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晴 常銳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美育滲透,能夠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學習興趣,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文章簡述美育的內(nèi)涵與特征,分析美育與高中思想政治課的聯(lián)系,指出美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滲透面臨的教育主體的審美素養(yǎng)有待提高、教學內(nèi)容相對單調(diào)、教學形式相對單一、隱性教育效果有待提高等問題,并從注重教育主體的美、挖掘教材內(nèi)容的美、營造教學過程的美、注重教學語言的美幾個方面探討美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滲透路徑。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課;美育;審美素養(yǎng);滲透;路徑;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34-0046-03
新時代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最好時代,也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關鍵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對全面改進美育工作進行了重要部署。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為目標,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教師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滲透正確的美育觀念,提高學生審美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這對促進高中生成長成才至關重要。下面簡述美育的內(nèi)涵與特征,分析美育與高中思想政治課的聯(lián)系,指出美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滲透面臨的問題,并從幾個方面探討美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滲透路徑。
一、美育的內(nèi)涵與特征
1.美育的內(nèi)涵
美育是培養(yǎng)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概念的提出者是德國詩人席勒,他在所著的《美育書簡》一書中第一次提出“美育”概念,并對美育的性質(zhì)、特征和作用進行了論述。他指出,人們通過美可以走向自由。美育通過審美活動陶冶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有助于促進學生人格的完善,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2.美育的特征
美育具有形象性、娛樂性、普遍性等特征。(1)形象性。美育最顯著的特點是形象性,通過美的形象讓受教育者領悟美的內(nèi)涵。(2)娛樂性。美育能夠愉悅學生的心靈,滿足學生的審美需求。(3)普遍性。美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包括社會美、藝術(shù)美、自然美等。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課外活動中,教師都可以隨時隨地滲透美育,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二、美育與高中思想政治課的聯(lián)系
1.目的一致性
美育的宗旨在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通過審美教育塑造學生的靈魂,提高學生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而思想政治教育旨在用一定的思想政治觀點對學生施加影響,使學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質(zhì),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因此,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具有一致性,兩者相結(jié)合有利于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內(nèi)容相通性
美育要求引導學生學會審美,陶冶道德情操,完善理想人格。思想政治教育強調(diào)以社會主義思想理論體系為核心,引導學生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情操。兩者雖側(cè)重點有所不同,但內(nèi)容上是相通的。
3.內(nèi)容互補性
美育是感性教育,旨在通過美好的體驗和感知方式去教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理性教育,旨在通過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教學,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兩者在內(nèi)容上具有互補性。
三、美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滲透面臨的問題
當前,美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滲透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教育主體的審美素養(yǎng)有待提高、教學內(nèi)容相對單調(diào)、教學形式相對單一、隱性教育效果有待提高。
1.教育主體的審美素養(yǎng)有待提高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部分教師專業(yè)素質(zhì)不高,沒有認識到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滲透美育的重要性,不注重提高自己的審美素養(yǎng),只知單純地給學生講解書本知識,不重視培養(yǎng)學生追求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影響學生正確審美觀的形成。
2.教學內(nèi)容相對單調(diào)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當前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nèi)容相對單調(diào),往往只講解書本知識,很少拓展課外教學資源。所講解的一些內(nèi)容比較枯燥,未能結(jié)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及學習需求精心選擇教學內(nèi)容,未能將實際生活與理論知識相結(jié)合,不注重教學內(nèi)容的思想性和知識的系統(tǒng)性,難以吸引學生眼球。
3.教學形式相對單一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當前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形式相對單一,導致課堂教學氣氛比較沉悶,難以激發(fā)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興趣,影響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部分教師習慣于采用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往往以理論教學為主,不重視實踐教學,導致師生難以進行情感交流,教師難以及時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無法針對學生的具體問題因材施教,這不利于學生思想政治素質(zhì)的提高。
4.隱性教育效果有待提高
隱性教育是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學生的心靈產(chǎn)生影響,使學生在有意無意間受到觸動,不知不覺受到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當前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中隱性教育效果有待提高。具體來說,部分教師在語言美、教態(tài)美、心靈美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加以改進。
四、美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滲透路徑
高中思想政治學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目的,是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增強社會理解和參與能力的綜合型、活動型課程。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學模式往往側(cè)重于教師機械灌輸、學生被動接受,這與目前的新課程標準理念不相符,沒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課堂教學氛圍比較沉悶,很難引起學生對思想政治學科的學習興趣。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僅看其專業(yè)技能,更看重其綜合素質(zhì)。教師將美育滲透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內(nèi)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與思想道德水平,使學生成為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下面,從注重教育主體的美、挖掘教材內(nèi)容的美、營造教學過程的美、注重教學語言的美等方面對美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滲透路徑進行探討。
1.注重教育主體的美
高中生還未完全成熟,審美素養(yǎng)有待進一步提高,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教師作為“教”的主體,要自覺加強專業(yè)知識學習,注重提高自身審美素養(yǎng),這樣才能給學生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提高學生追求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要認識到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滲透美育的重要性,意識到美能激趣、導善、怡情,能使學生內(nèi)心產(chǎn)生愉悅感,在情感上更加喜歡思想政治課程,能夠陶冶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培養(yǎng)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觀,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要通過美育知識的學習,構(gòu)建相對完善的美育知識體系,并能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逐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挖掘教材內(nèi)容的美
馬克思認為,植物、動物、石頭、空氣、光等等,一方面作為自然科學的對象,一方面作為藝術(shù)的對象,都是人的意識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無機界,是人必須事先進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糧。因此,學校教育要重視藝術(shù)教育,不僅局限于美術(shù)課和音樂課,還應在其他課程中滲透美育。思想政治教材中有很多美育元素,教師要注重挖掘教材內(nèi)容的美,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提高學生對美的感知力。例如,思想政治教材中有許多插圖生動形象,具有美感,教師可以讓學生仔細欣賞,并結(jié)合理論知識進行引導,使學生在美的氛圍中有效地學習思想政治知識。如教學“繼承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時,可讓學生欣賞教材中的相關插圖,使學生感知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美。
3.營造教學過程的美
教學過程是教學的核心,是指師生共同實現(xiàn)教學任務中的活動狀態(tài)變換及其時間流程。營造教學過程的美,使整個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氛圍溫馨、和諧,充滿美感,能夠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學科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思想政治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例如,課堂導入非常重要,好的課堂導入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得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教師可以在課前講述生動的故事,播放幾組優(yōu)美圖片或者小視頻,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時候,教師可以采用故事導入法,使學生在形象生動的故事中引起對資源如何分配問題的思考,更好地理解教學內(nèi)容。另外,課堂的結(jié)尾也應體現(xiàn)藝術(shù)美。結(jié)尾應注重主旨的升華,美的熏陶,使整個教學過程充滿美感,這對學生的學習大有裨益。
4.注重教學語言的美
語言是通往心靈的重要橋梁,傳道、授業(yè)、解惑離不開語言,教師的教學語言對提高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效果非常重要。生動有趣、富有美感的語言,可以增強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動力。因此,作為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注重自身教學語言的美,真正做到用美的語言塑造美的課堂,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滲透美育的實效性。要通過各種語言技巧使教學語言情真意切,聲調(diào)抑揚頓挫,做到以聲傳情,以學生美的享受,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tài)下學習思想政治學科知識,在幫助學生理解思想政治教學內(nèi)容的同時讓他們體會到語言的多姿多彩,愉悅他們的心靈。這樣才能更好地滲透美育,陶冶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五、結(jié)語
綜上所述,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美育滲透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興趣,提高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針對當前美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滲透面臨的教育主體的審美素養(yǎng)有待提高、教學內(nèi)容相對單調(diào)、教學形式相對單一、隱性教育效果有待提高等問題,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注重教育主體的美、挖掘教材內(nèi)容的美、營造教學過程的美、注重教學語言的美,以進一步促進美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滲透。要以立德樹人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以提高學生審美素養(yǎng)和思想政治素質(zhì)為目標,注重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把美育有效地滲透到思想政治課教學全過程,觸動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與社會責任感,為國家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蔡元培.蔡元培全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2]金昕.當代高校美育新探[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3]許永生.美育在政治課教學中的滲透[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3(11).
[4]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5]周洪槿.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設計中的美育滲透實踐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7.
[6]龔思夷.美學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9.
[7]郝松,虞滿華.美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zhì)教育中的應用[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shù)大學學報,2020(04).
[8]騫真,段虹.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03).
[9]李花,徐進.論美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江蘇高教,2019(04).
[10]王東明,劉姬冰.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J].河北軟件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8(02).
[11]李元博.以美化心 以美育德——構(gòu)建新時代高校美育育人思政教育新模式[J].教育觀察,2020(01).
[12]黃倩倩.美育功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實效性研究[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9(02).
[13]馬建麗.美育視角下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9(01).
[14]張譯元.美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背景下的新探索[J].大學教育,2017(05).
Exploration of the Penetr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Politics Teaching in the New Era
Bi Qing, Chang Rui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00, China)
Abstract: The infiltr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can create a good teaching atmosphere,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infiltr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faces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aesthetic quality of educational subjects needs to be improved, the teaching content is relatively monotonous, the teaching form is relatively single, and the effect of implicit education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so on, it also discusses the infiltration path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from the aspects of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beauty of educational subject, excavating the beauty of teaching material content, creating the beauty of teaching process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beauty of teaching language.
Key words: senior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esthetic education; aesthetic competence; infiltration; route; teaching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