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松
(首都體育學院,北京 100191)
瑜伽是一項集智育和體育于一體的運動。通過練習瑜伽可改善人們的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達到身體、心靈、精神三者的和諧統一。隨著瑜伽課程在高校的開展,瑜伽運動也得到了普及和推廣,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了解、學習并開始有規律地習練瑜伽。因此,多元化瑜伽教學能更好地滿足不同大學生對瑜伽課程的需求。
瑜伽體式強調身體內力量的平衡與循環,有規律地習練瑜伽體式能夠提升各項身體素質。例如,通過練習站姿體式和倒立體式能有效地提升大學生的平衡素質和力量素質;通過練習伸展、扭轉和軀干屈曲的體式可以有效地發展大學生的靈敏素質及柔韌素質;長期有規律地進行瑜伽體式串聯練習可以提升大學生身體的協調能力與耐力素質。
瑜伽體式間的轉換緩慢而柔和,不使用爆發力與反彈力,因此能有效地避免劇烈運動可能對身體產生的如乳酸堆積、精神緊張、肌肉勞損等傷害,所以瑜伽是所有學生都可以進行的一項安全的運動。通過瑜伽體式的前彎后仰、扭轉、側彎、俯臥、仰臥等變化,對人體脊椎、骨骼、肌肉、內臟器官進行全方位的刺激和按摩,能矯正不良身體姿態、強健身體器官、幫助脊柱恢復正常生理曲線。長期有規律地習練瑜伽可以激發大學生身體內在的潛力和生命力,塑造勻稱的肌肉線條和挺拔的身姿。
大學生上課和學習,脊柱長期保持同一個姿勢,再加上久坐容易使下肢血液循環緩慢,從而出現腰骶酸痛和背部酸痛等問題。瑜伽通過對全身肌肉及關節的活動,能活絡全身筋骨、促進體內血液循環、改善關節活動范圍、提高各關節肌肉的靈活性、緩解肌肉緊繃和酸痛,同時瑜伽還被作為康復手段應用到康復理療中,通過有規律的瑜伽練習能幫助損傷的骨骼或肌肉恢復。
繁重的課業和畢業面臨的就業問題給大學生帶來許多壓力,這些壓力和消極情緒經過日積月累很容易造成大學生抑郁、焦慮、暴躁等心理問題。表面看起來瑜伽體式只作用于身體和肌肉層面,實際上正確的瑜伽練習著重在舉手投足之間,配合著呼吸,集中意念發揮潛在的能力,將頭、身、心三者同時加以訓練,絕非單純地拉拉筋骨或擺出姿勢那樣簡單。一個穩定而愉悅的體式可以帶來的頭腦的安寧和精神的愉悅,防止浮躁。長期有規律的瑜伽體式練習能改善大學生的性情,培養大學生迎難而上、挑戰自我、不斷克服困難的意志品格。
隨著瑜伽運動的不斷發展,許多高校都開設了瑜伽公共選修課。由于瑜伽入門較為簡單,對參與者的年齡、性別、運動基礎等都不設限,所以很快成為大學生普遍喜愛的一門課程。但因大學生的訓練背景、興趣愛好、個人發展規劃不同,大學生對瑜伽課程的需求程度和目的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要根據當前的教學情況,制定多元化的教學目標,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教師要尊重大學生的個體差異化,設定多方面、多層次的教學目標,增強大學生對瑜伽理論知識的掌握,提升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全面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
目前高校瑜伽課程教學的主要教授方法是以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為主,教學方法和手段要符合大學生的年齡段,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方法結合,二者相輔相成,讓大學生能更加直觀、快速、有效地掌握瑜伽知識。
2.2.1 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的出現讓瑜伽理論可以通過文字、圖片、照片、聲音、動畫等多種方式呈現。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實現瑜伽課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多媒體展示瑜伽的歷史,讓大學生了解瑜伽運動的起源與發展,加深對瑜伽的感悟和理解。教師在進行瑜伽體式講解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圖片和動畫展示,讓學生清晰直觀地看到在瑜伽體式內的生物力學和運動解刨學原理,尤其是體育院校的學生,除瑜伽體式要點外,還需要深層理解各個瑜伽體式作用在關節和肌肉的力量的作用和訓練目的,這不僅能夠提升大學生自我練習的有效性,同時還能強化大學生對瑜伽體式意義的理解。在進行呼吸和冥想練習時,輕柔緩和的背景音樂能快速地帶領大學生的感官進入到平靜專注的狀態,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達到身體與內心的統一。
2.2.2 分層教學瑜伽課程作為高校公共選修課,選修瑜伽課程的大學生在身體情況、運動背景及學習動機等各方面都存在差異,教師在尊重大學生個體化差異的同時達到教學目標,需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在備課時除標準瑜伽體式外還需準備好降階體式和進階體式,以及一些特殊情況下的練習指導,有針對性地對不同瑜伽水平的大學生進行因材施教。例如,在進行弓式練習時,有些大學生柔韌性和協調性較好可以做到雙臂內旋向后,雙手從外側抓住腳背或腳踝,教師可以進一步讓大學生嘗試盡量縮短兩腿間距的進階體式練習;有些大學生由于肩膀或髖伸肌群緊張而無法觸碰到腳踝時,可以讓大學生借助瑜伽伸展帶進行降階練習,通過伸展帶達到手臂與腳踝的連接,達到相同的練習目的,并提示大學生嘗試逐漸減少伸展帶的長度,通過練習不斷地趨近標準體式,在大學生可接受的范圍內最大限度地、安全有效地達到練習效果。
2.2.3 語言引導與激勵在瑜伽課程中準確的語言引導像一雙隱形的手,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快地找準瑜伽體式習練要點。例如,在進行貓伸展式練習時,提示大學生想象自己是一只正在伸懶腰的小貓,學生想起平時的所看所感,模仿小貓的方式進行練習就能夠很快地掌握貓伸展式的伸展發力方式。在進行冥想練習時,舒緩的背景音樂與教師輕柔的語音引導相結合,能夠更快地讓大學生摒除雜念,進入沉靜純粹的冥想,有效地釋放精神上的壓力及生活中的浮躁情緒。
教師在進行瑜伽教學時對大學生進行適當的鼓勵,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對于那些有基礎或領悟力高、比較靈活的,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掌握所學知識的大學生,可以讓他們作為示范者帶領其他大學生進行練習,此做法能夠在給予他們肯定的同時,提高其對自己的動作質量的要求。對那些基礎薄弱或領悟能力稍差的大學生,語言的鼓勵能讓其對自己更加自信,了解通過自己的努力是可以達成目標的,語言的激勵有助于其自信心的建立和對困難體式挑戰的勇氣。應通過語言的激勵營造輕松、積極、向上的課堂氣氛,以提升大學生對瑜伽課程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目前高校的教學評價方式多以大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最后評定,大學生只有在期中和期末考試前才開始突擊復習,大學生處于只為應付考試的被動學習狀態,對所學的知識并沒有深刻的理解和認知。所以,應用多元化的教學評價,從大學生的課堂表現、實際進步情況及對知識掌握程度等多個方面對大學生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引導大學生形成探究式學習的意識,激發大學生對瑜伽運動的興趣,萌生出在瑜伽道路上汲取更多知識的意愿。通過多元化教學評價激發大學生對瑜伽課程的學習興趣,提升大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高校瑜伽課程教學時采取多元化教學方法,也要保證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通過教師鼓勵、引導,激發大學生對瑜伽運動的積極性,改變傳統的知識填鴨,讓大學生通過分組合作、討論、探究獲得知識,教師進行糾錯和引導,保持大學生對瑜伽運動的學習興趣。
針對不同年級、不同性別比例、不同專業的大學生采取多樣化教學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教師應對每節課進行課后反思和小結,針對不同班級大學生的教學反饋,對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調整,不斷提高瑜伽教學質量。
多元化教學不僅能豐富高校瑜伽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還能調動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大學生的專業技能,滿足不同階段、不同學習目標大學生對瑜伽課程的需求,讓大學生從教學活動中真正感受瑜伽運動的意義和內涵,進一步促進高校瑜伽教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