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大慶市委書記 李世峰
大慶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光榮的城市,自誕生之日起,就傳承著“家國情懷心向黨”的紅色基因。60多年來,一代代大慶人艱苦創業、接力奮斗,在亙古荒原上建成我國最大的石油生產基地,鑄就了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為主要內涵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和激勵了幾代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傳承弘揚。奮斗新時代、奮進新征程,我們必須以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持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9?26”賀信精神,珍惜政治榮譽、賡續紅色血脈,重整行裝再出發、跑好手中“接力棒”,與時俱進賦予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新的時代內涵,讓大慶紅旗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高高飄揚。
我們要胸懷“兩個大局”、牢記“國之大者”、傳承“家國情懷”,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自覺融入新發展格局,更好地肩負起“保障國家‘五大安全’的政治責任,助力龍江‘六個強省’建設的戰略責任,引領石油資源型城市轉型創新的歷史責任,在更高起點上加快實現共同富裕、推進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時代責任”,讓大慶“標桿旗幟”樹得更穩、舉得更高。
著力打造“世界著名的資源轉型創新城市”,就是在全球能源格局中彰顯石油底色、展現石化特色、提升創新成色,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不斷提高地方經濟、非油經濟比重,推動能源主導的單一經濟向多點支撐的綜合體系跨越,構建常規油氣開發與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綜合利用相結合的能源結構,在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探索實踐中做出更大貢獻,為破解資源型城市轉型難題提供“智慧方案”。
著力打造“中國新興的高端制造城市”,就是在國家戰略布局中緊跟前沿趨勢、發揮比較優勢、形成趕超態勢,搶抓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機遇,加快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利用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培育工業形態高級化、產業發展現代化體系,為拓展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樹立“實踐樣本”。
著力打造“全省領先的高質量發展城市”,就是在龍江振興大局中找準目標方位、把握戰略定位、鞏固領先地位,保持較大經濟體量和較快增長速度,探索具有大慶特點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新路子,加快建設數字大慶、法治大慶、文明大慶、幸福大慶,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為黑龍江省高質量發展,乃至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做出“典型示范”。
地企關系是大慶最重要的生產關系,地企合作是大慶最大的生產力,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是全體大慶人最廣泛的價值共識、最深厚的思想根基。在大慶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地企雙方始終緊密團結、攜手創業,同心同德、同向同行,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共同戰勝了很多艱難險阻和風險挑戰。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更需要我們強化“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利益共同體”意識,堅持“紅旗共舉、使命共擔、資源共享、振興共贏”,一如既往尊重油化企業的特殊地位作用,一如既往呵護彌足珍貴的良好地企關系,一如既往推動地企協同發展、融合發展,同舉大慶旗、共創大慶業。
優化合作機制、暢通互動渠道。堅持在目標上相互融入、在戰略上精準對接、在行動上同頻共振,深化落實“百年油田建設專班”推進機制,健全完善“高層級組織領導、常態化溝通協調、清單式項目事項、互補性合作招商、多渠道干部交流、高效率跟蹤督辦、全方位政策保障”等“七項機制”,重點任務和重大問題隨時溝通、快知快辦,地企下好“一盤棋”、擰成“一股繩”。
創新合作路徑、釋放要素活力。堅持引資本與轉機制相結合、股權多元化與完善治理結構相結合,鼓勵市屬國企、地方民企與油田公司所屬企業、科研院所聯合實施混改,支持本土企業為油田提供產品和服務配套,地企聯手發展壯大混合所有制經濟。
拓展合作領域、實現發展共贏。堅持對上政策爭取步調一致、重大項目建設齊心協力、生態環境治理共同承擔,不斷深化產業融合、能源開發、技術共享、環境保護等領域戰略合作,重點圍繞“油頭化尾”關聯引建配套企業,加快推進“氣化龍江”大慶節點項目,在頁巖油開發、油田裝備、油氣儲運、信息服務等領域形成更多實質性成果。特別是在省委省政府、國家有關部委、中石油集團的關心關懷和鼎力支持下,以“古頁油平1井喜獲高產油氣流”為節點,實現“陸相頁巖生油”到“陸相頁巖產油”的創新突破,向黨的百年華誕交上了一份“捷報”,這是松遼盆地乃至全國油氣勘探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對建設百年油田、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義。我們要搶抓頁巖油勘探開發重大機遇,全周期優化服務保障,建立“政產學研用”科技攻關模式,加快頁巖油產業化、商業化步伐,地企合力推動古龍陸相頁巖油國家級示范區高質量發展。
回望轉型歷程,大慶以1992年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辟建為標志,未雨綢繆考慮資源型城市長遠發展問題,逐步拉開了“二次創業”的歷史序幕;展望前進方向,大慶以“建設百年油田、打造工業強市”為目標,全力以赴探索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新路,堅定踏出了“全面振興”的時代步伐。
緊迫任務就是壯大接續產業。擺脫資源依賴、變“一油獨大”為“多條腿走路”,鞏固油氣采掘這個“壓艙石”,全力支持油田實施“穩油增氣”戰略;做強油頭化尾、汽車及裝備制造兩大“成熟型”支柱,走“少油多化、減油增化”路線,大力發展精細化學品下游產業,助力沃爾沃增型擴量,帶動關聯產業迭代升級;拓展食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三個“潛力股”梯隊,延伸玉米精深加工、高端乳品制造等高附加值鏈條,推動金屬、化工、陶瓷和電子新材料產業耦合集聚,加快國家可再生能源綜合應用示范區建設,打造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產業格局。
重要途徑就是提升治理效能。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以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為牽動,以打造全國市域治理現代化示范城市為目標,以承辦全省第五屆旅發大會為契機,全面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社會治理水平。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慎終如始抓疫情防控,優化平戰轉換指揮調度機制,堅決筑牢“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嚴密防線;毫不松懈抓安全生產,開展拉網式隱患排查治理,不斷加強重點領域監管;防治結合抓生態環保,深入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系統推進安肇新河流域水體治理;源頭防范抓社會治理,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嚴厲打擊暴恐、涉油、電詐等違法犯罪活動,妥善化解信訪矛盾糾紛,鞏固平安穩定和諧的社會局面。
有力保障就是優化營商環境。深入貫徹“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要求,堅持向改革要紅利,扎實推進國資國企、農業農村、“放管服”等重點改革,為經濟社會發展賦能;堅持以開放促發展,深度參與哈大綏一體化發展,積極創建全省自貿協同發展試點城市;堅持靠創新強實力,打造全產業鏈“政、產、經、學、研”聯盟,不斷提高要素“雙循環”配置效率,真正把營商環境優勢轉化為引才、引資、引智的戰略成果。
最終目的就是實現共同富裕。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經濟發展和財力可持續的基礎之上,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不斷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拓寬富民增收渠道,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城鄉居民穩定增收;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抓好就業頭等大事,辦好教育、醫療、養老、托幼等民生實事,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兜牢社會保障底線,推動社保提標升級,完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讓困難群眾感受到更多黨和政府的關愛和溫暖。
從當年戰勝“青天一頂、荒原一片”的惡劣自然環境,到現在破解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世界性難題,同一切困難矛盾作斗爭,既是物質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對壘。新時代的大慶人,更加需要發揚斗爭精神,拿出“狹路相逢勇者勝、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豪情壯志,闖出大慶事業發展的新天地。
提振“革命+拼命”的精氣神。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激情燃燒歲月,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老一輩石油人,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憑著“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昂揚斗志,僅用3年多的時間就奪取了石油大會戰的勝利。當前,大慶轉型振興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前有標兵、后有追兵,不進則退、慢進也退。我們要始終堅持“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以“舍我其誰”的勇氣沖鋒在前,對重大項目咬定青山不放松,對重點任務不達目的不罷休,對重要工作不獲全勝不收兵。
發揚“求實+務實”的硬作風。“三老四嚴”“四個一樣”是大慶一脈相承的優良傳統,干工作既要傳承“三個面向、五到現場”的實干作風,更要注重“猛如老虎、細如繡花”的工匠精神,確保各項工作“經得起子孫萬代檢查”。我們要始終堅持“當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倡導踐行“緊、嚴、細、實”工作作風,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察實情、出實招、求實效上狠下一番功夫。
錘煉“苦干+會干”的真本領。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決不簡單是“端水打井”“帶傷跳進泥漿池”的刻苦工作,更有“為革命練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學態度和“超越前人、超越權威、超越自我”的創新精神。我們要始終堅持“寧要一個過得硬,不要九十九個過得去”,精益求精提升專業素養、動真碰硬鍛造專業能力,把黨員干部歷練成為懂經濟的“內行人”、善改革的“開拓者”、能攻堅的“實干家”。
營造“清朗+清廉”的好生態。大慶靠艱苦奮斗起家、以奉獻精神著稱,老一輩大慶人住“干打壘”、建“縫補廠”、辦“回收隊”,“人拉肩扛”“修舊利廢”“五把鐵鍬鬧革命”,為了黨和國家的事業,不怕犧牲、不計得失、忘我工作。現在條件好了,但艱苦創業、大公無私的好傳統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我們要始終堅持“公家的東西一點也不沾”,壓實落靠全面從嚴治黨責任,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堅決貫徹“十嚴禁”“十個一律”要求,嚴明換屆紀律、嚴肅換屆風氣,營造干事創業、風清氣正良好政治生態。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穿越時空、歷久彌新,是大慶這座城市的根與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政治囑托和殷切厚望,認真落實省委各項部署要求,保持一往無前的奮進姿態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挺進“十四五”、走好新征程,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優異的時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