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敏 楊海峰 周福芹
對于地方經濟增長而言,根本在于人力資本。然而職業教育是促使人力資本形成和積累的主要途徑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職業教育的發展對技能型人力資本的積累造成較大影響。在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下,產業結構得到了優化,從而促使社會對技能人才的需求擴大。當下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過程存有明顯的差異,再加上勞動力文化素質以及專業能力水平較低,進而導致了區域分布不夠均勻的現象。對于我國經濟增長而言,職業教育起著決定性作用。對此,本文就在人力資本的視角下,探究了職業教育人才供給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職業教育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專業人才,為社會供給更多人才,這也是當下我國國情十分需要的。大量的人才供給與專業設計人才,是保障我國經濟產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在人力資本視角下,大力展開職業教育,提升人才供給量,從而提升我國經濟增長趨勢,是當下所需要研究的內容和思考的問題。因此,只有在人力資本的視角下,持續發展職業教育,實現人才供給,才能促使我國經濟呈上升趨勢。
職業教育也就是職業技術教育,主要是針對某一方面的職業開展的針對性教育,這一教育形式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指向性。作為我國教育四大板塊之一的職業教育,其地位的重要性不亞于基礎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職業教育又劃分為三個板塊,其一,初等職業教育,其二,中的職業教育,其三,高等職業教育。這三個層面,各自應對著不同形式的教育人才,并已提出針對性的教育方針為觀念。
職業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實現人才供給,為社會培養出具有技能性與專業性的人才。職業教育一般含有四大特征,主要為職業性,終身性,經濟性與實訓性。也恰好是這四個特征導致職業教育與其他教育之間有一定區別,職業教育更注重學生專業技術的培養,全面提升學生基礎知識儲備,這對接受教育人員而言,不管是今后的工作還是就業,都有著重要的建設意義。除此之外,職業教育的終身性可以為不同人群提供適合其發展和就業的教育方式,從而更加突出職業教育的特征。
經濟增長理念
要想進一步明確經濟增長的理念,最重要的是區分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在傳統管理里,大多數人都認為經濟增長和其發展概念相同,但結合近年來的一些數據表明,經濟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發展存在一定的變化,二者之間互相替代,但卻并非同一種概念。經濟增長一般是說在某一時間段內,一個地區或者國家產出的增長,經濟增長率更注重對經濟增長速度的指標進行衡量。然而經濟發展主要結合了其數量與質量,通常指的是經濟結構發生的一些變化,比如一些產出與投入產生的變化,或者是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等。
職業教育敦促了經濟的增長
對于經濟增長而言,職業教育有著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開展職業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可以為社會供給專業對口的人才,相比較普通教育而言,職業教育的針對性更加突出,同時與生產力之間形成直接對接。職業教育在培養專業人才的過程中,一般是讓受教育者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操,以此優化生產效率。職業教育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互相作用,經濟的增長水平提升了職業教育的發展質量,然而職業教育的發展又推動了經濟的轉型、發展,二者之間互相“成就”。職業教育利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提升受教育者的職業能力,幫助其個人能力符合社會發展要求。
職業教育一般是利用提升勞動生產力的方式促進經濟實現增長。對于生產力而言,勞動力屬于其中的一個部分,勞動生產率越高,則生產力也就更高。然而要想獲取生產力,相關工作者就要接受職業教育,接受職業教育的人員轉化自身接受的教育為生產力,以此推動社會經濟的上升,這也就是職業教育實現經濟增長的主要作用。
提升人均受教育水平
促使經濟增長的關鍵原因之一就是提升教育人力資本的質量與水平,其主要體現在人均受教育水平上。因此,要想優化人力資本質量,就要優化人均受教育水平,從而為經濟增長提供動力。另外,因為我國各個地區的經濟增長情況出現了不平衡狀態,所以提升人力資本質量還有益于幫助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相關研究證明,對于我國當下經濟發展狀況而言,人力資本質量有著較大的作用,更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方式之一,并且相比較物質資本水平而言人力資本水平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更大。教育人力資本水平,也就是人均教育年限比較多的區域,最早普及義務教育的地區。當下,我國教育人力資本整體水平呈現逐漸上升的狀態,但對比西方發達國家而言,我國整體教育水平仍舊較低。在一定程度上,人力資本水平會對經濟發展造成較大影響,因此教育人力資本的水平是提升經濟增長的根本。人力資本一般是由人力資本投資所形成,其中包含了政府、個人、家庭等方面對教育進行的投資。因此,在建立相關政策時,應該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政府對人力資源的財政支出,與此同時還要積極鼓勵個人與家庭主動投入只資金至人力資本之中,進而全面提升各區域人均受教育的年限與水平,從而促進更多地區的經濟發展。
提升職業教育辦學層次
要想加大經濟增長趨勢,就要增加人力資本。要想實現人力資本的增加,就要加大職業教育的開展,并提升其辦學層次,對職業教育的發展給予高度重視,從而提高人力資本水平,進一步促進經濟增長。當前,我國職業教育人才供給區域分布相對而言不夠均衡。因此,均衡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有利于地區經濟發展均衡。
職業教育是為某種職業的員工提供針對性的教育或培訓,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培養擁有專業技能和知識的勞動者,該教育主要服務于就業。結合實證了解到,在經濟增長之中,高等教育畢業生人數也是一項關鍵因素,且有著較為明顯的作用,然而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的人數對于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就比較弱。當下我國職業教育由初、中、高三個層次構成,初中畢業生接受的職業教育為中等職業教育,培養出的人才也更傾向于初級技術人員或者是管理人員。但在社會發展的腳步下,我國更需要高質量、高技能的人才,因此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的學生很難應對高等職業崗位。而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可以迅速適應社會發展腳步,并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起到明顯的作用。因此,應該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并對教育銜接制度給予完善,從而提升職業教育辦學層次,從而使其形成專科、本科以及研究生的層次,全面滿足社會經濟發展下對人才提出的高要求。
促進職業教育人力資本的均衡發展
一方面,我國教育制度正在持續完善,人均受教育的整體水平也呈現了上升趨勢,但不可忽視的問題是,各個省份城市之間的人力資本發展狀況依舊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性,主要分為東、西兩個地區,而東部地區的人力資本水平高于西部人力資本水平,也就是說東部地區的職業教育發展更好。需要注意的是,在優化職業教育人力資本質量的同時,必須要保障所有人群都可以擁有相同的教育機會,從而滿足經濟落后的地區的教育要求,為教育落后的地區給予幫助,從而提升其教育水平,增加人力資本,推動地區經濟發展,全面縮小區域之間的經濟差異。結合相關證明了解到,人力資本自身擁有顯著的空間溢出效應,這也就是指人力資本的空間溢出與經濟聯動有助于實現地區經濟平衡發展。同時,對于教育水平相對滯后的地區,政府可以通過轉移支付以及財政支出的方式進行相關扶持,從而加大扶持貧困地區教育力度。另外,對于職業教育比較發達的地區,還可鼓勵其主動支援教育質量較低的地區,從而盡快拉近地區之間人力資本的根本距離,實現各個地區教育水平的平衡發展。
總而言之,在人力資本視域下,要想為社會提供更多的人才,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就要大力開發職業教育,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只有對職業教育各方面進行完善,才能實現經濟發展。同時,對于國家而言,職業教育更是一個重要組成部門,所以各個地區必須要加大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力爭均衡地區之間職業教育質量。
[本文系基金項目: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產業集群下職業教育促進技能型人力資本增值的有效路徑研究”(項目編號:HB20JY002)的研究成果。]
(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
參考文獻:
[1] 王應密,韋瑞瑞. 21世紀以來高等職業教育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的研究——基于中國省域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21(4):103-107.
[2] 龍怡. 普及高中教育的經濟學分析:經濟增長、人力資本需求與教育政策制定[J]. 當代教育科學,2016(10):9-13.
[3] 張萌琦,周霞,周玉璽. 農村健康、教育人力資本投資對農業經濟 增長的影響研究 ——來自山東的證據[J]. 新疆農墾經濟,2018(9):21-26,32.
[4] 職業教育—普通教育投資結構與經濟增長 ——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 調研世界,2020(11):26-31.
[5] 楊梓櫻. 我國職業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析——基于1985-2017年教育及經濟數據[J]. 教育學術月刊,2020(12):30-39.
[6] 劉金露,黃國清. 中等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對區域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研究[J]. 教育導刊(上半月),2019(5):29-34.