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卓, 成 長, 梁 磊,黃若華
(1.西安市航天中學,陜西 西安 710100;2.西安經開第一學校,陜西 西安 710018;3.西安高新區第四完全中學,陜西 西安 710077;4.西安市浐灞歐亞中學,陜西 西安 710032)
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占有獨特的地位。文化課學習與體育運動對正在身體快速發展期的中小學生而言,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目前,由于受到“重文化輕體育”傳統思想的影響,社會、家長、學校普遍存在“體育運動影響文化課”的思想。本文從文化課學習與體育運動互相促進的辯證關系進行探討,認為在平衡好精力與體力的有效范圍內,文化學習能科學有效地幫助體育運動,體育運動能有效促進文化學習成績的提高,兩者有機結合、互相促進、和諧發展、共同提高,為中小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全面提高綜合素質提供有效途徑。
人類為解決生存延續問題所形成的走、跑、跳、投、攀、爬等身體活動基本技能,逐步演變成現在的體育運動;為解決人際交往等社會發展問題所進行的語言文字和生活技巧的溝通,演變成現在的文化學習。從起源看,體育運動和文化學習均是為生存和生活發展有機結合的共同體,兩者相互影響、共同發展,進而成為古今中外不同社會歷史時期可持續發展提高的科學主題模式。
現階段,世界發達國家高度重視中小學教育,科學有效地體現了體育運動與文化課學習同步并舉、互相促進、和諧發展、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環態勢,并重點突出了體育運動在教育培養學生健康身心、健全人格、社會適應能力中所起到的主導地位與科學作用。中國學校教育因受到“重文化輕體育”傳統思想的影響,將體育運動與文化課學習人為地割裂開來,潛移默化的主觀意識形態理念中逐步影響了青少年學生,形成了對體育運動與文化課學習之間有主次等級區分的差異性認知。
多年來,我國社會、學校、家庭受傳統體質綜合意識形態理念因素的交叉影響,導致學校被“重文輕體”錯誤思想觀念所困擾和束縛。
兩者雖然同為學校教育,因人才選拔制度取舍,而造成兩者身份與地位的不同。家長、學校經常將教育的時間段與空間段相互轉換,始終把文化課學習教育放在體育身心健康教育之前,使之處于學生成長教育中的主導地位,導致體育身心健康教育處于教育中尷尬的地位。
通過對我國學校教育中的體育運動與文化學習互相對比研究發現,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各階段的學生,無論是在學校學習或在家學習,都將其身心精力全部投入文化課學習中,對日常生活簡單對付,睡眠時間嚴重不足,無暇顧及校內外身心健康體育運動的有效參與,導致在學校教育中體育運動受文化學習強制性和習慣性影響與制約,由原來同處平等和同等地位到現在被完全變為弱勢與受歧視。長此以往,自然就形成了社會、學校、家庭3 個方面共同監督和有效督促學生全身心參與文化課學習的一種潛移默化的特定思維方式與行為模式。
由于學生自身體質的差異性,在體育課后,體質差的學生身體恢復期慢于體質好的學生。因此,相同量的體育運動后,體質水平較高的學生很快能夠調整好身心狀態,而體質較差的學生無法正常恢復體能和體力,直接影響到下節課的文化學習效果;還有的學生因為自身體素質好,體育課后仍然利用課間繼續活動,直到上課才進入教室,這樣興奮的身心狀態不但影響自己文化課的學習效果,而且也打亂了周圍同學的學習情緒,導致文化課課堂教學質量下降。
中小學體育師資建設受重視程度較低,有些體育教師組織體育課,在上課過程中出現運動負荷安排不合理、采取放羊式教學模式、不重視上課熱身準備運動與下課調整放松運動等現象,造成學生體育運動后的身心恢復過程延長或推后,直接影響到下一節文化課的學習質量。因此,體育課必須由體育專業教師來任教,這樣才能既保證體育課的運動科學效果,同時又能降低對文化課學習的不利影響。
2005 年,在土耳其舉行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田徑男子100 m 比賽中,素有“眼鏡飛人”之稱的胡凱,為中國田徑界奪得了世界級大賽的第一個百米冠軍,胡凱不但體育運動成績優異,而且他當年還以超過本省高考一本線的優秀成績被清華大學以體育特長生破格優先錄取,并本、碩、博連續,順利完成了學業,成為中國“體教結合”的楷模。前世界乒壇女皇鄧亞萍,不但是20 世紀90 年代中國乒乓球女隊第一個奪得世錦賽、世界杯、奧運會女子單雙打冠軍,榮獲世界乒壇“大滿貫”稱號的第一人,且還是中國乒乓球男女隊中榮獲國內外世界著名大學本、碩、博三個學位的第一人。在世界體壇享有“世界足球王國”美名之稱的巴西足球隊,前后5 次榮獲世界杯足球賽冠軍,出現過多名世界足壇的超級巨星。19 世紀80 年代,名揚世界足壇“中場鐵三角”之一的蘇格拉底,不但是世界足壇巨星,還是醫學博士。
有研究表明,學生在參加體育運動20 ~30 min 后,神經系統受其刺激,大腦會分泌一種幫助身心興奮快樂的多巴胺,成為提高學生身心興奮快樂的動力源泉。學生在參加體育運動后,大腦供氧量充足,文化學習注意力集中,反應敏捷,思維活躍,文化學習的創新與實踐性、穩定性以及學習效率等均有提升。由此可見,只要在體力與精力的有效范圍內,體育運動不但不會占用學生文化學習的時間,還會促進其提高學生的文化學習成績。所以,我們應從思想上正確認識體育運動對促進學生文化課學習的積極作用。
學校有計劃、有目的、科學地組織學生常規性地參加體育運動訓練與比賽,不僅不會影響和阻礙學生文化學習成績,造成彼此間的相互脫節,還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社會適應能力的教育培養;有助于學生改掉文化課中課堂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主動力差等不良行為;有利于學生文化學習良好習慣的培養與提高,有效促進學生文化學習效率與學習成績的整體提高。
體育教師工作性質不同于文化課教師。體育教師的工作具有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有機結合的職業特征,且體育教師長期在室外授課,因此,學校應為體育教師爭取更多的福利政策,為其提供更多的教學、培訓、賽教機會,鼓勵青年教師進修學習,提升其教科研能力等,切實提高體育教師教學能力與課堂掌控能力,避免出現因體育課教學內容不合理而影響文化課學習的情況,逐步提升體育教師隊伍質量。
學校教育只有從思想觀念上提高對體育運動的正確認識,切實提高體育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科學地組織學生從事體育運動活動,避免大運動量、超強度的體育運動對文化課的不利影響,才能保證體育運動與文化學習相互促進、和諧發展、共同提高,達到有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科學教育培養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