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莉 李 娟
(河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81)
信息化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前瞻舉措”。由于多種歷史原因,河北省司法行政系統各單位在整體信息系統建設方面還是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因為以前都是以分散建設為主,雖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技術標準和建設規范不一致,導致各個業務應用系統之間、各種安技防設備之間很難互通有無,基本無法信息共享和協同運作,存在數據不統一、操作不統一、界面不統一、風格不統一等多種問題,形成了“信息孤島”,無法滿足司法行政系統在新形勢和新任務下的高標準、高規格要求,因此河北省司法行政系統結合發展實際,以科學化為統領,以專業化為依托,以規范化為基礎,以信息化全面落地為目標,不斷探索實踐,逐步完善,著力推進信息化建設。河北省司法行政系統“智慧司法”建設規劃如下: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三中、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網絡強國戰略思想,貫徹落實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建設數字司法行政,適應數字化發展趨勢、提高司法行政服務效能,推進司法行政現代化,整合信息資源,發揮整體合力,釋放信息技術的戰斗力,全面提升決策、執法、管理、服務工作智能化水平。充分發揮信息化對司法行政改革發展的重要引擎作用,堅持統籌規劃、創新發展,堅持數據引領、安全可控,堅持服務大局、深度融合,全面構建“大平臺共享、大系統共治、大數據慧治”的信息化新格局為司法行政改革發展提供有力支撐[1]。
開展“互聯網+司法行政”的有益探索,引入云計算、融合通信、視頻智能分析、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數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體系建設進程,啟動“智慧磐石”“智慧監獄”“智慧戒毒”等信息體系落地建設,以信息化為支撐,推進智慧司法建設,實現信息技術與司法體制改革的深度融合。提升司法行政業務承載能力、管理能力和應用服務能力,為相關部門決策提供數據參考依據,提高服務精準化、運行規范化、社會治理科學化水平。
將“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于司法規律與體制改革,高效地服務司法審判、訴訟服務和司法管理。做到智慧司法體系全面覆蓋、互動及時、透明公開、科學智能,實現司法行政的管理精細化、指揮調度一體化、安全防控精準化、刑罰執行智能化、教育改造科學化、綜合辦公無紙化,提升司法質效,利于司法公開、公正、公信,提升司法行政能力的現代化和全面依法治國司法行政能力[2]。
以全局的思路整合司法行政系統政務資源、優化司法政務流程,推動司法政務系統從分散建設走向整合共享。加強頂層設計,全面梳理我省司法行政政務信息系統建設情況,建設面向全省司法行政系統的“數據資源平臺”和“共享服務平臺”,持續推動司法政務系統云上部署,對司法行政系統內各業務系統的軟硬件資源進行集中動態調配,形成大平臺共享、大數據慧治、大系統共治的頂層架構,推動數據融合、業務融合,打通信息壁壘,建設全省司法行政系統統籌利用、統一接入的數據資源平臺與共享服務平臺,推動公共數據資源統一匯聚和依法依規集中有序共享。為實現跨地域、跨層級、跨部門的業務協同提供統一、快捷、精準的數據資源。健全數據資源管理機制,為黨委、領導精準施策提供信息化支撐服務。
全面升級河北省司法行政指揮體系三級架構,最終形成省、市、縣、鄉四級縱橫聯動的綜合指揮體系,實現數據分析研判、指揮調度、一鍵全通、高效協同、全局應用、預警應急等多項功能,把指揮中心升級建設成為司法大腦。推進“互聯網+法律服務”普及應用,部署建設全省統一的四大類業務系統,構建更加方便快捷、公平普惠、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信息體系[3]。
推進全省司法行政管理服務在線化,為群眾提供便捷、優質的司法服務,創造性開展咨詢服務、普法宣傳、司法調解、以案說法等法律服務,構建便捷高效的民生法律服務體系。
完善公共法律服務平臺,探索建立“窗口化、綜合性、一站式”新型法律服務體系,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堅持合作共贏理念,充分協商、有效溝通、協同推動,有力破解三地政策規章不對接、管理機制不協調、服務民生不便捷、信息交流不暢通等現實問題,切實在推動三地司法行政工作上有新的成效,在服務三地民生需求上有新的舉措,在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有新的作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區域依法治理大格局。
加快構建京津冀區域司法大數據動態聯動體系。繼續著力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提供法律服務,充分發揮法律服務的專業優勢。繼續加速京津冀司法行政工作協同發展,緊緊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局,以深化服務、優化服務、強化服務為著力點,圍繞中心、統籌推進,積極為協同發展進程中涉及的政府決策、企業發展、民生建設提供最優質的法律服務,努力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營造更好的法治環境和法治保障。
進一步提升網絡安全攻防能力,構建一體化網絡安全應急體系,繼續做好數字司法的可靠性、安全性評測和風險評估,掌握網絡安全規律,提高網絡安全防范能力,逐步實現從被動防護到主動防控的轉變[4]。
引進高精尖人才,打造“智慧”技術隊伍,形成一支政治過硬、人員充足、素質優良、技術精湛、結構合理、富有活力的數字司法人才隊伍。提升司法行政系統從業人員數字化轉型與全球視野、管理創新相結合的能力,培養和引進一批政治堅定、業務過硬、一心為民、公正廉潔的高素質司法“智慧”技術隊伍。
近兩年以來,河北省司法廳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和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按照司法部“數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體系和省委省政府關于信息化建設的整體要求,全力推進司法行政智能化建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在今后的建設發展中,可將領先的人工智能技術構建司法智腦與司法監管各項工作深度融合,為公安監管、司法監管,警務督察、檢察監督場景核心業務提供執法督察管理、檢察督察管理、指揮調度管理及智能安防管控,助力司法機關全面優化司法資源配置,創新工作模式,強化司法管理能力、提升檢察監督辦案質效、拓展監所執法管理與監督手段,賦能司法機關信息化、智慧化建設,助力司法機關全系統、全領域、全過程、全方位地跨越式、融合式發展。
智能化為司法行政插上騰飛的翅膀,司法部將持續加強智能化建設,深化“數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設,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可靠的智能化支撐。河北司法行政系統正適應信息化、智能化的新形勢、新要求,主動把握科技發展新態勢,加大現代科技與司法行政工作的深度融合,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努力開啟全省“智慧司法”工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