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 陳燕

摘要:通過比較盲校化學教科書與人教版普校九年級化學教科書的編排特點,發現盲校教科書在內容上保留普校教科書原有的知識框架,但降低了學習要求,在排版上簡明扼要、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在實驗方面的變化切合盲校的教學實際,既實現了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目標,又兼顧到視障學生學習的特殊需求。此外,盲校化學強調教學的有效性,以直觀性教學減少學習困難,以生活化教學激發學習興趣,以實驗教學法增強感性認識,以培養創造性思維開發潛能。
關鍵詞:盲校;九年級化學教科書;編寫特點;有效教學策略
文章編號:1008-0546(2021)07-0078-04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1.07.020
特殊教育是針對聽障、視障、智障等特殊學生通過接受公平教育改變自身命運,實現理想價值的一種機會,是實現教育公平不可忽視的重要教育,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國家和社會文明進步的程度。我國教育部2016年頒布實施“盲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中指出,盲校化學的課程理念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幫助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化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習化學的興趣,塑造自信自強的人格。教科書是課程理念與目標實現的主要載體,也是教師教學的重要資源[1]。2017年9月我國在盲校開始使用新版化學教科書,本文通過分析當前新版盲校化學教科書的編寫特點以及有效教學策略,以期促進盲校化學教育質量的提升。
一、盲校化學實驗教科書的編寫特點
當前盲校使用的化學教科書分為低視力版和盲文版各兩本教材。這兩種教材均以人教版初三化學教科書為藍本[2],在此基礎上根據視障學生的視力情況和接受能力進行改編。
1.內容相似,降低要求
低視力版教科書是在普校教科書基礎上改編的大字版教材,書本的尺寸略大,然后將色彩鮮明的圖片刪減后,保留一些簡單的線條圖改編為盲文版教科書供全盲學生使用,這樣兩類教科書的教學內容基本一致,更利于教師講授和低視生與盲生共同學習。
從教科書的內容框架來看,盲校化學教科書的課程內容與普校教科書一樣,都具有5個一級主題和19個二級主題,共有12個單元,但是根據課程標準要求,考慮到視障學生在學習上的困難,盲校化學教科書降低了學習目標的要求和評價標準。
2.排版簡潔,符合認知
從教科書的排版來看,低視生的化學教科書排版簡潔。首先,為了減少低視力生在閱讀和盲生在摸讀時的障礙,盲校化學教科書刪除了大量不必要的復雜圖片,將課文中的旁注解析放在正文中,重點概念以黑色加粗進行提示等;其次,為了降低學習難度,該教科書刪除了一些有難度的習題、探究性活動、課外活動以及不適合盲生閱讀的表格和資料卡片,如“原子的猜想與證實”“侯德榜制堿法”等。這些文字、圖片、表格及內容的刪減,都使盲校教科書看上去更加簡明扼要。
在刪減的同時,為了保證學習質量,盲校化學教科書在每個單元結束之后增加了“單元練習”供學生鞏固知識,也增加了一些適合盲生閱讀的資料卡片,如“實驗室安全注意事項”、化學史“偉大的科學家道爾頓”等。在“單元小結”部分,普校教科書以有大量留白形式供學生自行總結填寫,而盲校教科書則在前三個單元呈現完整的歸納總結,其后單元才要學生自己總結,如此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知識總結能力,符合學生認知發展的特點。
3.實驗變化,切合實際
從實驗內容上看,教科書中的實驗部分也根據盲校學生的特點進行了特殊處理。一方面,盲校化學教科書的實驗大部分直接給出實驗現象和結論,基本上很少像普校教科書那樣需要學生在實驗探究后在空白橫線或表格中寫出實驗現象,做出解釋,因而實驗要求降低,多為驗證性實驗。另一方面,從實驗安全及學習難度要求考慮,以及在實驗教學中滲透缺陷補償理論,盲校教科書通過刪除實驗、更換實驗用品和改變觀察實驗現象的方式對普校教科書進行改編,具體變化內容及原因分析見表1。
從上述分析來看,盲校化學教科書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充分考慮到盲校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滲透缺陷補償理論,讓學生能夠利用多感官來獲取知識,減少學習障礙,降低了學習難度,但又不缺乏對學生潛能的開發和學習能力的培養,體現了盲校化學實驗教科書的統一性與特殊性。
二、盲校化學的教學策略
盲校往往是低視力生與全盲學生組成一個班級,每位學生的視力情況、已有認知和性格特征都有所差別,教師通過觀察、談話、測試等方式提前了解學生的視力和學習情況等,然后可以將全盲學生和低視力生分為一個小組,殘余視力較差和殘余視力較好的學生分為一個小組,進行分組教學。為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盲校化學教學宜采取如下策略。
1.以直觀性教學減少學習困難
由于盲生的學習主要是從老師的語言中獲得間接性知識,所以教師的語言表達對學生的概念建構尤為重要。盲校教師教學語言首先要嚴謹規范,清晰易懂,尤其在化學概念的學習中要強調關鍵詞,重視“粒子”和“離子”這樣同音異形詞的讀音和解釋,以免學生產生混淆[3]。另外,由于化學的微觀世界是比較抽象的,盲生剛開始理解微觀概念時會遇到困難,所以教師語言的形象生動也很重要,對于一些抽象的微觀概念可使用盲校學生可以感知想象的恰當的比喻去幫助理解。如在描述原子與原子核半徑大小時,教師可以讓孩子們在觸摸西瓜和芝麻的同時,告訴他們二千多個大西瓜堆放在一起的大小就好比是原子的大小,一粒芝麻就好比原子核,或者教師可以讓孩子們到操場上利用腳步測量的方法感知操場的大小,然后告訴他們這個操場的大小就好比原子的大小,原子核就好比在操場上的那粒芝麻,從而學生很容易能想象出原子內部還存在很大的空間。
化學的學習必定要經過認識物質的化學式、結構式,觀察實驗現象等階段,由于盲生的視力障礙,學生難以把握物質的本質特征,這會影響他們認知思維的發展,為克服盲生在學習上遇到的種種困難,盲校在化學教學上可充分利用特殊的直觀輔助教具來增加學生的觸覺學習體驗,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視障教育的支持,盲圖的制作不再像傳統上手工完成,而是開始使用先進技術制作盲文系列凸圖,如使用熱膠槍在盲文頁面上繪制凸起的線條或者用熱敏筆在柔性紙上同樣也可以繪制凸起的線條,從而制作出一系列觸覺繪圖來學習有機物的結構等知識[4]。還有利用玩具積木構建部分元素周期表模型,通過搭建積木的高低走向趨勢來學習元素周期律,如電負性、電離能、半徑大小的比較等[5];此外還可以應用一些實物、標本、音頻資料、助視設備等輔助教學,如顏色傳感器,設定相應程序,可以讓全盲學生“觀察”到顏色的變化,補足學生在視覺上的缺陷,突破學生對教學重難點的認識,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增強學習驅動力。總之,在盲校化學教學中需靈活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充分利用和開發直觀性教具或其他信息輔助技術去彌補學生視力缺陷對學習造成的影響,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知識。
2.以生活化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大程度上來源于自身的知識儲備和已有的生活經驗,但是盲生的信息來源較窄,知識儲備有限,如果學生在剛開始接觸化學時就被灌輸抽象的化學概念,很容易磨滅盲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所以盲校化學教學的學習要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采用學生熟悉的知識、常見的生活用品和現象作為情景素材導人,讓學生感受到“從生活中學習化學,將化學運用于生活”的快樂,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如在學習酸堿鹽的課程時,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走進廚房,從常見的食用調味品,如食鹽、醋酸、小蘇打來認識物質的用途和屬性,從食品干燥劑(主要成分為氧化鈣)人手介紹氧化鈣、氫氧化鈣和碳酸鈣的性質及相互轉化關系,拉近學生與化學之間的距離;也可以通過導人不同濃度的酒精有不同的作用來學習溶質的質量分數,從而向學生闡明所學知識的價值和重要性[6-7]。將生活中的情景素材融入到教學中,幫助學生真正地感受到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讓學生學會用化學的視角解釋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適應現代生活的需要。
3.以實驗教學法增強感性認識
實驗是化學的最高法庭,實驗現象不僅能夠驗證實驗結果,增加盲生的感性認識,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參與度。由于學生的特殊性及從學生安全角度出發,盲校化學實驗教學可采用特殊實驗儀器,精選操作簡單的實驗,讓學生合作完成。
盲校化學實驗教學儀器可采用塑料材質的燒杯、量筒等或用廢棄水瓶、眼藥水瓶、透明塑料飯盒、塑料點滴板等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替代簡單實驗中使用的玻璃儀器。例如在利用氨水揮發說明分子運動現象的實驗中,可用透明的塑料飯盒代替玻璃大燒杯,用水瓶蓋代替兩個小燒杯,這樣不僅能夠達到相同的實驗效果,而且綠色環保,在封閉的環境下不會對師生的健康造成影響。
另外,實驗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利用自身優勢,學會合作學習,增進與同學間的溝通交流,像一些簡單的實驗,如溶液的配制(溶液濃度需低一些)、過濾液體、用音樂卡片代替燈泡來試驗物質的導電性以及蠟燭在氧氣中的燃燒等實驗,都可由低視生動手操作后將觀察到的現象描述給盲生,這樣不僅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也使他們收獲自豪感和幸福感,提高學習質量。
同時在設計實驗時要考慮盲生的實際情況,基于缺陷補償理論,注重讓學生充分利用觸覺、聽覺、嗅覺、殘余視力等多感官獲取實驗信息,引導學生通過在頭腦中想象進行“觀察”,從而感受發生的化學變化,增強感性認識。
4.以培養創造性思維開發潛能
雖然盲生在學習化學過程中會比普通學生遇到更多的困難,但是盲生通過有效學習后同樣可以具有很強的分析思考和判斷能力,所以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不斷摸索和創新,開發適合盲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如創設故事情景、實驗情景以及真實的生活問題情境,將情境中的問題轉化為化學問題,設置一系列有效的問題組逐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并鼓勵學生大膽提出思考時的困惑,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肯定,耐心解答,這樣逐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另外,由于可供盲生練習的課外資料很少,單靠課后練習題不足以學生熟練運用知識,教師還需要精心設計適當的練習題。但考慮到學生的視力狀況和接受能力,不能搞題海戰術,故可充分利用課后習題進行變式訓練,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變通性和創造性,學會觸類旁通,拓寬思維空間。
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必要時還應對基礎較差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這樣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才能促進盲生全面發展,開發潛能,從中獲益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結語
雖然國家從頒布2016年版的課程標準到新教材的編寫逐步體現出對提高盲校化學教育質量的重視,然而目前有關盲校化學教學的報道多數只是舉例闡述或理論說明,鮮有完整的教學設計案例,高端信息技術輔助性教具在盲校化學教學實施的用途和使用說明也較為缺乏,以及如何有效評估盲校課堂教學質量,都還需要不斷探索,所以需要積極倡導開發有關盲校化學教學的資源數據庫,不斷地豐富特殊教育的教學資源,以供相關教育工作者研究參考,為我國的盲校化學教育發展提供更多寶貴的經驗和啟示,以努力使盲校化學教學落到實處,使盲生學有所成,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發布實施《盲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聾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31/201612/t20161213_291722.html.
[2]盲校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08
[3]吳永先.讓盲生輕松愉快地掌握化學概念[J].現代特殊教育,2013(Z1):89-90
[4]Supalo,C.Techniques To Enhance InstructorsTeaching Ef-fectiveness with Chemistry Students Who Are Blind or Visu-ally Impaired[J].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2005,82(10):1513-1518
[5]Melaku,S.& Schreck,J.O.& Griffin,K.& Dabke,R.B.Inter-locking Toy Building Blocks as Hands-On Learning Mod-ules for Blind and Visually Impaired Chemistry Students[J].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2016,93(6):1049-1055
[6]楊曉莉.盲校化學教學生活化策略[J].現代特殊教育,2013(3):37-38
[7]朱征.基于缺陷補償理論激活多感官參與的盲校化學課堂——以“一包干燥劑引發的探究”教學為例[J].化學教育,2017,38(23):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