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茜,趙麗梅
(綿陽職業技術學院,四川綿陽 621000)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明確了2019年啟動職業院?!皩W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簡稱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該舉措將有利于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促進職業院校堅持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并舉,深化人才培養模式與評價模式改革,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同時鼓勵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拓展就業創業本領,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1].同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簡稱《方案》)[2],進一步指明1+X證書制度落實的原則與方向.根據教育部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要求,Web前端開發被納入首批啟動試點的六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之一[3].
本文基于綿陽職業技術學院軟件技術專業“前端交互設計基礎”課程教學現狀進行調研分析,從教學資源建設、教學內容優化、課程教師團隊提升、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構建等方面著手,探討如何以1+X證書為抓手進行課程教學改革,提升學生前端開發實踐能力,達到學歷證書和職業證書的深度有機融通.
1+X證書制度的“1”與“X”并非機械式的拼湊與疊加,其映射了學校、企業、學生三方的關系,X證書在三方溝通協作上具有引導作用,在人才培養質量上具有保障作用,在學生職業規劃上具有優化作用[4].如圖1所示,X證書所依托的職業技能標準是由企業根據行業、崗位需求等制定,作為學歷證書的補充、強化與拓展,兩者聯動發揮作用,以達到職業教育質量和學生職業生涯綜合能力的雙重提升,更有利于培養服務區域和行業發展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圖1 X證書與學歷證書關系
《Web前端開發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簡稱《標準》)將職業技能分為初、中、高三個等級,對學生的基本技能要求、知識模塊劃分及不同模塊在證書中的分值占比如表1所示.
表1 Web 前端開發技能要求、知識模塊與分值比例
“前端交互設計基礎”課程作為Web前端開發必備的核心課程,既是對前期HTML、CSS技術的綜合提升,又是后續前端開發框架技術學習的根基,通過對目前課程狀態進行分析,發現一系列問題亟待解決.
“前端交互設計基礎”課程要求學生掌握JavaScript、jQuery等相關知識點,對學生代碼編寫能力的要求較高.目前授課內容仍以代碼認識、代碼講解為主,按照教材布局重復訓練,缺乏內容的拓展性和延伸性,導致授課內容設計感不強,缺乏趣味性與吸引力,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部分學生采取強背代碼應對考試,實踐能力弱.
課堂教學仍以多媒體教學為主,未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導致師生互動頻率低,信息傳遞呈單向輸出態勢.整體授課過程仍以教師講授為主,實操環節中,多數學生仍是處于被動狀態,僅為完成課堂任務而忽略知識點的實際應用,教師難以得到有效反饋.
目前,《前端交互設計基礎》課程評價由過程性考核(40%)與閉卷筆試(60%)兩部分構成.過程評價主要依據學生出勤率、作業完成情況、活躍程度評判,閉卷筆試內容多以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代碼填空題及代碼編寫題為主,客觀性較強.具有針對性、實操性強的綜合代碼設計題型、案例題型、開放式題型甚少.如此傳統的評價手段,忽略了知識點的實踐應用,與職業教育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宗旨大相庭徑.
為契合區域發展需求,對接行業企業人才需求,本校軟件技術專業開設3個培養方向,分別為前端工程師方向、全棧工程師方向(包括軟件學院)、人工智能方向.在培養方案中,以《標準》作為標桿和參照,將“X”作為核心內容貫穿課程體系和育人的全過程[5],并根據《標準》中相關要求(如表2所示),對相關課程總學時數、課程標準等進行了針對性修改,深化課證融通,兼顧證書、崗位與理論知識,以加強學生職業核心技能的培養提升.
表2 前端工程師方向課證融通方案
“前端交互設計基礎”課程屬軟件技術專業必修課程,且為前端工程師方向的專業核心課及全棧工程師、人工智能方向的專業基礎課.同時,該門課程所學習的JavaScript及jQuery的知識是在前導課程“網頁設計”的基礎之上進行網頁交互式開發,而這兩門課程共同構成了初級證書的考試內容,也是中級和高級證書的基礎部分.據此,人才培養方案中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納入“學分銀行”管理范疇,如表3所示.
1+X 證書制度的實施為職業院校創新深化課證融通制度提供了良好契機,同時通過對軟件技術專業課程體系、課程結構等方面的調整優化,又保證了“X”證書的快速推進[6],切實達到提高學生前端開發工程能力的目的.
傳統教學以學歷證書為中心,以理論知識傳授為主,不再適應現代職業教育對于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因此,“前端交互設計基礎”教學改革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結合1+X證書制度,推動教師、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
3.2.1 師資隊伍建設 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有效推進1+X證書制度實施、培養優質學生的基礎保障,為對接1+X證書需求,深化產教融合,我校已建立西南自動化雙師基地、奇安信科技集團培訓基地、科大訊飛人工智能學院,通過選派教師參加相關技術技能培訓及社會服務等方式,基于教師已具備的扎實理論基礎全面提升其實踐開發能力及課堂教學藝術.同時引進企業兼職教師承擔相應培訓任務和實踐課程教學任務,優化師資結構,打造了一支師德高尚、素質優良、技藝精湛、創新能力強的高素質專業化“雙師型”的專兼結合教師隊伍.
3.2.2 活頁式教材開發 根據《職業院校教材管理辦法》要求,國家鼓勵職業院校以適應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需要為導向,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有關內容及要求融入教材內容,開發一批書證融通、課證融通的教材.目前,課程教師團隊已聯合科大訊飛、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制定新型活頁式教材《前端交互技術(JavaScript與jQuery)項目化數字教程》編制方案,以項目任務串聯相關理論知識要點,將所涉及的技術標準、技術規范等融入其中,同時又保證教材標準體例的規范化,更具應用性,更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切實達到理實一體化教學標準.同時,教材內容加強注重立體化教學資源,力求打造出符合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的新形態一體化教材.
3.2.3 教學方法優化 目前,本校“前端交互設計基礎”課程已獲批立項為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同時作為省級創新創業示范課程“前端項目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此為依托,課程教學方法以多元化為主,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模式及翻轉課堂模式教學,不僅讓知識點能以多種形式傳遞,也能讓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時刻保持新鮮感.教學活動具體實施流程為:學習預知—任務明確—概論認知—案例模仿—學習交互—翻轉課堂—教學督促—教學診改.課前,教師借助學習通平臺下發遞進式課程項目任務工作單(如圖2所示)或課前發布問題討論來優化學生自主學習環節;課中,教師以基于CDIO教學模式構建項目模塊,引導學生小組成員進行作品展示分享并進行分組討論,展開組間互評、組內合作探討進行代碼優化.
圖2 課程項目任務工作單
以學?!耙黄饺恕睘橐劳?,實時記錄學生課堂活動數據,分析構建立體化多元教學評價體系.經過改革,本課程對學生的評價不再是以傳統試卷考核定優劣,而是全方位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評價體系與考試模式改革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根據職業能力標準人才的需求,加入ISAS(Information Search and Analysis Skills,即信息檢索與分析技能)項目能力的培養與考核,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實施項目.通過從互聯網檢索信息,對信息進行篩選與分析,然后完成項目代碼、展示文稿,最后進行演示匯報,此措施旨在培養學生在所學專業范圍內,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初步掌握解決實際應用問題時所應具有的信息檢索與分析能力、專業技能操作能力、團隊協作等能力,為畢業設計及今后從事專業工作打下基礎;二是積極推行“綜合項目型”和“案例分析型”考試模式,“綜合項目型”考試模式即結合若干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根據行業對高職人才綜合能力的要求,將考核內容設計成類似企業實際項目開發與服務業務的綜合性項目的考核,教師及企業專家根據學生項目完成情況給予評價和分數,“案例分析型”考試模式即指通過提供典型案例,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對其解剖分析,考核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前端交互課程教學改革中,通過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引入ISAS項目培養形式,推行“綜合項目型”和“案例分析型”考試模式,在學習場景、學習內容、學習模式等方面進行了改革,讓學生在項目案例的整體開發與體驗中能夠明確知識內容及崗位需求.自我校實行本課程教學改革探索開始,作為web證書考核站點,已組織完成證書考試4次,獲證率約68%,吸納近百名社會考生參與考試.校內參考學生來自軟件技術、信息安全與管理、計算機網絡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等多個相關專業.證書制度激發了學生對前端開發工作的興趣,加強了學生對崗位、職業、行業標準的了解.近期,本依托電子、軟件與信息服務專業群,成為四川省計算機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聯盟牽頭單位,為持續推進與深化Web前端開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工作起到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