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媛



摘要:結合初中化學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經歷,分析了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介紹了青年教師專業發展中教學設計、實驗創新和課題研究三項基本功的修煉。在此基礎上從經歷是一種財富、學習是一種習慣、團隊是一種力量、堅持是一種精神四個視角談了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思考與感悟,給青年教師提供一些成長經驗,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
關鍵詞:青年教師;專業發展;修煉;思考
文章編號:1008-0546(2021)07-0091-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1.07.023
青年教師是教師發展的后備力量,青年教師的發展是培養高素質教師的前提,是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所在,而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更是教師自身發展和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筆者結合近10年的初中化學工作經歷和自身的專業發展,談談對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一些感悟與思考。
一、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
1.青年教師專業發展是推進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
青年教師在教育理念、知識結構、教育手段和研究能力等方面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這是對青年教師的挑戰,也是促進青年教師成長的機遇。作為青年教師[1],要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斷學習、反思、總結,調整自己的教學技能、加強自身的專業結構,順應教學改革的發展。
2.青年教師專業發展是提高自身素質的必經之路
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加速了教師走向成熟,不斷完善的過程[2]。從師范生到初上講臺到經驗豐富的老師,甚至到教育專家,這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素質的過程。
二、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修煉
1.修煉1——精心設計教學
課堂教學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通過在教學中不斷地積累和實踐,筆者逐漸探索了具有自身風格的教學方式——主題式探究教學。以滬教版第五章“金屬”為例,談談對主題式教學的設計和應用。
教學設計1“金屬的銹蝕和防護”:本節課以一輛破舊的自行車為主線,分析自行車哪些部位容易生銹——思考這些部位為什么容易生銹——探究鐵生銹的條件(課后錄制鐵生銹的實驗視頻)——歸納鐵生銹的條件和加快鐵生銹的因素——思考如何防止自行車生銹——再思考如何防止生活中的鐵制品生銹——歸納防銹的原理——通過廢棄自行車講解廢金屬的回收利用。
教學設計2“金屬的性質和冶煉復習”:本節課以冬天用的暖寶寶為主線,介紹暖寶寶的發熱原理——探究暖寶寶中金屬的成分——復習實驗室煉鐵的基本原理——根據實驗室煉鐵的基本原理定性分析使用過的暖寶寶的成分組成——根據數據定量計算暖寶寶的成分組成。
教學設計3"金屬的性質和利用”:本節課以電熱水壺為主線,分析電熱水壺中使用到的金屬——思考使用這些金屬分別利用它們的什么性質——討論生活中常見的金屬使用分別是利用它們的什么性質——歸納金屬的物理共性和特性——再思考電熱水壺底部生銹的原因——探究金屬與氧氣的反應——討論金屬與氧氣反應的相關問題。
以上的三個主題式探究教學,幾乎涵蓋了金屬教學的三節內容,通過主題式探究的教學模式,以一條主線貫穿了所有知識點,將原本可能枯燥的課堂就如同講一個故事、放一部電影一般環環相扣、生動有趣,讓學生更好地學,讓老師更好地教,促使師生共同發展。當然,這種風格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反思,結合他人長處和自身優點,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教學的教學方式,才能讓自身的發展朝更專業的方向進行。同時,教學設計風格的形成,也可以促使我們省時有效的找到課的思路,比如在講“金屬材料”時,我們就可以以奧運會火炬為主線,先講火炬中的純金屬,再講到性能更為優越的合金。這種主題式探究教學模式,讓筆者在教育教學中進步很快,也在各類公開課和賽課中脫穎而出。
2.修煉2——用心創新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也是化學教師必備的一項技能。實驗處理的巧妙得當,會為課堂增色不少;實驗操作的靈活自如,也會讓教師得以飛速發展。實驗是筆者的一項短板,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并沒有因難而退,而是迎難而上,從操作書本的演示實驗,到改進書本的演示實驗,到創新書本的演示實驗,再到微型實驗、分組實驗、數字化實驗,不斷思考、不斷嘗試、不斷改進,讓自己的專業技能跟得上教育教學發展的速度。筆者以“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實驗為例,談談專業發展中的實驗創新。
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是一個沒有現象的反應,在書本中并沒有出現演示實驗,所以在一開始的教學中,我增補了這個反應的演示實驗(如圖1),利用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造成燒瓶中氣壓變小,燒杯中水倒吸形成噴泉,可以在燒杯中滴加酚酞,形成紅色噴泉現象更明顯。
隨著分組實驗的推廣,學生動手實驗在課堂中變的越來越普遍,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這個反應,我們從“反應物的減少”和“產生新物質”的角度來進行這個實驗,可以讓學生用礦泉水瓶收集滿二氧化碳,倒入氫氧化鈉溶液觀察瓶子的變化(如圖2)。
根據實驗的嚴密性,將氫氧化鈉溶液換成水進行對比實驗。也可以讓學生在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總量的稀鹽酸,觀察到氣泡,證明有新物質生成,也證明了這個反應的發生。
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現代技術運用到化學課堂中,我們可以用壓強傳感器[3](如圖3),二氧化碳濃度傳感器(如圖4),從反應物減少的角度,通過數字顯示壓強的減小和二氧化碳濃度的減少來對這個反應進行實驗驗證,更為直觀。
以上實驗的演變不僅體現了科學技術的發展,也體現了化學教學在不斷的改革和創新,把最新的技術和教育教學相融合,讓教師在專業領域中得以快速發展。
3.修煉3——潛心研究課題
課題研究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一些問題的集中思考和探索,是提高教師教科研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實踐檢驗真理,理論也用來更好地指導實踐,兩者相輔相成,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添磚力口瓦。
筆者在近10年的工作中,主持了兩個市級課題——“初中化學實驗探究教學的實踐研究”和“探究化學實驗教學的課例研究”。課題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結合實驗和教學展開研究。在開展過程中,根據課題的要求進行多方面的活動,為課題進行材料支撐,比如教學課例、論文、實驗設計、賽課等等。
在課題的實施三年時間中,根據課題要求上了兩節以實驗教學探究為主的公開課,撰寫了中期評估和結題報告,參加了一次基本功競賽,寫了兩篇和課題有關的論文,設計了一個微型實驗。在這個過程中,教學理論知識、教學設計水平、實驗操作技能都得到了鍛煉和提升。所以課題的研究對于教師的發展是全方面的,也是快速錘煉教師的一種方式。
三、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思考
筆者在專業發展過程中,有一些思考和感悟,總結起來有如下四點:
1.經歷是一種財富
人的成長在于經歷,在工作的點滴中成長——努力不上差課,上好每一節課。在比賽的磨礪中成長——比賽是成長的催化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任何經歷,無論是成功或者失敗,總會在你的人生軌跡上留下些許痕跡,讓你從中受益。
2.學習是一種習慣
學習是渴求知識的不懈動力,是追求真理的內心自覺。當學習成為一種習慣時,你就走向了優秀,離成功一定會越來越近。我們可以向專家學習,學習先進的觀念;向書本學習,學習專業的理論;向同行學習,學習一線的教學。我們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在學習中不斷成長。
3.團隊是一種力量
獨行者步疾,結伴者行遠。毫無疑問,團隊的力量大于個人的力量之和。團隊的力量是巨大的,有很多事情必須靠團隊的力量才能完成。一支優秀的團隊,必然造就團隊中的每一位成員。
4.堅持是一種精神
俗語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每個人都知道凡事要堅持才有可能成功,但是這個過程中有失敗有痛苦,堅持談何容易。但是陽光總在風雨后,在最想放棄的時候堅持下來,過后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感受,會讓自己更自信更從容。
參考文獻
[1]郎潔.青年教師專業發展途徑研究[J].教育文化,2018(6):95-96
[2]李勤.中小學青年教師專業化成長機制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4(4)
[3]周文榮.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的數字化實驗設計[J].化學教學,2017(10):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