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陽成 (Korkiattakul Nuttawat) 林媛媛(通訊作者)
(1.集美大學海外教育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1;2.集美大學財經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1)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生育率迅速提高,這種現象被稱為“嬰兒潮”,導致總人口急劇增加。在20世紀70年代,許多國家制定了計劃生育政策來控制總人口。計劃生育政策加上生活費用的上漲,文化的變化,工作壓力的增加以及避孕技術使生育率立即下降。盡管迅速降低生育率可以解決短期問題,但是,這也會引起長期問題。近年來,經濟環境的改善和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可以延長人們的預期壽命。較低的生育率和較高的預期壽命之間的差距導致了人口老齡化的增加。全世界的老齡化人口都在急劇增加,這帶來了一系列與經濟有關的問題。東盟正處于人口老齡化的早期階段。然而,老齡化人口比例的迅速增長,在2019年東盟老齡化人口的比例增加到6.86%,幾乎達到了聯合國的老齡化人口標準7%。人口老齡化不僅對宏觀經濟增長產生重大影響,而且對儲蓄,消費機制,勞動力供給和貿易結構也有影響。東盟國家非常依賴貿易。由于人口老齡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研究人口老齡化對東盟進出口貿易的影響非常重要。
根據要素稟賦理論和彼得·戴蒙德的疊代模型,人口老齡化的增加改變了人口紅利,改變了勞動力結構,人力資本積累水平,人均GDP的變化,政府支出結構的變化,并增加了人口紅利。人口紅利增加導致生產數量和質量的下降,最終會影響到國家的貿易價值。根據疊代模型,人口老齡化的增加是由三個主要因素引起的,分別是是生育率急劇下降,死亡率降低和預期壽命急劇上升。要了解人口老齡化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路徑,重要的是要結合要素稟賦理論和戴蒙德疊代理論來理解勞動力供給和消費者需求的觀點。
估計壽命增加導致了老齡化人口改變,勞動力結構改變,人力資本積累水平變化,人均GDP的變化,政府支出結構的變化,并增加了人口紅利。估計壽命增加最終會通過幾個因素影響進出口貿易。根據 Nicole M.等人(2016)[1]發現60歲以上的人口增加10%會減少5.5%人均GDP。人均GDP是反映一個國家人均經濟產出的指標,當人均GDP下降時會影響人口的生活水平,公司的經濟實力和生產能力。而且人口紅利增加導致生產數量和質量的下降,最終會影響到國家的貿易價值。
死亡率是人口增長率的指標之一,但是與生育率和預期壽命死亡率不同,死亡率決定了人口增長率的降低。當東盟國家變得更加發達,醫療保健和醫療技術也得到改善時,東盟的死亡率將大大降低。死亡率對老年人口增加的影響是由于死亡率的降低主要影響老年人口,因此死亡率將老年人口群體加到總人口中,導致老年人口群體增加。當老齡化人口的比例通過降低死亡率而增加時, 養老金支出的政策經常被執行。
生育率是人口紅利和老年人口增加的重要影響因素。兩個時期之間的生育率差額導致人口紅利。在各國經濟發展中生活成本增加,孩子扶養成本增加,避孕技術的發展等導致國家的生育率急劇下降。Yujie Li(2015)[2],研究在1970年~2014年間120個發展中國家的人口與經濟狀況,結果表明,總生育率與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負相關性,尤其對于對貧窮國家的負相關性更強。
生產是貿易的支柱,勞動力是生產的關鍵組成部分之一,因此,我們預計勞動力將對貿易產生重大影響。根據Heckscher-Ohlin理論,資本和勞動力的結合是產品的主要因素。該國將出口其豐富的產品并進口其稀缺的產品。勞動密集型國家將對勞動力進行貿易產生更大的影響,而資本充裕的國家將對貿易產生較小的影響。此外,在生產要素稟賦的理論中也指出,勞動力和資本與總生產產出直接相關。勞動投入直接影響勞動供給,而且老齡化人口增長導致勞動投入下降。
當老齡化比例增長時,根據勞動投入的說法,人力資本數量下降是難免的。可是根據人力資本的質量理論,老齡化對貿易的負面影響可以減少。根據 Creina D.和Steve D.(2004)[3]表明雖然家庭有比較少的孩子,但是能在孩子教育上投入更多。在未來的40年中,隨著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取代受教育程度較低的退休人員,教育水平將繼續提高,這有望提高生產率的增長速度。
為了驗證老齡化社會對東盟進出口貿易的影響,使用對數出口和對數進口作為因變量以及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是核心自變量進行了實證檢驗。我們使用面板數據分析來分析數據。該模型的橫截面數據是東盟內部的國家。度量模型如下:

其中,解釋變量為lnEx和lnIm,lnEx代表出口總值的對數,lnIm代表總進口值的對數。i代表東盟各個國家,t代表時間。α是常數項。Agingit-7測量老化程度。根據張欣(2018)[4]的研究,因為老齡化對貿易的影響是持續的和長期的影響。通過使用數據的滯后5期 滯后到7期進行測量。老齡化是指65歲及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LFPT代表總勞動力參與率,LE代表每個國家的預期壽命,DR代表每個國家的死亡率,FR代表每個國家的生育率。OPEN代表對外開放指數,EduI代表教育指數。最后εit則為誤差項。
(1)人口老齡化對出口的影響
盡管東盟國家的出口特征有所不同,但我們仍然可以看到,老齡化指標系數明顯為負。在最終模型中,老齡化指標的負系數為-0.732,這也表明老齡化人口比例的增加將對東盟的出口價值產生不利影響。在模型lnEX中,有3個與人口遷移率成因有關的指標是預期壽命、死亡率和生育率。在LEL7中是預期壽命的滯后7期,結果表明LEL7具有顯著的正系數為0.302。DRL7是死亡率的滯后7期,結果表明DRL7的顯著的正系數為0.422。FRL7是生育率的滯后7期,結果表明FRL7的顯著的負系數為-0.569。lnLFPT代表勞動力參與率的對數,lnLFPT每1%的出口水平具有顯著的-5.262負系數。OPEN表示具有0.0121的顯著正系數的開放指數。EduI代表每個國家的教育指數,EduI是一個顯著的正系數,在出口值1%的水平上為23.54。教育指數認為具有最高的顯著正系數。根據許多經濟理論,經濟中的人力資本或教育程度,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將教育視為提高和促進產出或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綜上所述,模型顯示出口和老齡化比例具有顯著的負系數,測試結果顯示R2為0.676。
(2)人口老齡化對進口的影響
這項研究的反應變量是lnIM代表進口值的對數,核心解釋變量AgingL7代表東盟各國老齡化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的滯后7個時期。AgingL7與lnIM均顯示顯著負相關每1%的水平,AgingL7與-0.737呈負相關。進口價值和賬齡指標的結果與出口結果相似。進口系數比系數低0.005。LEL7代表每個國家壽命的滯后7期,結果顯示LEL7的正系數為0.343。DRL7代表每個國家的死亡率的滯后7期,結果表明顯著正系數為0.524。FRL7代表每個國家的生育率滯后7期,研究結果表明它具有顯著的-0.754負系數。結果的結果顯示與lnEX相似的模式,這可能是影響人口增長率的因素可能不會直接影響進出口價值,這是因為經濟發展會導致較高的預期壽命和較低的生育率,而經濟發展會增加貿易價值,因此,預期壽命、生育率和死亡率與貿易指標具有顯著的相關系數。lnLFPT代表勞動力參與的對數,它與lnIM呈顯著的負系數,該系數與出口貿易具有相同的模式。OPEN表示具有0.0131的顯著正系數的開放指數。EduI代表每個國家的教育指數,EduI是一個顯著的正系數,在進口值1%的水平上為21.44,比出口低2.1倍。總而言之,該模型顯示,進口的對數和衰老比例具有顯著的負系數,測試結果顯示R2為0.649。
為了進一步檢查研究的核心變量AgingL7的系數和顯著性是否正確,我們實施了穩健性測試。該測試將非核心變量替換為具有相似性狀的其他變量,將FRL7和LEL7變量替換為POPGL7,該變量代表人口增長率的滯后7個時期,指示過渡變化率。lnLFPT替換為lnPop1564代表15歲~64歲人口的對數,表明勞動投入量。OPEN被貿易差額占GDP的百分比代替,表示貿易的開放性。用HDI代替EduI代表人類發展指數。結果表明,在lnEX和lnIM模型中,AgingL7仍顯著為負系相關性。
(1)老齡化指標
本文中老齡化是衡量貿易指標的核心變量,在進出口模型中,結果表示貿易指標和老齡化指標有負系數關系。結果與我們最初的預期相同。較高的人口老齡化意味著市場勞動力供應減少,生產能力下降。老年人口比例更高,意味著退休人口增加,而勞動力人口減少。老年人群體將使用他們的儲蓄,因此,老年人口增加不僅會減少勞動力規模,而且會減少市場上的資本供應,并可能減少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2)人口增長率的指標
根據人口轉變和人口紅利理論,導致人口轉變的因素是預期壽命,死亡率和生育率。實證研究結果表明,預期壽命和死亡率對進出口貿易具有顯著的正系數,而生育率對進出口貿易具有顯著的負系數。當人口的預期壽命較高時,他們愿意在人力資本開發方面投入更多的資金,并愿意提高人力資本的質量,從而實現更高質量的生產和貿易發展。死亡率的正相關是由于與工作有關的原因引起的。諸如壓力,運輸和事故之類的死亡。一國初期的經濟增長往往具有較高的生育率,而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生育率將放慢。東盟是一個快速發展的國家聯盟,環境、職業壓力和每名兒童的費用迅速變化,導致生育率下降,而貿易繼續急劇增長,因此這兩個變量的相關是負向影響。
(3)勞動投入指標
勞動力與對進出口貿易有顯著負面影響,根據文獻研究,許多學者指出,人口老齡化不僅對勞動力產生影響,而且對資本產生影響。許多關于老齡化人口和比較優勢的研究結果表明,老齡化人口的增加將對勞動密集型的比較優勢產生負面影響。但是,人口老齡化的增加也增加了資本密集型的比較優勢。
(4)對外開放指標
開放指數對進出口貿易具有顯著的正系數。 這與最初的期望相同,因為開放指數是代表貿易與GDP比率的指數。
(5)教育指數
教育指數對進出口貿易具有最高的正系數。教育可以提高勞動力的技能,從而提高企業的產量或進入新行業的能力。 在文獻研究中,許多學者和經濟學家指出,教育是解決“中等收入陷阱”狀況的關鍵指標。
(1)實施延遲老齡化退休政策并提高社會福利
延長退休年齡對貿易增長有若干積極影響。延遲老齡化政策的實施會直接增加勞動力市場的勞動力,特別是在資本密集型行業中增加生產能力。當勞動部分時間較長時,個人資本積累將增加,因此退休期間的儲蓄資本也將增加。這種情況對老齡化社會的經濟有若干積極影響。這些情況導致了養老金支出減少,政府會獲得更高的稅收收入,增加了勞動投入,而且延遲老齡化退休政策保護了國家未來的消費結構。因為東南亞國家大部分都是發展中國家,東盟國家的人口老齡化支出仍然依賴于其子女的收入,所以,老年人撫養比增加時,年輕人的資儲蓄本轉移到老年消費中,這將在長期將造成很大的問題。
(2)促進和激勵對資本密集型產業
人口老齡化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影響較大,但對資本密集型產業的影響較低。因此,通過促進更多的資本密集型貿易,減少老齡化社會對東盟經濟的影響。
(3)提高國家生育率
近年來,東盟的生育率急劇下降,因此應制定政策以應對生育率下降的現象。東盟還可以減少導致生育率下降的因素,據文獻研究,這些因素是社會經濟因素,例如婚禮,限制男女平等,育兒費用和勞動力市場狀況。新生代是未來工業發展的潛在勞動力,具有更強的接受和理解新知識和技能以及與更先進的產業合作的能力,因此將影響東盟貿易穩定改善。
(4)改善教育體系
從上面研究結果,教育指數存在非常顯著的正向相關。教育指數是提高人力資本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人力資本提高會使經濟得到改善。所以在解決人口數量問題過程中,提高人力資本,能獲得必要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