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9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聯合召開房地產金融工作座談會。會議要求,金融機構要按照法治化、市場化原則,配合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共同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
會議認為,近年來,金融部門全面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穩妥實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連續穩定,在服務實體經濟、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會議強調,金融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圍繞“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準確把握和執行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持續落實好房地產長效機制,加快完善住房租賃金融政策體系。
本刊訊 近日,全國多地相繼發布有序用電或限電通知,多地多部門出臺措施緊急應對,合理統籌用電,確保有序用電的精準化、精細化,保民生、保安全、保重點,保障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按照供暖季增產保供工作部署,國家能源局近期有關業務司已分別赴京津冀、蒙東、黑龍江、湖南等地督導煤炭、天然氣保供工作,現場協調解決制約增產增供的突出問題,指導地方和企業落實能源保供各項舉措,努力增加能源供應,全力以赴保障今冬明春重點地區民生用能需求。
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向各地方和有關企業發出通知,要求推動煤炭中長期合同對發電供熱企業直保并全覆蓋,確保發電供熱用煤需要,守住民生用煤底線。
國家電網將綜合施策、多措并舉,強化全網統一調度,合理安排運行方式,服務好發電企業,做到應并盡并;統籌調配資源,發揮大電網平臺優勢,挖掘跨區跨省通道送電潛力;加強用電情況監測,做好居民生活用電保障,服務好用戶,回應好關切;嚴格執行政府制定的需求響應與有序用電方案,及時做好溝通協調工作,維護供用電秩序穩定;加強電網運行應急值守,確保安全可靠用電。
本刊訊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9月28日對8月份工業企業利潤數據進行解讀時表示,2021年8月份,工業生產穩中有進,企業經營狀況繼續改善,利潤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朱虹指出,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0.1%,比2019年同期增長31.1%,兩年平均增長14.5%(以2019年同期數為基數,采用幾何平均方法計算)。從1—8月份累計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49.5%,比2019年同期增長42.9%,兩年平均增長19.5%。
朱虹表示,總體來看,盡管受到散發疫情和汛情沖擊及同期基數較高影響,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仍然保持穩定增長,企業經營狀況繼續向好。需要關注的是,局部地區仍有散發疫情,大宗商品價格總體高位運行、國際物流成本較高、芯片短缺等問題仍在推高企業成本,企業利潤持續穩定恢復面臨較多挑戰。下階段,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落細大宗商品保供穩價、減稅降費、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暢通經濟社會循環,保持工業經濟平穩運行。
本刊訊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9月30日表示,中方已對《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規則進行了全面研究評估,將在市場準入領域作出超過中方現有締約實踐的高水平開放承諾。
束玨婷在商務部當日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作出上述表示。此前,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向CPTPP保存方新西蘭貿易與出口增長部長提交了書面信函,中國正式提出申請加入CPTPP。
束玨婷說,中國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將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廣闊的市場和發展機遇。“申請加入CPTPP體現了中方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意愿和決心。”
她表示,下一步,中方將按照CPTPP有關程序,與各成員進行磋商。
本刊訊 由清華大學21世紀發展研究院、公共管理學院公共經濟、金融與治理研究中心課題組編制的《2021年中國城市政府財政透明度研究報告》(以下簡稱 “報告” )于近日發布。
報告認為,總體而言,今年財政透明公開呈現的相對分布與去年相比基本一致。在絕對值方面,按百分制計算,得分在60及以上的城市共有55個,其中得分位于60~69之間的城市有38個,得分超過70的市政府共有14個,80分以上的3個。
數據顯示,今年廣州市的財政公開情況最優,排名第一。廣州市、北京市、杭州市名列前三位,得分非常接近;同時,煙臺市、湖州市、成都市、深圳市、天津市、上海市和武漢市位列前十位之內。此外,揭陽市在今年的財政公開情況中表現突出,進步較大。
本刊訊 近日,上海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本市知識產權金融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支持金融資本帶動知識產權價值實現,助力解決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據悉,該指導意見共有16條,其中推動知識產權金融服務能級提升方面,包括鼓勵商業銀行對企業的專利權、商標專用權、著作權等無形資產開展組合授信,有效提升企業復合型價值,擴大融資額度;支持商業銀行建立符合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特點的信貸審批制度和利率定價機制;支持保險公司深入開展知識產權保險工作,有序擴大知識產權侵權責任險、執行險等常規險種保障范圍等。
本刊訊 近日,在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浙江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專題介紹了浙江建設“一體化數字資源系統”,推進政務數字資源供給側改革的成果。
據了解,浙江通過建設“一體化數字資源系統”,對全省政務系統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公共數據、應用系統、算法組件等數字資源進行了全面普查,形成了數字資源的智能化“總賬本”。
浙江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應用推廣處處長徐穎提到,通過“一體化數字資源系統”建立了浙江省政務數字資源的“大超市”,打破原先各類政務信息系統的屬地化、層級化管理界限,實現省、市、縣三級的政務云基礎設施、應用組件、數據資源統一調度、統籌利用。在這個“大超市”里,各地各部門可進行“購物車 ”式的申請,數字資源能實現跨部門、跨地區、跨層級的高效共享、開發利用。
本刊訊 近日,《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和《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藍皮書26日在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發布。《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指出,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8.6%,保持9.7%的高位增長速度,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
《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顯示,中國數字產業化規模達到7.5萬億元,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向全球高端產業鏈邁進;產業數字化進程持續加快,規模達到31.7萬億元,工業、農業、服務業數字化水平不斷提升。
《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指出,數字經濟成為世界各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加快經濟社會轉型的重要選擇。世界各國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布局,以5G、人工智能、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逐步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本刊訊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9月28日發布的生物育種產業專利導航研究報告顯示,全球生物育種領域專利申請數量快速增長,我國生物育種專利申請量排名全球第一。
該研究通過專利大數據分析,梳理了生物育種產業和專利技術的發展現狀和趨勢,重點明晰了分子標記育種、生物育種、基因編輯育種關鍵技術的專利布局、發展路線、專利風險,旨在引領生物育種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
報告顯示,國內生物育種專利申請中,北京、江蘇、廣東、山東排在前列;排名前10位的國內申請人均為高校和研究機構。報告建議國內申請人加強國際化布局,同時對已有的大量專利,需要進一步明確產業化路徑,加快技術轉移轉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