高,18%的學生不具備“自我服務”的能力。在對“自我監督”的認同度方面,45%的學生認為具備“自我監督”的能力,34%的學生認為“自我監督”能力較差,21%的學生根本不具備“自我監督”的能力,這部分學生以專科學生為主,他們的自我監督能力很不樂觀。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提到,各高校努力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積極探索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新途徑、新方法、新渠道,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時指出:“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是新時期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則之一[1]。《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 即教育部41 號令第一章第五條提到實施學生管理,應當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教育和引導學生承擔應盡的義務與責任[2],鼓勵和支持學生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學生“四自”管理的理解和做法并不是輔導員不管不問,更不是放棄教育,而是通過“1+X”形式,其中“1”代表主線,“X”則代表相應的管理措施,“X”也可以指充分發揮一批忠誠、可靠、擔當、有能力的學生干部隊伍;充分發揮輔導員、黨團組織、學生干部的教育引導作用,引導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從而達到教育的最高境界。
1.實施大學生“四自”管理的法規依據
《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四章第四十條指出:“學校應當建立和完善學生參與管理的組織形式,支持和保障學生依法、依章參與學校管理”[2]。從條款中可以看出,《規定》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接受教育管理和自我管理,為大學生進行自我管理提供了法規依據。
2.實施大學生“四自”管理的現實依據
一是低頭族現象普遍。“低頭族”是目前高校中一些大學生上課的一種狀態,有些學生經常是手機不離手,甚至一個人兩部手機,導致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弱化。二是逃課現象時有發生。不管是雙一流高校還是普通高校,都存在著不同程度上的學生逃課現象。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成為一種時尚,甚至出現了“有償代課”的情況,也間接反映了學生自我監督能力較弱,自我教育理念淡薄。
3.個別學生干部自我服務意識不強
絕大多數學生干部自我服務意識較強,但是也出現了個別學生干部功利心較強,對自己有好處時對學生的服務意識明顯增強,如果沒有好處時對學生的服務意識明顯冷淡。
在“四自”管理中,自我管理是基礎,自我監督是措施,自我服務是延伸,自我教育是目標。“四自”管理就是以學生自我管理為主,從個體教育入手,從完善自身逐漸過渡到完善集體,從而提高整體素質。
大學生管理工作既離不開學校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管理,也離不開大學生的自我管理,“他律”和“自律”兩者有機結合,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學生自我管理的核心就是自己對自己的時間管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要先成為自我管理的射擊高手,打中學生自我管理的核心,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
1.建立宿舍文明公約
《規定》第四十八條指出:學校應當建立健全學生住宿管理制度。學生應當遵守學校關于學生住宿管理的規定,鼓勵和支持學生通過制定公約,實施自我管理[2]。
2.嘗試推行“學長制”
高校可以在高年級學長中選拔一批學習成績優秀,道德品質優良、勤奮好學、樂觀向上的高年級學生擔任學長,幫助大一新生規劃奮斗目標,調動其學習積極性。通過學長政治引領、思想引領、價值引領等多方面的引領起到“導學、導管、導助”的作用,這對學校管理是一種很好的完善和補充。
3.建立自我管理網絡體系
引導學生自我管理,就是要充分挖掘“00 后”青年學生“身邊沒有集體,網上有個圈子”的社交特點,充分發揮“網絡評論員”這個網絡群體體系,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水平。
1.增強自我監督意識
為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創建團結向上的優良班集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制定《班級公約》《文明宿舍公約》等,以增強學生的自我監督意識。
2.創新自我監督形式
學生黨員和團學干部更要處處起到模范榜樣帶頭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為學生黨員干部搭建互助激勵平臺,如期末考試時的“黨員示范崗”“學生干部示范崗”,以創新自我監督的形式。
1.加強勞動教育
高校可以通過增設體力勞動課程,打掃校園公共區域衛生、志愿者服務活動等形式讓學生在寓教于樂中學會 “自我服務”。
2.社團自行開展的活動
學校各種各樣的社團更是創新了大學生“自我服務”的形式,如輪滑社團、漢文化協會、書法協會等。
“自我教育”可以分為兩個層次,即個體的自我教育和群體的自我教育。因為群體的自我教育是個體自我教育的有效拓展和延伸,但其教育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自我教育。
1.個體的自我教育
個體的自我教育是指學生在自我意識的基礎上,個人通過自我認識、反省、批評、調控、總結、完善等活動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和道德水平。
(1)輔導員助理
高校輔導員可以增設“輔導員助理崗位”,通過每學期一次的“輔導員助理述職”報告會,讓輔導員助理對自己的工作進行總結、反思、提高。輔導員助理在協助輔導員對學生進行幫助和教育的時候,自己也在受教育,而這種教育正是廣泛的、經常的自我教育,更讓學生變被動式的“要我做”為主動式的“我要做”。
(2)勤工助學、頂崗實習
對學生個體的自我教育首先就是讓學生學會自力更生,比如勤工助學的崗位以及頂崗實習的機會,就給了大學生充分的鍛煉,更讓他們學會了自我教育。
2.群體的自我教育
學生群體的自我教育是指大學生以集體的形式,在大學生內部開展的相互學習、相互幫助,是學生們自己教育自己的活動,特別是學生干部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青馬培訓、團學代會
各高校開展的“團學代會”“青馬培訓”都是以關注大學生骨干重點群體在大學生群體自我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為入口,這是非常成功的強化學生干部群體自我教育功能的培養方式。
(2)榜樣引領、典型示范
通過對先進榜樣、先進典型的學習在學生中營造學習典型、爭當典型的良好氛圍,更是借此契機對學生群體起到自我教育作用。
(3)學生干部、隊伍建設
學生干部是輔導員連接學生最好的紐帶和橋梁,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充分利用“1+X 模式抓好學生隊伍建設,”在大學生骨干群體內部實現“先進帶后進、重點帶一般、局部帶整體”的自我教育過程。
總之,“四自”管理模式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為達到1+1>2 的效果,我們更要看到“四自”的辯證統一,才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做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