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緒剛
(珠海華潤銀行,廣東 珠海 519015)
2020年12月21日央行印發第19號公告規范商業承兌匯票信息披露工作,當月上海票據交易所(以下簡稱“票交所”)發布《商業承兌匯票信息披露操作細則》(票交所公告〔2020〕4號)細化商票信息披露的注冊、披露、執行、注銷等事項,均自2021年8月1日開始執行。在該創新性操作模式下,票據市場首次公開披露詳細商票票面信息、承兌人信用信息,對市場各參與主體都將產生深遠影響。商票信息披露的學術研究較少,畢妤娉(2020)對比債券發行市場和票據一級市場的特征,提出優化交易制度、信息披露、違約處罰等政策設計;馬鑫悅(2020)探討了商票業務對實體經濟的貢獻,提出應該完善我國企業誠信指標體系,靈活設計銀行商票融資模式。本文則聚焦商票信息披露制度執行情況、對市場不同主體的影響研究,并提出促進票據市場長期穩健發展的政策建議。
本文討論的票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中的商業匯票,根據承兌人分為銀票、商票,按照介質分為紙票和電票,按照簽發渠道分為普通票據和供應鏈票據。2016年央行發布《關于規范和促進電子商業匯票業務發展的通知》推廣電票,至2018年承兌、貼現、轉貼現的電票比例分別為94%、98%、97%,電票成為市場主流品種。企業通過供應鏈金融平臺簽發的票據即供應鏈票據,目前僅限于商票,符合要求的平臺僅四家,整體業務量極少。所以本文探討的商票業務均指普通電子商業匯票業務。企業信息披露常見于資本市場股權融資、債券融資,首次應用于相對小眾化的票據市場,對商票業務具有重要促進意義。以下從商票業務市場情況、信息披露執行情況、信息披露內容與特征、披露不規范的影響四個方面作簡要概述。
商票業務包括承兌、貼現、質押、背書、保證、提示付款、到期簽收、追索等,其中承兌和貼現為主要融資品種,下面以此為例展開分析。

表1 承兌市場商票業務情況 (金額單位:萬億元)
以上數據說明:第一,商票承兌量逐年增長,且增長率遠大于銀票,顯示商票承兌需求顯著高于銀票。第二,商票承兌量占比緩慢增長,但承兌市場仍以銀票為主導、占比超過80%,表示商票企業信用流通能力較差。

表2 貼現市場商票業務情況 (金額單位:萬億元)
以上數據說明:第一,商票貼現量逐年增長,2018年、2019年商票貼現增長率遠低于銀票,但自2020年開始超過銀票,至2021年上半年超過銀票35.02%,顯示商票貼現需求較為旺盛;第二,商票貼現量占比2020年以前持續下降,但在2021年大幅反彈接近歷史最高值,說明2021年商票貼現產品市場關注度和接受度提高、且與銀票貼現差距逐步縮小。
票交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末,票據信息披露平臺已注冊企業22558家,已披露承兌信息企業2786家,已披露承兌信用信息企業4197家。在央行、票交所和商業銀行的共同推動下,企業注冊較為積極,但由于企業自主使用、操作不熟練等原因,導致披露企業的比例較低,預期到8月披露制度正式執行后將有所改善。
票交所公眾號顯示,截至2021年6月27日,整體注冊數量前三的省份為江蘇省4034家、浙江省3046家、廣東(不含深圳)省1858家,另外深圳市1003家排名第六、上海871家排名第七。整體注冊數量前三的開戶銀行機構為招商銀行2002家、寧波銀行1692家、中信銀行1609家。數據表明,商票使用的主要省份集中于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對應區域銀行客戶數量也最多、商票業務也較為活躍。
根據央行制度和票交所操作細則,承兌人應當于承兌完成日次1個工作日內披露收款人已簽收的商業匯票承兌信息,具體包括:(1)出票日期;(2)承兌日期;(3)票據號碼;(4)出票人名稱;(5)承兌人名稱;(6)承兌人統一社會信用代碼;(7)票面金額;(8)票據到期日;(9)披露日期。對比電子商業匯票系統(簡稱“ECDS系統”)商票正面信息,增加了承兌人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承兌信息披露日期,但減少了出票人賬號、出票人開戶行名稱、承兌人賬號、承兌人開戶行行號、承兌人開戶行名稱、收款人名稱、收款人賬號、收款人開戶行名稱、票據狀態、是否可轉讓、保證信息。票交所對收款人做了最大程度保護、未披露任何相關信息,同時對出票人、承兌人賬戶信息做了保護,但增加了承兌人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作為識別標簽。
承兌人應當在每月前10日內,披露截至上月末的商業匯票承兌信用信息具體包括:(1)累計承兌發生額,當年1月1日至上月末累計的、承兌人已承兌、且收款人已簽收的商業匯票總金額;(2)承兌余額,承兌人已承兌、收款人已簽收、且未結清的商業匯票總金額;(3)累計逾期發生額,承兌人近5年內發生過逾期的全部商業匯票總金額;(4)逾期余額,承兌人已逾期、且未結清的商業匯票總金額。該信息為票據市場歷史首次對外匯總披露,基本滿足公眾對票據逾期情況的信息需求,對比征信逾期記錄保存期限一致。
一是票據承兌信息不存在或者票面記載事項與承兌人披露的信息不一致的,金融機構不得辦理票據貼現、質押、保證等業務。該內容屬于禁止性要求,單張商票辦理融資業務必須披露且核對一致,否則不得辦理。二是承兌信用信息披露存在延遲、虛假或者承兌的票據持續逾期的,金融機構應當審慎為承兌人辦理銀行承兌匯票、貼現、質押、保證等業務。該內容屬于重大風險提示,如果發生則應該審慎辦理該承兌人的票據業務。
商票市場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央行、票交所從制度層面提供業務保障,并對負面情形設置處罰機制,這對票據市場各方都大有裨益。
商票業務參與企業主要為承兌人和票據接收人,承兌人一般處于供應鏈核心位置、具有較高支配地位,票據接收人一般處于供應鏈外圍、話語權較弱。商票信息披露制度發布和執行,優質企業的信用價值、其承兌商票市場接受度都會大幅提升,對應融資成本也會下降,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也將跟隨受益。
一是大幅提升優質企業信用價值。對于具有較大開票量、且零違約率的大型企業,其承兌商票的議價能力將大幅提升,信用價值將得到充分發揮。二是促進商票簽發流通。由于票據承兌信息必須在承兌次一個工作日進行披露,接收人、融資方均可以上網查驗,保障了商票的真實性,基本消除了商票業務最主要的操作風險。三是提高商票違約成本。承兌人每月公開披露累計逾期發生額和余額,直接導致商票兌付違約成本與其他公開市場一致,從而減少了商票市場兌付情況不透明的情形。
一是通過票據信息披露平臺查詢驗證確認商票真偽,基本消滅變造票據和假票風險,可以大幅提升商票支付結算方式的市場接受度,從而促進商票流通使用。二是通過公開平臺披露票據信息、信用信息,優質企業信用價值凸顯,商票融資成本下降,有利于支持供應鏈上中小企業融資發展。
作為商票市場主要的資金提供方,銀行通過貼現、質押、保證、標準化票據、ABS等產品為企業通過票據融資支持,商票信息披露對操作風險、信用風險和產品創新都有較大促進作用。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票據工作委員會2020年9月發布《票據市場典型風險案例匯編》,通報了6大類、12個典型案例,具體包括:第一,冒名企業開戶辦理業務,包括私刻公章、冒名到工商局注冊企業、偽造企業資料開戶、注冊高度相似公司名稱;第二,電子商票虛假記載信息,包括商票變銀票、篡改出票人信息和承兌人信息;第三,偽造紙質銀票、商票進行企業支付結算;第四,保證待簽收類欺詐,誤簽收了狀態為“保證待簽收”類票據;第五,中介利用貼現實施欺詐,收票未付錢;第六,中介公司虛假票據轉貼現,買入行清單交易打款導致資金損失。通過開展商票信息披露可以排除前四項票據業務風險,比如承兌人逐張票據披露、逐月披露兌付情況,且只有承兌已簽收的票據才會被披露,以及收票人逐筆查驗。第五項風險通過票交所的票付通產品可以排除,第六項通過在票交所開展全部二級市場交易進行排除。因此,商票信息披露制度嚴格執行后,基本消除了商票操作風險。
商票融資最大的難題是不了解承兌人的承兌量、承兌余額、逾期情況。而在商票信息披露制度執行之后,如上難題將迎刃而解。通過分析承兌人商票信用信息,可以確認最近一期和歷史所有的商票業務量情況、逾期情況。再將此數據與企業財務報表、經營現狀做比對分析,基本可以識別企業是否濫用商票工具、承兌人風險程度和風險溢價補償,從而為商票業務經營指明方向。
該制度的執行從兩個方面推動了商票業務創新:第一,消除假票風險,降低承兌人開戶行查驗難度,促進跨銀行機構的商票業務智能化運營,比如商票跨行秒貼、跨行自動質押授信等;第二,通過分析承兌信用信息,以及開戶行類型、數量,結合企業經營信息和財務報表數據,可以針對商票承兌人進行有效的風險定價。
商票信息披露制度對票交所、承兌人、收票人和商業銀行都具有重要意義,所以亟待各方共同努力,簡化信息披露與商票兌付操作、建立統一規范的票據征信體系、加強商票政策支持、加大商票推廣應用力度、加強銀行票據產品創新,從而發揮商票服務實體功效和票據金融市場價值。
一是票交所進一步簡化信息披露的注冊、操作流程,同時繼續加大全市場的信息披露培訓和業務引導。二是探索修改商票到期簽收規則,與銀票保持一致,即承兌人收到提示付款申請、且賬戶有足額兌付資金,則直接由票交所系統自動扣劃進行商票解付。三是銀行提供商票到期自動兌付服務,即商票承兌人與開戶銀行簽署商票委托兌付協議,承兌人收到提示付款申請、且賬戶有足額兌付資金,則由開戶銀行直接扣劃進行商票解付。第二、第三點均可以大幅降低企業兌付操作難度、提高兌付時效,為企業商票信用保駕護航。
銀票市場可以套用承兌銀行的銀行間市場征信評級,商票市場則一直缺乏統一規范的征信體系,肖小和(2017)在分析大量票據市場發展瓶頸后也提出了其中一項舉措,即開展票據評級評估和信息披露,但總體較為寬泛、現實指導意義有限。筆者認為可以參考權益市場、債券市場建立票據征信體系,具體措施包括:第一,央行、票交所等監管機構制訂信用評級制度,由第三方機構開展信用評級操作,規則可從易到難、逐步優化;第二,信息披露涵蓋全部票據產品和業務參與主體,產品包括承兌、質押、貼現、到期簽收付款、追索、再追索等,參與主體包括承兌人、背書人、貼現銀行等;第三,建立事后評估機制,按照評價情況,結合企業總資產、營業收入等核定承兌人商票開票量、銀票融資規模等指標;第四,將票據市場違約情況與其他公開市場聯動,納入交叉違約范圍,提高承兌人違約成本。
隨著央行商票信息披露制度的執行與推廣,商票工具的使用和違約信息的應用日益普遍,對承兌人將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第一,加強商票兌付紀律,密切維護企業信用。該披露制度的違約信息類似于企業征信的不良貸款,未來將逐步得到大范圍的應用,且逾期記錄保持五年之久,一旦產生將對企業信用狀況產生重大影響。第二,加大商票推廣應用力度,提高商票支付結算比例,推動商票融資產品向銀票靠近。在央行、票交所的大力推動下,商票市場容量、商票業務比例將進一步提升,商票的支付結算屬性、融資屬性均將發揮到極致,為供應鏈協同發展、中小企業融資提供重要支撐。
信息披露制度對商票融資提出了更高要求,雖然增加了業務操作復雜度,但極大程度降低了商票業務操作風險,同時對銀行也是重要業務機遇。具體包括:第一,加強企業引導,開展信息披露宣傳、培訓、上門服務,以及對于已披露企業給予信貸額度支持、貼現利率優惠等措施;第二,應用金融科技提供便捷商票融資服務,簡化操作手續、提高業務時效,比如不開戶貼現、不開戶質押授信、商票保貼額度主動授信、貼現人小額自動授信、貿易背景自動審驗等;第三,應用承兌信用信息進行智能定價,根據承兌發生額、承兌余額、逾期發生額、逾期余額、開戶行類型、開戶行數量等數據,對承兌人商票信用進行準確定價,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第四,依托供應鏈創新商票融資模式,抓住核心企業信用批復授信,包括承兌人、中間背書人、持票人,同時批復額度在全國范圍內全行通用,服務產業鏈、支持中小企業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